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苹果打造全新行动交易国度
行动支付秩序重新洗牌

【作者: 王岫晨】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9030】


人类过去的交易行为,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到后来的货币交易,再发展出塑胶货币的金融卡片交易,这些重大的转变在于,从皮包掏钱演变为信用卡刷卡,之后变无突破性的进展。然而,苹果对于现今人们仍然以较复杂(或者笨拙)的方式进行支付,颇不以为然。因此,从2008前起,苹果便开始至着手研究行动支付的可行性,这个时间点远早于Google在2011年推出电子钱包的服务模式。


市场研究机构iChecking指出,虽然苹果一心想改变人们的交易方式,但更让他们垂涎的,是金融市场长久以来所蕴藏的丰厚利润。为了在这个旧势力盘据的金融世界分一杯羹,苹果提出一个崭新的金融交易系统,希望能打破传统金融体系垄断的局面。


iChecking执行长戴子峻指出,在传统金融体系里,金融机构往往在收款方和付款方之间,扮演中间者的角色,而且通常在第一时间就知道有交易在进行中。但在苹果所建立的金融交易系统中,行动装置则跃升为主角,金融机构在这样的角色里,并无法像目前一样立即知道客户之间的交易行为,而是必须等到收款方和付款方达成某项交易协议之后,才会收到通知,然后再授权交易行为。


这样的金融交易系统,所带来的最大便利性,在于可以实现以智慧手机进行各种交易的可能,同时金融市场也为苹果开启了一扇门,因为苹果可从每笔交易中收取部分的手续费,金融业者在这样的布局中,无法独享全部的利润,跟目前所有行动支付市场都是两大金融机构VISA与Master卡说了算的现况,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而这也是苹果觊觎已久的行动支付大饼。


尽管苹果极力看好金融交易系统,然而该交易系统想获得支持,必须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交易便利性,第二是交易安全性,这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苹果行动支付蓝图的发展重点,就围绕在这些关键因子上面。而这也必须从金融交易工具与金融交易型态两大面向,来了解苹果如何运用金融交易系统,来建构一个理想的金融国度。



图1 : 在苹果所建立的金融交易系统中,行动装置则跃升为主角。
图1 : 在苹果所建立的金融交易系统中,行动装置则跃升为主角。

金融交易工具

苹果已经让iPhone成为一种电子钱包,而现在iWatch也加入了行动支付的行列,可以预见的,未来各种型态的行动穿戴装置,都将成为金融世界的主要交易工具。在苹果的规划中,为了追求交易的便利性与安全性,这些电子钱包的行动穿戴装置应该具有四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与传统工具兼容

尽管苹果已经推出新的交易系统,但他们并不鼓吹人们扬弃传统的交易工具。这些传统工具包括:智慧卡(Smart Card)、信用卡、支票、晶片金融卡等。苹果知道,与传统工具兼容并存,才是有利于他们的最大公约数。苹果的设想是,只要交易双方,其中一人拥有智慧手机(或其他装置),另一方就算没有智慧手机,也能够进行交易。


若另一方持有的是智慧卡或晶片金融卡,则可藉由具有NFC功能的智慧手机,透过NFC感应对方的智慧卡,然后取得智慧卡晶片里所储存的帐户资料,再由智慧手机处理后续的交易。从此,不管使用者有没有智慧手机,只要有一张信用卡或晶片金融卡,也能够享受行动支付所带来的便利。


趋势二:辅助人类决策

Apple Pay的一大特色在于,使用者可以储存多张信用卡资料于手机上,当结帐的时候,可以从中选择一张信用卡来进行支付。此种操作方式,或许现在看起来简便,但不久之后可能就落伍了。未来智慧手机可以协助使用者做出支付决策,他会根据使用者的所在地点,自动推荐你该使用哪一张信用卡。在进入商店的时候,智慧手机就能取得该商店的资料,知道该商店与哪些发卡银行合作、哪些商品目前有折扣优惠。此外,智慧手机还会根据使用偏好,提供最低新用卡利率、最高现金回馈或最高的折扣等,建议使用者使用某一张信用卡。使用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受与否。


这样的主因,在于现代人虽然拥有许多的支付工具,然而不但没有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反而因为工具太多,导致不断错过各张卡片的优惠讯息,这对消费者来说反而造成一种损失。因此,由智慧手机来辅助人们的支付决策,再恰当不过,这也是行动支付工具必然的发展趋势。


趋势三:生物辨识认证

用户的资料安全,永远都是金融交易最优先的考量因素。如何让消费者在交易中能更安全、更有保障,一直都是金融界努力的目标。在众多身份认证技术中,生物辨识技术由于最为直觉且难以被模仿,所以备受苹果青睐。目前苹果已经将指纹辨识技术,应用在Apple Pay上。事实上,除了指纹辨识,苹果还想发展其他生物辨识技术,例如三维空间的数位签名、手势签名、以及语音辨识等。


趋势四:行动POS

除了个人使用的金融交易工具,苹果对于商店业者使用的金融交易工具也感到兴趣。他盆对于目前广泛应用在商店的销售点终端系统(POS机)一直存有意见,因为典型的POS系统至少需要一台条码扫描器、一台收银机和一台信用卡读卡机,操作流程冗长费时,而且只能在固定位置上使用,缺乏弹性。所以,苹果希望能加紧研发,试图让iPhone或iPad能成为店家的销售终端设备,亦即行动POS。


由于新一代iPhone已经具有NFC能力,能够用来感应商品包装上的RFID标签所储存的商品资讯,也可以用来接收客户NFC手机内的信用卡帐户资料,事实上已经具备有发展成为行动POS的条件,他们目前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专属的订单管理系统程式,用以纪录客户的订单,以及计算订单的总金额。然而这对于苹果来说,应该不难实现。由于行动POS具有可携带的优势,让商店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为客户结帐,而且方便顾客在飞机或火车上等特殊场合进行消费,这对于商店业者而言,绝对是一大利多。



图2 : 未来各种型态的行动穿戴装置,都将成为金融世界的主要交易工具。
图2 : 未来各种型态的行动穿戴装置,都将成为金融世界的主要交易工具。

金融交易型态

苹果一心想改变人们的交易方式,更令他们垂涎的,

是金融市场所蕴藏的丰厚利润。

iChecking的研究认为,苹果的金融世界里,标榜着一种Peer-to-Peer的对等交易理念。这是诉求每一个行动装置都是执行交易的个体,彼此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行为,不需再透过其他装置。在这样对等交易的架构下,苹果提出四种极为创新且大胆的交易型态,有可能完全颠覆人们过去的认知,且可能取代传统的交易方式。


型态一:手机付款

第一种金融交易型态为手机付款服务。这种交易流程首先是由具有NFC功能的收款方和付款方装置相互建立连线。之后,收款方装置向付款方提出付款请求。付款方因此提供一付款帐户资讯,让收款方选择,接着就透过无线网路将付款帐户、收款帐户及交易金额等资讯,一并提供给金融机构。然后金融机构验证付款与收款帐户的有效性,且授权付款,最后由收款方将电子付款收据传送至付款方,作为付款凭据。



图3 : 苹果提出四种极为创新且大胆的交易型态。
图3 : 苹果提出四种极为创新且大胆的交易型态。

型态二:手机借款

第二种概念是手机借款服务。毕竟人们都能接受手机付款的概念了,为何不能接受手机借款呢?因此苹果未来可能推出一种名为Friend Financing的行动借款服务。手机借款服务其实是手机付款交易型态的延伸,两者的差别在于,手机借款在交易流程中,多了一个借款方的交易个体,但整个交易过程依然符合Peer-to-Peer的对等交易精神。


手机借款服务的便利会产生在:当进行消费结帐,但却因金融卡问题无法付款时,可以透过NFC手机来向身旁的朋友请求借款,当朋友接受借款请求后,储存在他手机上的帐户资料,可以透过NFC方式传送到使用者的手机中,最后授权以朋友的帐户进行消费支付。


型态三:手机提款

除了手机付款与借款外,苹果还希望以智慧手机取代金融卡,往后出门不用再携带金融卡,就能到ATM顺利提款。手机提款服务主要牵涉到认证技术,包括确认用户是否​​在场,以及确认手机的使用者是否为本人。这可先由NFC手机的​​全球定位系统取得用户的所在位置,然后当NFC手机与ATM之间建立起NFC通道后,NFC手机将所在位置资料传送给ATM,再由伺服器比对ATM与用户位置是否一致,作为用户是否在场的依据。


型态四:群组交易

比较苹果与其他企业之间,除了技术上的落差之外,更有创意上的落差。苹果提出一种特殊的交易型态,这是一种个人与团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苹果称之为群组交易(Group Transaction)。


群组交易型态适合应用在一般的团体聚餐场合中,当一群顾客用餐完毕,希望各自结帐时,垫家可以使用行动POS先与这些顾客的NFC手机建立连线,然后分别将他们各自的电子帐单传送出去,待确认帐单无误后,再传输各自的付款帐户资料给店家的POS机。接着,店家将其收款帐户与顾客们的付款帐户资料,透过网路传输到银行伺服器,再由银行伺服器验证付款帐户与收款帐户的有效性,并进行线上付款。



图4 : 苹果的行动支付机制,还多了些创意。
图4 : 苹果的行动支付机制,还多了些创意。
相关文章
NFC无线充电应用更简单、快速又顺畅
以RFID和NFC技术打造数位双生 加速医疗业数位转型
利用NFC Forum导向标识系统 图标指引NFC走遍世界
在物流追踪应用中部署最新RFID进展
行动支付习惯成形 消费方式迈向新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瀚??引进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上市 推进连网增速新趋势
» 工研院CES展後赋能科技创新 掌握AI产业链商机可期
» 国科会TTA偕新创团队挑战CES 2024 共创全球科技产业新纪元
» 圆展4K双镜头声音追踪摄影机获台湾精品银质奖
» 摩尔斯微电子与Xailient合作改变智慧型摄影机前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T0EXF6CSTACUK0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