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台灣主機板四大天王進軍大陸
 

【作者: 賴彥儒】   2002年01月05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19279】

台灣主機板獨領風騷

台灣的主機板在世界上之佔有率逐年攀升,從1995年的41.9%,逐漸達到2001年86%主機板市場的規模,(表一);預計2002年台灣出貨量可達8544萬片;2000年台灣主機板業產值56億7400萬美元,2001年預計達53億6300萬美元,2002年預計達56億2500萬美元。


表一 全球/台灣主機板市場規模

 

全球(萬片)

台灣(萬片)

市佔率

1996

6,820

3,880

56.9%

1997

7,790

5,270

67.6%

1998

8,690

6,300

72.5%

1999

9,759

7,410

75.9%

2000

10,430

8,437

80%

2001(預估)

9,450

8,127

86%

Source: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

近年來低價電腦盛行,使得台灣的主機板產業市場佔有率更是節節高昇,台灣主機板產業已經囊括全球組裝市場(clone)96%佔有率,並取得74%代工客戶,正因為這樣龐大的生產規模與多年累積的研發實力,使得位居產業下游的台灣個人電腦產業能欣欣向榮的發展,也由於主機板產業對於晶片組(chipset)的大量需求,使得台灣以主機板產業為基礎所帶動的關鍵性零組件研發風潮為之一熱,也間接帶動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主機板產品體積小的特性讓台灣主機板業者並沒有建構全球運籌體系的時間急迫性,以目前主機板廠在全球建立分支機構的主要功能,仍集中在市場行銷與業務部門可知,業者生產線仍然完全以台灣或大陸地區為主,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2001年台灣主機板產業大陸出貨比重將首度突破50%,台灣出貨比重將落到43%左右,台灣的主機板業者有華碩、技嘉、微星、精英、環隆電氣、博達、承啟、梅捷、浩鑫及映泰等等,其中一線主機板廠商合計市場佔有率超過6成以上,分別是華碩、技嘉、微星以及精英,以下將介紹這四大廠商在新一年度的展望,與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佈局。


華碩電腦

現況及展望

華碩電腦是台灣主機板一線廠商的龍頭,是台灣國內最大主機板製造商,也是國內專業電腦生產商,1998年華碩主機板出貨量達900萬片,1999年出貨量1,200萬片,2000年出貨達1,253萬片,雖然未達到預定的1,500萬片出貨量,但仍是國內唯一出貨量超過1,000萬片的主機板廠商。


2001年由於全球不景氣的衝擊下,預估台灣國內主機板產業將出現大者恆大的現象,因此華碩出貨目標設定在1,800萬片,較2000年成長43%,同時在主機板業者三大轉型策略中:到大陸設廠以降低成本、轉往準系統(Barebone)及系統組裝(clone)發展、擴大產品線,華碩採取到大陸設廠以及擴大產品線策略。


主機板牽涉到複雜的電氣特性,僅線條的距離粗細長短,一點點失誤,不要說一切重來,單單解不開的技術疑難,就會嚴重耽擱產品預計推出時程,而主機板的技術又涉及半導體產業的技術規格推衍,像運算能力、記憶體規格、資料傳輸速度等技術都不停的演進,挑戰也越來越嚴苛,可見主機板這個技術天險並不容易跨過,華碩有良好的主機板技術是一大優勢,而新的PDA、伺服器、光碟機、寬頻通訊等產品是否能如華碩佈局成為接棒的明星產品,成為一大考驗。


積極調整生產結構

華碩是最早將經營觸角伸向系統領域,在199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光碟機市場,1998年領先推出3D顯示卡AGP-V300,正式跨入繪圖加速卡領域。準系統(Barebone)方面也有進展,所謂準系統是指由機殼(Case)加上交換式電源供應器(SPS)以及軟碟機(FDD)等個人電腦最基本的且變動性較低的配備,所組合而成的電腦半成品。


華碩近年來朝多角化的經營目標努力,在3D繪圖顯示卡、光碟機、資訊家電(IA)及通訊等產業都穩健成長,2000年推出的雙速SDRAM為主的主機板已經開始量產,並推出超級3D立體圖形影像產生器、DVD-ROM12倍速影音光碟機、24倍速筆記型電腦Slim CD-ROM等產品。


筆記型電腦方面 ,華碩在1996~1997年間,決定投入和主機板同樣已群雄割據的筆記型電腦產業,佈局3年後,在2001年下半年產品推出速度轉積極:半年推出3款系列產品,並分別訴求不同客層;伺服器(Server)方面是華碩的下一代主力。通訊產品方面華碩為配合寬頻數據傳輸的需求而開發第2.5代的GPRS數據模組,2002年第二季開始量產,將成為第一家順利轉進無線通訊產業的主機板廠商;個人數位助理(PDA)方面正與日本大廠合作,開發介於PDA與筆記型電腦間的平版型電腦(Tablet PC),可望突破現有PDA螢幕過小的技術問題,PDA已接獲NEC、CASIO訂單。


華碩正積極調整生產結構,使毛利率下降的主機板佔總營收的比重在60%以下。主機板與筆記型電腦都已近入產業成熟期,能否持續維持高毛利優勢有待觀察,但大者恆大的趨勢與華碩一向堅持維持技術領先與高品質自有品牌的優勢是正面加分因素。


中國大陸佈局

主機板廠商另一轉型策略就是到中國大陸設廠以降低生產成本,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出,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加強聚焦(focus)與價值創新(value added)及成本控制能力是三項競爭條件。


成本控制能力方面華碩必須建立全球最大生產量的能力,中國大陸已成為華碩最重要的生產據點;華碩西進大陸的時間並不算早,但大陸的投資效益已逐漸顯現,華碩自1997年10月以200萬美元的經費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前三年的時間,都在布建自己的服務與行銷網路。華碩自1999年以來積極在大陸進行佈局,目前在大陸蘇州已設立凱碩(機殼廠)、康碩(連接器廠)、百碩(印刷電路板廠)、名碩(電源供應器廠)及系碩(系統組裝廠)等五家公司,生產製造電腦相關零件與組裝務。


目前華碩大陸蘇州廠包含五大工廠,均由華碩100%持股,每一廠區的投資額度皆為1,200萬美元,目前包括凱碩和名碩的投資額度已用畢,合計華碩董事會通過投資大陸額度為8,13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6億元,而實際匯入大陸的資金已達3,870萬美元,佔董事會通過投資額度的47%。根據經濟部投審會所核准赴大陸的投資金額,華碩以台幣26.85億元的投資額,在赴大陸投資的上市上櫃公司中,投資金額排名第七。


華碩佈建一貫作業蘇州廠

華碩今年專心擴建蘇州廠,其他多角化轉投資動作幾乎均告停止,大陸蘇州廠區建立的筆記型電腦、連接器、機殼電源供應器印刷電路版與主機板系統等,都是由上至下的垂直整合一貫作業廠,實質投入成本在6,000萬美元以上,蘇州廠已讓華碩朝CEM方向發展:生產電源供應器的名碩已架設4條生產線,生產機殼的凱碩2001年1月進入試產,供應印刷電路版(PCB)的百碩近日完成裝機作業並進行試產,生產連接器的康碩現在的廠房是向蘇州政府租用,和未來生產準系統組裝的系碩一樣,廠房興建時間仍在評估,尚未有明確時間表。華碩內部規劃供應印刷電路版(PCB)的百碩在2001年第三季進入量產後,初期將達華碩主機板與準系統出貨量的10%產能,長期而言,百碩必須達到華碩主機板所需產能40%以上,最大產能將超過60萬片,而生產機殼的凱碩必須達到可以供應目前惠普(HP)、新力(SONY)等華碩主要代工客戶所需,而預計在2002至2004年,華碩中國大陸蘇州廠的五大子公司產能可以達到華碩主機板與準系統出貨量的50%以上,華碩在大陸佈建連接器、機殼等重要零組件的自有生產能力,就是為了在伺服器、PDA或是其他3C產品領域,利用大陸的充沛人力,建構組裝(clone)優勢。


隨著大陸國民所得提高,預估明年成長可達30%,至2001年第二季為止,華碩對大陸主機板月出貨量已提升到7萬片以上,預計2001年全年將突破85萬片,2001年華碩在中國的營業額可達人民幣13億元(約新台幣52億元),華碩也透過大陸廣大的市場進行全球化佈局的練兵動作。


技嘉科技

現況及展望

技嘉是國內僅次於華碩的第二大自有品牌主機板廠商,2000年技嘉營收達到新台幣254億元,比1999年成長66%,稅前純益13億元,2000年技嘉總共出貨980萬片主機板,比1999年成長了60%,2001年出貨量達1,100萬片,將成為繼華碩之後,第二家達到出貨1,000萬片主機板的廠商。


技嘉2000年出貨量成長了60%,毛利率也維持在17%到18%之間,從出貨結構上分析,自有品牌這部分的毛利率占了20%,另外35%來自OEM訂單,供貨給康柏、IBM等,這部分的毛利率雖拉低整體毛利,但對全年營收能達到254億元貢獻很大,說明了技嘉在出貨安排上相當平衡,兼顧了品牌和OEM客戶。技嘉2000年254億元的營收,雖不及華碩在主機板500億元以上的營收,但市場分布相當均勻,這也是技嘉2000年可達成財測的主因。在蘇聯、中東等海外市場,技嘉占有率已和華碩勢均力敵。


技嘉新拓展的產品線包括伺服器(Server)、筆記型電腦(Notebook)、準系統(Barebone) ,並成立通訊研發部門,將朝Cable ADSL產品發展。為了分散經營風險,技嘉在1998年年底併購了專攻迷你筆記型電腦市場的震旦先進科技;關於準系統方面:技嘉認為主機板居於PC關鍵零組件地位,專業主機板廠產品線可隨時滿足代工客戶、組裝市場與區域經銷商品牌需求,這是主機板廠進軍準系統領域的優勢;台灣平鎮二廠2000年下半年已完工,最高產能有15條SMT生產線,加入量產後,主機板產能增加至60萬片,加上舊廠移入的生產線,目前單月產能已提昇至80萬片水準。


中國大陸佈局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所核准赴大陸的投資金額,技嘉以台幣16.87億元的投資額,在赴大陸投資的上市上櫃公司中,排名第十四。


目前技嘉大陸廠共包括寧波廠與東莞黃江廠,黃江廠一期工程已加入量產,二期工程已於2001年第二季完工,東莞一期廠目前共計有6條SMT生產線,單月產能可達35萬片,實際產出則為25萬片,預計2001年年底時可達年產350萬片目標,平均單月約30萬片,而合作夥伴QDI亦將由年產300萬片提昇至400萬片;另外寧波廠作為華東生產基地,加上東莞廠與外包產能,技嘉大陸生產線已經可以提供4成出貨比重,大陸生產線以大規模生產為主後,台灣與大陸主機板生產量比重將達到各半的局面。


技嘉透過海外控股公司在大陸寧波成立三家子公司,分別負責三大業務範疇:主機板及準系統生產、保稅區進出口物流倉儲、維修業務,就近服務當地客戶,寧波廠保稅區新廠完工時間點落在2002年,目前仍在選地階段,為因應近程的下半年產能需求,將先租用廠房設立生產線,預計2002年第三季即可投產;技嘉選定寧波為大陸第二生產基地後,同時在寧波投入100萬美元設立維修與貿易公司,三家子公司預計2001年第四季規劃產能可全數投產,單月產出可達10萬片。


在大陸生產線逐步擴充後,技嘉在當地設立維修與物流據點有助降低成本,其中對大陸內銷市場的成本降低,在寧波結合成生產、物流與維修體系,同時技嘉也計劃向大陸申請內銷權,直接在當地自產自銷;行銷方面並在大陸建立起近300個銷售據點,而且每3至6個月,就會與各銷售據點的經銷商見面聯絡感情,並且視各地的風土民情,來選擇合適的經銷商和技嘉搭配,而且絕不讓同一個城市中有太多的經銷商,以免造成彼此間削價競爭的惡例。


技嘉目前並未計畫大規模自行佈建全球運籌體系,技嘉會先建立亞洲地區的區域性運籌體系,特別是大陸與台灣客戶;至於全球佈局,技嘉傾向依客戶需求採合資或合建倉儲中心方式建立據點。2001年9月18日技嘉宣布與大陸個人電腦盟主聯想(Legend)策略聯盟,合資成立Lebyte公司,整合技嘉大陸黃江廠年產能350萬片與聯想QDI惠陽廠300萬片的主機板產能,預計2002年Lebyte共有900萬片產能。


微星科技

現況及展望

微星科技1999年主機板出貨量達590萬片,2000年出貨量達800萬片,除主機板外也跨入網路電腦(Net PC)與PDA及Set-Top Box,微星台灣中和三廠已投產,總計28條生產線,單月可容納主機板最高產能100萬片,合計微星現有產能及新增產能,第四季單月總產能可突破100萬片。


2001年第二季完工的中和六廠,主要生產網路電腦(Net PC)及資訊家電(IA)產品,微星的IA產品每年獲利目標都有10%的成長數字,以2000年來說,佔營收比重10%,2001年則希望能提升至20%的比例,微星估計IA產品的毛利約可達14%,希望未來3~5年內,IA產品的發展能提升至30~50%的營業額;網路電腦的毛利則估計可達15~20% ,目前微星的網路電腦每年出貨量達10~20萬台。


微星2000年主機板所佔營收的比例約在8成以下,除了主機板、IA及網路電腦之外,PDA系列產品的軟體及硬體設計均由微星自行開發,在2000年6月的電腦展中已有雛型產品展出,第三季可出貨;準系統(Barebone)是微星2001年的成長動力之一。


與系統大廠相比 ,主機板廠的全球據點佈建的確落後,但微星已經開始規劃,目前不排除透過策略聯盟方式與已經具備全球運籌能力的同異業合作,不過尚未有明確接觸對象;以系統整合者(SI)為主要市場起家的微星,近來積極爭取OEM大廠的訂單,以期能夠達到2005年全球市佔率10%的目標,2000年微星主機板出貨區域分佈以歐洲為主,佔其主機板營收46.31%,美洲亦佔總營收14.44%。


中國大陸佈局

微星廣東東莞寶安廠於2001年第二季進入量產,基於大陸市場開發與主機板零組件業者到華東地區設廠已成趨勢,目前微星正研擬到華東設立大陸地區第二生產基地,不過實際定案應該要到2003年後,預估2001年底大陸寶安廠產能將達50萬片水準,微星並鎖定大陸與中南美洲做為2001年度重心市場,大陸寶安廠逐步量產後,未來將強化經銷通路端與爭取大陸主要PC系統業者代工訂單,2001年底廣東寶安廠可以完成8條SMT生產線架設,屆時將佔微星主機板總出貨量的三分之一,未來總產能規劃可以達到100餘萬片主機板,而準系統部分也會逐步從台灣轉移到寶安廠,大陸廠將以生產主機板、介面卡及準系統為主,另著眼於大陸廣大內銷市場,微星正加緊尋覓華中地區與上海地區另設兩廠,預估2003年後加入營運行列。


在行銷策略方面,微星相較於華碩和技嘉,其人力與行銷費用等資源,均介於前兩家之間,微星在大陸的行銷策略也多是仿效華碩模式,採前進校園策略,但有小小的差異,就是微星在做校園活動時,會盡可能地降低其商業色彩,而多以微星產品技術性的探討為重,但若是到商場上做促銷活動,微星就會盡可能商業化。對於經銷商的選擇考量,也嚴守一個城市不超過兩家為原則,微星在評估合作的經銷商時,除了業績外,微星也會挑選不會擾亂市場價格的經銷商;自從1998年以後,微星在大陸市場的主機板銷售成長率,往往是以3倍4四倍的速度快速成長,尤其是在大陸東北地區的銷售量與知名度更是第一位,


精英電腦

現況及展望

精英電腦1999年主機板出貨量達480萬片,2000年出貨量達799萬片,2001年預計出貨達1318萬片,較2000年成長71%。精英是走低階主機板路線,且以組裝市場為主,與其他3家一線主機板廠商不同。


善用低價策略的精英以主機板為主軸,逐步跨足3C市場,2001年8月購併筆記型代工廠商致勝科技,以購併模式快速切入筆記型電腦市場,精英電腦2001年8月宣布合併2001年4月才入主的致勝科技,每1股精英股票可換3.5股致勝股票,精英為存續公司,精英才在2001年4月股東會後,決定和寶成工業共同入主致勝,以每股30元代價,合計取得致勝40. 24%的股權,這項合併引起低價筆記型電腦產業的旋風,致勝較擅長研發設計,精英專精製造和銷售領域,兩者合併,可擴大產品線,也可以發揮銷售通路的最大綜效(synergy)。


精英主要市場包括大陸及拉丁美洲,精英SiS645主機板也已出貨,首批數量約在3萬~4萬片,成為最先推出SiS645主機板的廠商;精英與鑫明的策略聯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策略聯盟背後代表著台灣與大陸兩地資源的整合運用,所謂台灣接單大陸生產模式在精英早已行之有年,精英在台灣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生產基地,僅剩的淡水廠是用來測試新產品的大本營。


精英的主力產品是主機板,占69.1%,電腦系統占14.7%,其他占12.2%,以中南美洲組裝(clone)市場為主,組裝產品占精英2001年公司總出貨的90%,clone市場佔有率達20%,精英的低價策略也正迎合大陸正在興起的個人電腦組裝市場,精英電腦目前積極透過製造和行銷兩大方向以整合鑫明資源,計畫發展資訊家電(IA)產品以爭取國際大廠OEM訂單。


中國大陸佈局

鑫明集團、寶成與精英在大陸的精成園區已開始運轉,精成共規劃成10個廠區,設有電路板廠、主機板廠、連接器廠、機殼廠、和電源供應器廠等,其中電路板廠包含3個廠區,目前供應4層板為主,未來將往多層板生產。鑫明結合寶成在大陸管理廠區的能力,其生產規模相當可觀,精英大陸廠有鑫茂廠及石川廠,精英大陸鑫茂廠目前月產能約150萬片左右,另外精英與致勝合作開發的首款低價電腦i-Buddie,第一批產品6,000台在2001年10月鋪貨,其主機板均在大陸鑫茂廠生產,組裝則一半在台灣、一半在大陸,未來精英Clone筆記型電腦則將全部移至大陸生產。


合計精英大陸沙頭角的鑫茂廠、石川廠和幫助建立部分生產線的精成科技,三廠使得精英現有的主機板月產能約180萬片,其中鑫茂廠現有表面黏著型(SMT)生產線50餘條,每增加一條SMT生產線,月產能就多3.5萬片;精英電腦目前在大陸的生產基地以沙頭角的鑫茂廠及深圳的石川廠為主,主機板月產能分別為150萬片與20萬片,合計月產能達170萬片。


精英也正規劃建立第二生產基地:深圳廠,目前已在動工中,預計2002年第1季完工,深圳廠規劃設置10條SMT生產線,以生產主機板為主,月產能達40萬片,精英每月的產能完全來自大陸,受惠於組裝市場精英2001年的產能與營收皆創新高,產能一度領先主機板龍頭華碩。


結語

2001年台灣各主機板廠商的焦點還是集中在華碩、技嘉、微星及精英這四家大廠上,二線小廠如浩鑫、映泰等營收成長率很不理想,當一向走高價位自有品牌的主機板龍頭華碩也開始接毛利較低的中、低階主機板訂單時,二線小廠生存空間面臨考驗,以往華碩的產能光是承接高階訂單就做不完,更沒有多餘產能去接中、低階訂單的部分,但華碩大陸蘇州廠的產能慢慢開出後,為了填滿產能,已經開始接中低階訂單,這也是未來華碩的發展趨勢。這四大廠商的EPS表現請見(表二)。


表二 國內四大主機板廠商近年EPS表現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預估)

2002(預估)

華碩

22.4

14.26

12.47

9.98

7.98

10.6

技嘉

 

 

7.77

10.44

7.79

 

微星

6.15

6.18

7.44

7.43

8.61

 

精英

-3.82

-7.33

6.09

7.8

10.75

11.05

 


而2001年由於受到PC產業景氣不佳的影響,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顯示台灣主機板產業的產值首度出現負成長,約降低2.9%,OBM訂單占66.4%,OEM與ODM訂單合占33.6%;受惠於英特爾(Intel)P4產品帶動買氣,加上通路商的庫存已漸漸消化,預估2002年台灣主機板產值可以增加4.9%、產量可增加5.1%,台灣廠商出貨量上看8,544萬片,每片平均售價(ASP)在66至67美元間,有下滑趨勢,顯示廠商間競價的激烈程度。


為了提升競爭力,到中國大陸佈局生產基地以降低成本是台灣主機板廠商的趨勢:華碩、技嘉、微星在大陸的布局已經上軌道,產能供應已經可以達到50%,而精英在鑫明集團的資源下,大陸產能早就是出貨主力。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2001年台商大陸生產基地出貨量已達53%,台灣產能降至47%,預計2002年比率會繼續擴大。四家一線大廠的大陸佈局漸漸成熟也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研發體系將留在台灣以提升競爭力。


轉型策略方面,主機板產業已近入高原期,面對毛利不斷下降的趨勢下,四大一線廠商也紛紛轉型,除了到中國大陸佈局以降低生產成本外,轉往準系統(Barebone)以及系統組裝(clone)還有擴大產品線以進入其他領域如寬頻、通訊、伺服器、PDA及IA,利用主機板業者的技術能力優勢去發展下一代的明星產品,以創新發展自身核心能力,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長久策略。(本文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相關文章
電學、光學PPG感測器應用在健康穿戴的設計與挑戰
OLED與Mini LED爭逐主流PC顯示技術
數位科技助力抗疫成效 大健康產業鏈贏先機
滿足車載系統智慧化需求 COM Express優化設計效益
挾ICT與半導體優勢 台灣生技產業將趁勢而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微星首度前進NVIDIA GTC 展示新一代AMR解決方案
» 友通推出嵌入式系統模組 搭載Intel處理器新架構進軍AI IPC
» AI浪潮來襲!伺服器面臨高熱密度挑戰 Vertiv協助矽谷主機代管商在既有機房突破散熱瓶頸
» 資策會打造節能數位生態 攜手產業推展主動式節能服務
» 技嘉AORUS和AERO產品再度斬獲2024台灣精品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09.63.12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