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tooth自4.0起开启了与过往不同的新应用,如用于穿戴式电子、用于室内定位的Beacon、用于防丢器、用于物联网等,一时之间,Bluetooth(或说Bluetooth Smart、Bluetooth Low Energy)的业界关注度高升。

虽然Wi-Fi发展略显困顿,但仍有许多场合非使用Wi-Fi不可,难以用Bluetooth替代。
虽然Wi-Fi发展略显困顿,但仍有许多场合非使用Wi-Fi不可,难以用Bluetooth替代。

相形之下,Wi-Fi的发展似乎有些困顿,虽然在2013年整并了WiGig联盟,但60GHz的无线视讯传输需求依然没有显著成长。 另外,过往以来Wi-Fi多以传输率为推行号召,但11n、11ac的速率已逐渐获得大众需求,速率虽然仍持续提升,但业界关注度已减弱。

虽然Wi-Fi发展略显困顿,但仍有许多场合非使用Wi-Fi不可,难以用Bluetooth替代。 例如近期流行的四轴直升飞机,即用Wi-Fi进行遥控,原因无他,一是多数Wi-Fi均有数十公尺的传输距离,但Bluetooth多为1~10公尺传输距离,虽有100公尺的Class 1型Bluetooth但不多见,即便有Class 1型,规格标榜虽有100公尺传输距离,但实务上多在20~30公尺,仍低于Wi-Fi。

二是Bluetooth的传输穿透力不足,遭遇遮蔽有可能断讯失控,相对的Wi-Fi可穿透传输、持续遥控;三是飞机开始流行实时摄影,将飞行画面回传给操控者观看,如此需要高速传输。 以上三点Bluetooth明显不若Wi-Fi。

类似的,近期美国开始流行加装影像门铃,按下门铃后,摄影镜头会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来访者的影像传入屋内,此同样需要Wi-Fi,Bluetooth难以实现。 另外,Amazon在2015年4月推出的Dash Button家庭补充用品叫货无线按钮,也是实行Wi-Fi而非Bluetooth,考虑的一样是穿墙传输,一个家庭内有许多水泥隔间,按钮设置于家庭各处,按下按钮后,必须将信号统一送至计算机上或Wi-Fi路由器上,信号必须能穿透隔间才行。

进一步的,原本业界认为智能型手表与智能型手机间只需要Bluetooth通讯,而经过一年的市场尝试,如今也证明仍需要Wi-Fi,如Android Wear已开始强调支持Wi-Fi功能,部分已售出的Android Wear智能型手表,可透过软件升级获得Wi-Fi功能。 至于Apple Watch更是一起头就具备Wi-Fi,而不是单独使用Bluetooth。

为何智能型手表需要Wi-Fi,其实原因与前述相近,为了手表与手机的传输距离能延伸,因而需要Wi-Fi,Bluetooth的Class 2(10公尺)仍可能太短,部分使用情境下反而不便,Class 3(1公尺)更是短,仅适合Bluetooth免持听筒、喇叭、鼠标等应用。

传输距离提升是其一,主要仍在于传输速率,Bluetooth 4.0/4.1的速率过慢,Android Wear智能型手表期望能用手表上的画面提供行走者导航功能,因此要传递地图画面,图形画面的数据量大,用Bluetooth将画面从手机传往手表,出现力有未逮的情形,因而需要Wi-Fi。

当然,一般情境下Wi-Fi的耗电高于Bluetooth,因此只在必要时才开启Wi-Fi,多数情况下仍以Bluetooth为主,甚至Android Wear为了延长手表的外出使用时间,在持续显示的表面屏幕上是采黑白画面,有进一步的信息需求与操作时才换成彩色,以节省电力。

也因此,Bluetooth SIG制订的Bluetooth 4.2版朝更高速率发展,改善过往速率过慢的问题,4.2版将整体传输率提升10倍,大型封包的传输率比过往快2.5倍,更重要的是,4.2版的新功能只需要透过软件升级就可获得,不用购买新硬件。

最后,Wi-Fi也在部分应用上反扑Bluetooth,例如Wi-Fi联盟提出Wi-Fi Aware,诉求与Bluetooth 4.0的Beacon相同,然定位精细度不如Bluetooth。 但是,并非所有室内定位、导引都需要高精细度,公众场合动线的路线导引、博物馆展物的导引说明等,Wi-Fi Aware仍足够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