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5G來臨 帶動AIoT需求起飛
企業轉型正式啟動

【作者: 籃貫銘、王岫晨】   2020年04月0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8747】

5G的商轉,將會帶動AIoT的需求。


2020年起,將會有更多國家加入5G商轉,


預計將帶動不同終端裝置對AIoT應用的需求。


在AIoT的應用中,大規模的連接性能是必備的需求,而5G的落實,恰可完全填補這個空缺,也因此市場對於5G的布建與商轉,充滿了高度期待。


依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的報告,全球整體5G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43億美元,成長至2023年的2,30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71%,顯見其發展潛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也特別指出,5G的商轉,將會帶動AIoT的需求。他認為,自2020年起將會有更多國家加入5G商轉,預計將創造新的物聯網應用,同時也有機會帶動不同終端裝置對AIoT應用的需求,例如車用、穿載、智慧家電、工業自動化、AI軟體等,朝高附加價值和新產品應用布局。


5G時代 垂直應用是AIoT的主要場域


圖一 : 在5G三大技術特色「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之中,低延遲和大連結是對工業領域影響最大的兩項。
圖一 : 在5G三大技術特色「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之中,低延遲和大連結是對工業領域影響最大的兩項。

且有別於過往3G與4G以消費性為主的應用,到了5G時代,重心則轉往工業領域的垂直應用,而在諸多應用之中,「製造、醫療、能源」將會是最主要的市場,而這也是AIoT架構的最主要應用場域。


在5G三大技術特色「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之中,低延遲和大連結是對工業領域影響最大的兩項。前者對於實現智慧城市、智慧製造與智慧運輸有極大的幫助;後者則是建構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由於垂直領域的智慧應用非常重視通訊信號的即時性與穩定性,才能充分發揮各項控制功能的性能,特別是在工業與運輸的應用裡,訊號的即時性更對於安全性有著關鍵的影響,也因此,5G的低延遲特性就成為實踐AIoT應用不可或缺的技術之一。



圖二 : 5G產業鏈發展與機會
圖二 : 5G產業鏈發展與機會

以車聯網V2X為例,大量的媒體資訊和數據傳輸是其基本的運作需求,但因交通涉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控制訊號的即時性也十分的敏感,對於低延遲又有更高等級的要求。


而在工業控制領域也同樣如此,製造現場經常存在危及生命安全或者造成龐大資產損失的風險,因此對於自動化控制的等級要求十分的高,幾乎不容許有訊號丟失或者過多延遲的狀況,所以在導入AIoT應用時,落實低延遲的性能也成為業者關注的項目。


至於5G的大連結技術,則完美的實現了物聯網時代對於大範圍低功耗連結的想像,也就是帶來所謂的低功耗廣域無線網路(LPWAN),而目前市場上常見的NB-IoT規範,正是5G的前段工程,意味著5G的到來將是物聯網廣域傳輸的實現。


也因此,基於上述這些需求,5G的問世,就等同於把智慧應用的引擎完全打開,它一方面承接了AIoT相關技術的推動,一方面也讓智慧生活的想像得以落實。稱它為連接次世代生活的橋梁也不為過。


而5G的來臨,受惠的不只是終端與工業應用,相關的產業鏈,諸如元件、材料與設備都會迎來新一波的成長。台灣的資策會MIC就指出,隨著全球5G的逐步發展,相關的終端、材料與零組件都會有新的商業契機。


資策會MIC表示,5G將會帶來四大商機。首先,為大量5G模組/終端產品出現;第二,則是2020年開始的5G智慧手機換機潮;第三,為5G元件與設備的材料。由於高頻與能耗需求,將會促進新的材料的研發,包含:氮化鎵、碳化矽、PCB的PPE混合樹脂等。第四,為5G新應用帶動關鍵零組件市場,例如自駕車的光達(Lidar)、毫米波雷達、光學攝影機等。


5G帶動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特別是隨著5G通訊的起飛,更牽動著企業數位轉型的每一根神經。企業追求更快速度的同時,數位化的程度也必須更加全面。只不過,在轉型的過程往往遇到許多讓客戶難以掌握的狀況。事實上,數位轉型並非就只單純將資料數位化而已,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企業整體的數位發展策略與方向。因此,當企業在考量數位轉型的時候,必須仔細思考下列幾個關鍵問題。


一、產品與服務:讓產品與服務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綜效。


二、供應鏈管理:透過數位化的管理,讓供應鏈提升效率。


三、生產面優化:找出能夠讓生產更優化的模式。


四、客戶關係提升:與客戶之間的關係,透過數位轉型做得更加全面。


五、讓資料更有價值: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讓手上的數據資料有機會轉變成為商機。根據客戶的經營型態,找出更有價值的資料,並讓這些資料可以帶來新的機會。


六、組織文化改造:透過數位轉型,讓企業組織文化與互動模式可以重新調整。


Juniper台灣區總經理林蒲英指出,找出這些方向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數位轉型該怎麼進行。最重要的是先確定出可行的商業模式,另外也必須重新定義中介角色,調整企業的組織,讓企業的解決方案能夠透過合作夥伴,推廣給更多客戶。此外,提供更加值的服務、並建置可行的服務方式,就能夠在這個中介角色的扮演上,透過數位轉型來進行得更順利、更透明,也更有效率。


X as a service

X as a service亦即一切即服務。從其產品的平台到其架構,都可以作為是服務的提供。X as a service最好的例證就是智慧手機,智慧手機已經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平台,所有日常的娛樂、通訊、學習與支付,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來進行,完全改變了既有的產業生態。X as a service指越來越多地透過物聯網來提供的服務,而不僅僅指本地端或現場的服務。雲端運算的本質,正是X as a service。


而現在,透過數位轉型的契機,也將有機會重新改變產業生態。透過中介角色來進行連結,可以將合作夥伴與不同領域客戶進一步結合,讓合作夥伴的解決方案可以擴大應用範圍,也能將客戶的數據資訊的價值更為彰顯。


幫客戶開出快又安全的路

林蒲英認為,隨著5G的來臨,企業更應該要明白數位轉型到底要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企業必須找到他在市場上的位置,想走的方向,再將既有資源透過數位化的方式提高效率,並與客戶保持更密切的關係,改變產業營運模式,甚至進一步調整公司內部的文化。對於Juniper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開路。但客戶的路,會有鄉村小路,會有高速公路。因此要先理解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再幫客戶蓋出一條又快又安全的道路。


在過去,講到數位化,好像只要有主機、有電腦,就是數位化了。但是現階段企業的數位化,除了必須提高效率之外,還面對了更多的挑戰,因為市場競爭正在快速改變。我們端看X as a service這件事情,其實已經把傳統手機產業完全都顛覆了。而這也就是透過數位轉型,改變整個產業競爭模式的最好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服務模式改變了、供應鏈模式改變了、客戶互動模式也改變了。


因此,數位轉型固然重要,但企業仍要清楚其核心價值,以及要走的方向。而方法,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企業必須清楚在數位轉型當中,哪些價值可以透過數位化,重新定義上中下游、重新定義客戶關係、重新定義公司內部組織,然後產生更多綜效。


結語

在未來的5G環境中,龐大的數據資料必須隨時與外界進行互動。因此,資料必須具備開放性、整合性、以及安全性。因為要與外界的應用整合,一定要夠開放,而介面也必須要能與外界互連互動。而網路層的開放性,也與介接直接相關。畢竟現有的通訊架構一直在快速演變,例如5G的來臨,當應用環境改變的時候,必須要能夠快速應變,去介接不同的環境,不能有所限制。介接必須要從終端的角度去思考,包括所有面向,例如從終端到雲端、從公有雲到私有雲,這些不同端點之間的介接,多樣性與開放性都必須要具備。更必須兼顧其安全性。


[技術線上] X as a service

雲服務正在取得爆炸式的增長,以「-aaS」為尾碼的雲服務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成長,這種服務稱為XaaS,是對所有與雲相關的服務的概括。XaaS用來描述任何能讓人想起可重覆使用的、無縫的軟體公司服務,這些軟體公司分佈在一個虛擬化的雲網路中。XaaS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軟體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和平台即服務。


以下列出的僅是雲服務領域中的一部分:


●存儲即服務(storage as a service)


●安全即服務(SECaaS)


●資料庫即服務(DaaS)


●監控/管理即服務(MaaS)


●通信、內容和計算即服務(CaaS)


●身份即服務(IDaaS)


●備份即服務(BaaS)


●桌面即服務(DaaS)


相關文章
落實馬達節能維運服務
食品包裝機導入AIoT應用
科技改變世界 AIoT翻轉農漁業
建立5G毫米波波束成形器IC模型
5G推升數位服務 持續創新應用並優化體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資策會攜手日本5GMF 推動5G發展與創新應用
» Satellite 2024:仁寶攜手耀登與富宇翔 展全新衛星通信方案
» 圓展與新光保全合作打造遠距照護服務
» 遠傳以智慧空品解決方案打造健康永續城市
» 工研院MWC 2024展會直擊:5G-A通訊、全能助理成下一波AI風潮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44.200.32.3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