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自造者的創業路
創業推手幫助 成就無限創意

【作者: 丁于珊】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8614】


當就讀商學院的兩個同學Ryan Fant和Nayeem Hussain在2012年報名紐約大學的創業挑戰賽,展示他們的智慧通風系統時,他們並沒有想到,在兩年後,他們的想法會被推薦到美國ABC廣播公司的創業真人實境秀Shark Tank,並且最後獲得評審Robert Herjavec以75萬美元換取13%股權的投資。


隨著開放硬體風潮興起,在這個人人可以當Maker的自造者時代中,源源不絕的創意來自世界各地的Maker,尤其在物聯網越來越多樣化的產品出現,各家科技大廠紛紛取經於社群玩家,這也讓不少的Maker懷抱創業夢,走向創業一途。



圖一 :  Shark Tank自2009年開播以來,吸引了超過600萬名的觀眾每週五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
圖一 : Shark Tank自2009年開播以來,吸引了超過600萬名的觀眾每週五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

從Maker到Starup,這一條路比起傳統的創業環境,省下了不少的過程。過去幾年來,全球各個國家對於新創產業越來越重視,投入越來越多資源,尤其拜3D列印、硬體加速器、群眾募資、天使投資、甚至是實境秀節目所賜,讓Maker可以更容易地將自己的想法實現,解決創業初期最困難的資金問題,做出商品推向大眾。


從Shark Tank找門道

然而,過程看似簡單,但並不是每個Maker或新創團隊都能夠成功地成為創業家,其中包含許多關鍵因素,例如供應鏈、物流、行銷等,讓不少Maker吞下失敗的苦果。就Shark Tank來看,儘管準備充足,仍然有許多的新創團隊敗在評審犀利的問題之下。一位天使投資人Tim Berry歸納了鯊魚團隊(五位評審)在選擇新創團隊時,經常重視的五大要素 -估值、市場規模、競爭力、拓展性及影響力、產業偏好。


在節目中,鯊魚團隊通常會以一定的金額換取新創團隊特定的股權,這代表了他們給新創公司的估價,估值雖不一定完全代表一間公司的價值,但通常涉及到了企業的實際數字,如銷售、毛利、資金消耗率、固定成本等。在節目中,鯊魚團隊反對不切實際的高估值。


市場規模、競爭力、拓展性及影響力則是產品開發的關鍵要素,鯊魚團隊通常較少選擇只針對小眾利基市場的產品,而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潛在的買家,且產品必須具備市場拓展性,但不容易被模仿。


鯊魚團隊經常會問:「我可以把你想要的錢拿去雇用一些人,另外成立一間和你競爭的公司。」鯊魚團隊希望新創團隊能對此有所防禦,例如擁有專利、秘方、品牌、技術門檻、商業機密或者與銷售渠道的人脈關係等。在某一集裡,鯊魚團隊拒絕了一個可連結到手機的門鈴,因為他們認為,門鈴太容易被複製、模仿。除此之外,鯊魚團隊來自於各種產業,如影視娛樂、時尚服裝、零售、高科技等,因此通常較容易選擇與他們的經驗或過去所投資的產業相近的項目。


募資管道知多少

當然,選擇上電視節目尋求鯊魚團隊支持的新創團隊只是一小部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更常見的方式可能是Maker市集(Maker Marketplace)、群眾募資、機構天使等管道。不過這三種集資模式各部相同,新創團隊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也成為一門學問。


Maker市集

就Maker市集而言,知名的Maker市集如Sparkfun、tindie、adafruit、seeed等,這些Maker市集有些販售較底層的工具、元件、材料與各種開放硬體,有些則同時也提供一個平台,讓Maker能夠販售研發的產品。同樣是將產品放上平台吸引大眾目光並販售產品,Maker市集與群眾募資的差異卻很大。



圖二
圖二

圖三
圖三

圖四 : tindie、adafruit、seeed等Maker市集性質略有不同,有些販售較底層的原件,有些提供平台,讓Maker能夠自己的產品。
圖四 : tindie、adafruit、seeed等Maker市集性質略有不同,有些販售較底層的原件,有些提供平台,讓Maker能夠自己的產品。

相較於群眾募資必須先得到大眾的關注,達到集資目標才能拿到資金,Maker市集讓Maker能夠直接將產品放到網路販賣,且數量通常沒有限制,即使只有一個、兩個,只要有人喜歡、有人買就能形成商業模式。



圖五 : Maker市集有各種產品,只要有人買就能形成商業模式。
圖五 : Maker市集有各種產品,只要有人買就能形成商業模式。

不過,這樣的商業模式到底行不行?Makerpro總主筆歐敏銓舉例,一位高中生利用Raspberry Pi設計了出氣候偵測器,短短的一個秋天,在Maker市集賣了1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Maker市集不只販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必須與社群有所連結,而社群的回饋也能支持產品不斷優化,同時Maker也能建立自己的核心使用社群。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透過Maker市集販售的產品,收入也許不如其他管道來的高,不過也已足夠支撐這群Maker繼續下個階段的產品開發。


群眾募資

在群眾募資的部分,經過近幾年來不少熱門商品從Kickstarter、Indiegogo等網站獲得超乎預期的群眾支持,進而成功上市,也認人見識到了網民的力量不容小覷。MakerPRO技術主筆陸向陽指出,兩大趨勢促使了群眾募資的興起,其一是網路金融興起,讓群眾可以進行線上金流交易或募款;其二是規模製造外移至大陸,讓歐美等地區的製造業開始走向少量多樣,且強調創意與設計。


群眾募資的確為新創企業省略了不少的步驟,讓新創團隊可以為產品做局部重點的供給,例如沒有資金的人將重點放在創意與開發上,利用群眾募資來募得資金;缺乏市場調查的團隊可以藉此試探市場水溫,了解消費者意向,調整產品、模式;而不缺資金的產品則利用這樣的平台達到行銷的目的。



圖六 : 群眾募資平台除了用來募集資金外,還兼具市場調查、產品行銷等用途。
圖六 : 群眾募資平台除了用來募集資金外,還兼具市場調查、產品行銷等用途。

不過在這幾年的發展下,群眾募資網站越來越多,成千上萬的集資項目當中不乏成功案例,然而失敗案例更是不計其數。如何在平台上脫穎而出,又必須注意那些「眉眉角角」已是一門大學問。


ATOM創辦人Lawrence以自身的經驗指出,群眾募資這樣的模式看起來簡單,但裡頭也隱藏了不少陷阱,例如延遲交貨或者甚至生產不出產品的案例時有所聞。根據調查,在群眾募資網站上,有81%的項目延遲交貨,有12%最終失敗,準時交貨的項目僅有7%。



圖七 : 新創團隊面臨的不只有資金問題,還有產品走向、供應鏈、技術等各種挑戰。
圖七 : 新創團隊面臨的不只有資金問題,還有產品走向、供應鏈、技術等各種挑戰。

由於多數的募資項目通常是停留在構思或原型階段,因此難以保證產品最終是否能夠順利量產,其面臨的問題如缺乏供應鏈、技術瓶頸或甚至資金不足。Lawrence表示,即便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募得資金,但多數的新創團隊忽略了後續的營業成本、退換貨服務等潛在成本。因此,只有將原型做到越接近量產,對於成本的控制才能越精準。


除此之外,群眾募資最常見的幾大挑戰還包含消費者認知有限、創意遭抄襲、詐騙行提案、物流不可及。另外,募資的動機、性質、財務規劃等也都是募資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天使投資

除了上述兩種管道之外,新創團隊的資金來源還有天使投資人。在電子產業成長力道不如以往的情況下,創投(VC)的投資標的也開始越來越保守,且投資階段也移到更後期。台安傑天使創投合夥人李文豪指出,很多的新創團隊撐不過中間「死亡幽谷」的階段,也就是在花完前期親朋好友投資的經費後到VC看中前的階段,也因此才有了天使投資。



圖八 : 天使投資人主要幫助新創團隊走過死亡幽谷的階段,除了提供資金外,也提供資源。
圖八 : 天使投資人主要幫助新創團隊走過死亡幽谷的階段,除了提供資金外,也提供資源。

對比創投與天使投資,儘管同樣是給予新創團隊資金,不過性質仍有所區別。除了投資的階段、金額及規模不同之外(VC通常是由投資人投入資金,聘請專業人士操作,投資有潛力的企業來獲利),李文豪表示,天使投資更重要的意義不只是資金,還有背後代表的資源與關係網絡。天使投資的宗旨是希望藉由他們的資源與資本來幫助新創團隊,此外相較創投為了獲取最大利潤,通常要求新創團隊一定的股權,並且影響企業策略,天使投資涉入程度較淺,通常不介入新創團隊的營運。


不過並不是每個新創團隊都能獲得天使投資的資源,李文豪就他的經驗指出幾個不投資的原因,如不了解自己面臨的競爭、眾多同質性的產品或技術難以脫穎而出、未來重大計畫卻無法與目前團隊或核心能力結合、重要資產與公司價值脫鉤、複雜或特別的股權結構設計、雙方對估值無法達成共識、很急的需要資金等。


結論

當然,一間公司要成功,並不是只有資金問題,解決了資金問題後,一切才正要開始,拿到資金不代表創業一定成功,如同Lawrence所言:「很多的募資項目最後不能量產是因為沒有錢。」因為忽略了後續的許多問題,讓新創團隊即使有錢,卻仍面臨失敗。



圖九 : 拿到資金後,如何讓公司永續經營視新創團隊必須仔細規劃的問題。
圖九 : 拿到資金後,如何讓公司永續經營視新創團隊必須仔細規劃的問題。

Lawrence指出一個重點,:「群眾募資幫助新創團隊最大的部分是啟動你的公司,也許第一個產品沒辦法賺到錢,但卻可以讓你的公司永續經營,而不是只是短暫經營。」這不僅是在群眾募資,對於其他方式也是一樣。雖然天使投資除了資金,也在提供了資源上的幫助,但新創團隊對於未來的產品規劃、公司走向、供應鏈關係等也必須考慮清楚,畢竟其面對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競爭。


相關文章
打通Maker to Market最後一哩路
集資平台成就無限創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互盛以IoT智能環保可視化服務 協助顧客加速雙軌轉型
» 鼎新電腦攜手和泰豐田解缺工 以數位勞動力開啟儲運新時代
» 資策會攜手日本5GMF 推動5G發展與創新應用
» Fortinet SASE台灣網路連接點今年落成 全台巡迴落實雲地零信任
» GTC 2024:益登展示跨域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4.235.150.15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