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HTML5牽一髮而動全身
行動雲端時代

【作者: 劉佳惠】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6977】

捷運上,小孩盯著智慧手機下載、玩遊戲;學生忙著上Facebook、WhatsApp;上班族忙著瀏覽新聞;出外旅遊,只見人人拿著智慧手機打卡、拍照、上傳、看回應。大量的行動雲端應用,讓人從現實生活中抽離,放眼望去,似乎每個人都在爭取每分每秒開啟「第二人生」,將生活的點滴、朋友圈的建立、行程的管理以及資訊知識建立在「雲」之中。


沒錯,你正進入行動雲端時代。


行動雲端是什麼?

雲端,讓個人和世界更貼近。個人行動裝置與雲端共生、共存,2011年行動雲端正迅速竄起,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生活。市場研究機構Visiongain預言,2016年行動雲端市場邁入快速成長期,整體雲端市場將由2011年770億美元的規模,在2016年達到2400億美元。


所謂「雲端」,泛指網路,名稱來自工程師在繪製示意圖時,經常以一朵不規則的雲代表網路。因此,各種裝置只要運用網路來進行運算、儲存或協同工作,即是在使用「雲端服務」;透過行動終端來運用雲端功能,則可稱為「行動雲端」應用或服務。


Google最早提出雲概念

iPhone、iPad的成功,帶動了行動雲端應用的熱潮。「雲」與「端」必須相輔相成,讓好的用戶「端」,能徹底將「雲」服務充分展現。行動雲端平台服務商 Appcelerator和IDC研究調查認為,目前Google和Apple主力開發的行動平台,也就是 Google+ 和 iCloud,將會是未來行動應用市場成長的重要影響力。


Google早在2003年時已發布一系列描述如何處理大量用戶網路搜索與網頁儲存的文章,並提出「雲端運算」概念,此後,「雲端運算」像野火蔓延般,越燒越旺。


時至今日,Google持續致力於打造雲服務。2011年6月,Google 推出Chromebook,其開機只要五秒鐘,進入系統後,使用者接觸的介面為Google的Chrome瀏覽器,並透過此瀏覽器完成所有以前需要在PC系統端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說,使用Chromebook時,瀏覽器成為一個作業平台,所有的工作幾乎都能在瀏覽器上完成。當作業系統變得不再重要的時候,微軟商業模式的基礎也將被動搖。


雖然後來美國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將Chromebook列為2011年代表性的失敗科技產品之一。但當時,一個真正的Google OS卻已經逐漸成形。


對Google用戶來說,生活中除了充斥著Google Search、Gmail、Gtalk、Google Map、Google日曆,還有Google文件、Google協作平台、Google Reader。甚至,2011年6月29日,推出的Google+ 開啟Google生活,默默整合Google各項服務,包括新聞、打卡、定位、社交網路、Blogger以及相簿等,讓使用者所有的工作都能夠在「雲」中完成。


從Google的一連串動作,很明顯地就是往「網路即平台」的夢想前進。Google對於雲端的策略可謂放眼於未來,預想未來世界網路無所不在。因此,它的雲服務則是透過其強大資料中心的運算能力,讓Google所有的應用程式都必須連線使用,所有的資料皆儲存於Google位於雲端的伺服器上,創造一朵「你的一切皆屬於我們」的雲。


然而,行動裝置本身會影響整體雲端服務,仕橙研策科技技術總監陳俊宏指出,目前Google的雲服務並沒有辦法解決產品一致性的問題,各家品牌將平台改了又改,因此形成多種平台、多種手機、多種版本的現象,致使雲服務的轉換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問題。他直言:「如果Google想要做到網路就是平台,就必須解決產品一致性的問題。」


蘋果賦予「雲」生命力

相較來說,Apple打造的雲服務,與Google打的如意算盤,其實有所不同。


緊跟Google之後,Apple雲端服務急起直追。2011年10月12日,Apple砸下重金450萬美元,只為了註冊「iCloud.com」,推出整合iOS 5與Mac OS的iCloud。


與Google雲將所有的工作丟到雲端運算不同的是,Apple打造的是一個「同步與儲存」式的雲端,透過雲端來組織資料的流動,讓應用程式、音樂、文件、訊息、相片以及設定能夠在不同裝置之間同步與儲存,建構一個同時能讓iOS裝置與Mac電腦易於使用的雲端環境,如同賈伯斯說的:「iCloud是一切的中心。」


在iCloud支持下,iPhone、iPad以及Mac使用者能夠透過無線同步並更新,建立以iCloud為中心的產品一致性市場戰略。根據Apple向美國證管會提交的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Apple的資本支出將達80億美元,是2011年的兩倍多,其中主要是用來拓展零售商店以及iCloud服務,且有數十億投資於Apple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iCloud資料中心。


簡單來說,Google擁有強大資料中心處理運算服務,因此注重「雲端運算」;而相較來說,Apple則注重「雲端儲存」,透過同步傳輸技術,使多個設備資訊同步,方便使用者持續更新及管理檔案。


以整體雲端技術來看,美國六大公司已經形成全球六朵雲,包括Apple iCloud、Google、IBM、Cisco、Amazon 的Cloud Drive與Cloud Player、Microsoft 的Windows Live與Windows Office 365個人雲,且其他雲端服務廠商如Dropbox、YouSendIT以及CX.com也正如火如荼的展開。


陳俊宏指出,雖然這幾家公司的雲端服務策略細節有所差異,但未來所有的雲服務都會在瀏覽器中完成。屆時,透過HTML5標準,瀏覽器將會成為所有雲服務的通用平台,這一前景將會是HTML5脫穎而出的主要理由。


圖一 : HTML5價值與挑戰
圖一 : HTML5價值與挑戰

HTML5替網路注入一股活水

雲端服務的產業標準在於HTML語法,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HTML版本為4.01。然而,HTML4針對網頁應用部分,已經顯然落後。因此,因應目前行動裝置的熱潮與雲服務的發展,HTML5開始受到矚目。


HTML5引入一套全新的語法,提供了網頁設計的方便性與應用的多樣性,彌補了HTML4所不能提供的功能,如內嵌影片必須由多種附加元件與外掛程式才得以完成。那麼,你是否好奇HTML5究竟有什麼樣的潛力?


HTML5是目前最新的HTML版本,由HTML5、CSS3與JavaScript所組成。HTML5之所以受到各個主流瀏覽器大廠矚目,主要是由於其增加了圖像功能,超過過去已有的網路語言,能夠使Web App取代Native App。此一進化,意味著未來所有的軟體都可直接在瀏覽器中完成,無需借助特定的作業系統即可運作,這將造成作業系統的重要性降低,進而改變整個產業的格局。


Google雲很早就看到HTML5的潛力,積極開始布局。2008年發佈Chrome瀏覽器、2009年11月發佈完整的網路平台「Chromium OS計畫」、2010年5月發布WebStore,讓用戶可以在Chrome平台上,自由安裝軟體,建立網路平台生態系統。短短五年,Chrome不停地投入龐大的資本,發布15個版本,將瀏覽器推向了競爭加劇的情況。


爾後,不論是Apple、Microsoft、Opera、Facebook、Mozilla,都非常重視HTML5的潛力,更實際付諸行動。


Steven Jobs曾傾訴他對HTML5的鍾情,於2010年替HTML5下了一個註解:「新的HTML5標準,將會贏得勝利。」有了Google與蘋果的背書,讓微軟即便已經為Silverlight投入高額研發資金,其IE 10也宣告全面支援HTML5。此外,IBM也併購HTML5應用開發公司WorkLight,在在顯示了這些指標性科技大廠,都已在擁抱HTML5。


圖二 : 關於各手機瀏覽器HTML5技術之開發
圖二 : 關於各手機瀏覽器HTML5技術之開發

HTML5帶動Web App

不難發現,隨著HTML5技術與標準的成熟,雲端產業中Web App的發展相當快速,不論是Adobe短時間宣佈放棄行動裝置上的Flash開發,抑或各大產業不遺餘力地將HTML5持續推廣,讓人有足夠理由相信Web App會伴隨HTML5發展而興起。


HTML5本身具有跨平台特性,因此應用程式若使用HTML5進行開發,將可以在所有平台設備上運行。隨著HTML5逐漸受重視,其網路相關應用程式也逐漸興起,那麼,Web App指的又是什麼?


Web App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與雲端技術所發展出來的雲端應用程式類似,需直接連上伺服器端或網站,線上操作,稱為Web App;另一種則是目前當紅的AppStore一樣,簡單來說,就是裝在手機上的HTML5規格,將所需檔案包裹在一起,整個安裝至裝置端上,具有線上操作與離線模式兩種功能,稱為Native App,並擁有良好的付費模式,對於開發者來說,比較能掌握獲利模式。


雖然HTML5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Web App還無法全面實現,但由於HTML5能夠做到所有設備一次滿足,突破了不同設備、不同平台、不同版本的限制,因此絕對是引領雲端世代蛻變的關鍵所在。目前台灣軟、硬體業者往往只看到雲端資料庫的後端市場,對於此標準持觀望態度的人仍居多,再不急起直追,恐怕又要在雲端世代被邊緣化了。


相關文章
繫好HTML5,準備上路!
[Cover]量身打造你的 行動瀏覽器
[Cover]軟體人攻佔硬體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Seagate發布再生能源使用及實踐永續循環成效
» 宜鼎獨創MIPI over Type-C解決方案突破技術侷限,改寫嵌入式相機模組市場樣貌
» 英業達以AI科技實踐永續 攜手台大保護雲霧林生物多樣性
» 震旦研發ESG綠色報表 協助企業綠色減碳
» 研華AIoV智慧車聯網解決方案 打造智慧交通與商用車國家隊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218.14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