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97年台灣安然度過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有很多的跡象顯示在政經轉變的過程中,早已投下了許多不利的因素與潛在的危機。所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最新一期中報導說,很多分析家都愈來愈擔心,台灣將遭遇另一場金融危機,而時間點很可能是在農曆春節以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已表示台灣目前的狀況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顏部長也是此次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專訪的人之一,他同時表示不解該雜誌為何如此報導。我們倒以為既然訪問過政府的財政部長,而該雜誌仍做如此分析判斷,其中必然有其他因素或數據存在,不管會不會發生,都值得我們仔細去深究探討,並且做好預防與因應的工作,以免措手不及。

經濟學人雜誌提到自從陳水扁今年三月當選以來,台灣的股市跌了35%;許多房地產自1995年以來已經跌了百分之五十;當股市泡沫破滅了,有三十多家上市公司也瀕臨破產,這三十多家公司都有不動產投資,而且與國民黨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國民黨政府又要求各銀行貸款拯救這些公司。又,最近美國股市的下挫,拖累了世界各地的股市;半導體的售價下跌,對台灣強大的高科技界一度造成不利的影響。該雜誌也認為現在的反對黨發起的「罷免」活動也投入了不確定的因素與隱憂,加上傳言國民黨在大賣股票,似乎處處與新政府做對的狀況下,台灣的政治要為此擔負大部份的責任。

從上面的許多數據與觀察,都是我們所確實經歷的過程,經濟學人雜誌的預測應該不是全然的危言聳聽。當三個在野黨領袖會談之後,似乎也沒有與執政黨重新協商和解的跡象,會談結果只是批判陳水扁政府的獨斷獨行與權力的傲慢,不斷的把對立的狀況加溫之後,新政府幾乎動彈不得了,人們對未來當然不再抱有希望。我們的觀察是,曾經掌握大權的人,在下台之後看到別人掌權,這種落差讓他感覺掌權者就是一種傲慢。其實旁觀者看得出來,實在是下台者自己產生的「怨恨」居多;當嗔恨心燃起時,有可能不顧一切的相互毀滅,這應該是最難解決的政治可能影響經濟的最大因素了。有學者說,當務之急是立即消除這些不確定因素,將人心穩定下來,以重新恢復人民的信心;這樣說當然沒錯,但是當我們無法寄望朝野合作去解決的時候,只有發出人民的怒吼,要他們「別鬧了」。

如果純就經濟面的觀察,其實大部分的學者專家們都對台灣的經濟不悲觀,經濟學者梁發進就認為目前的不景氣或升高的失業率,只是經濟轉型的必然現象,許多人無法朝高科技的方向走(例如傳統行業加強網路知識管理),當然會面臨賺不到錢、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所以只要沒有政治性的因素,台灣發生金融危機的機會並不大,經濟學人雜誌的分析可能依照日本金融危機的經驗來觀察,但是台灣不像日本企業相互交叉持股嚴重,日本企業向銀行質押的負債比例又過高,等到股票一跌,銀行一緊縮信用額度,企業更無法伸展而無法還回貸款,如此環環相扣,金融危機就發生了。而台灣只要在政治穩定下,固然有類似的狀況,但是因為體質不同,就不致於發生全面性的金融危機,目前都還是朝野通力合作下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說危機就是轉機,現在趕快覺醒因應則正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