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界討論雲端運算發展的意見很多,有些從股市出發,指點投資人要注意雲端概念股;有些從資訊應用出發,思考是否要在自家建幾朵雲;也有人害怕被雲打到,因此積極翻跟斗,希望能躍入雲端;甚至有人提出原來其早已在雲端。到底甚麼是雲端?從以上的各種說法看來,顯然大家頭頂上飄過來的雲都不太一樣。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此一名詞最早由Google提出,一開始是應用於網頁資料的搜尋,用戶的蒐尋需求透過大量的遠端伺服器進行平行運算,再將結果彙整和回傳給使用者。由於伺服器群皆在遠端網路,一般資訊業界也習慣將網際網路描繪成雲朵的樣子,雲端運算名詞因此而來。

雲端運算所以眾說紛紜,主要是各大廠基於其產品與服務的特性,皆有其一套說法與定義,也因此讓許多人如入五里霧中。一般說來,若採較寬鬆的定義,那麼只要滿足用戶彈性使用和具可擴充的特性,任何網際網路上提供的運算資源和隨選服務都是雲端運算服務的涵蓋範圍。

基本上雲端運算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分述如下。

首先,雲端運算主要是利用遠端伺服器的運算能力,再將結果回傳給終端使用者,因此使用者只要有一個簡單的行動裝置與瀏覽器,即可完成目前大家所普遍使用的個人電腦所處理的各種工作。這也是很多人很擔心的問題,大家都不需要強大的個人電腦及作業系統,那麼以個人電腦起家的台灣,豈無用武之地?

其次,雲端運算的概念主張用多少付多少的消費方式,完全視用戶的使用需求量提供服務。例如一家企業用戶目前僅需要10TB的儲存空間,但未來因應業務擴充需求可能要增加到50TB的容量,雲端運算服務提供者可以立即升級或降級服務內容。就好比申請網路服務,從月租2M/256K升級至月租8M/640K一般,使用者可以自由選定適合的服務內容和相關費率。

雲端運算的另一特色就是馬上申請、馬上使用。以往企業需要新的商務資訊系統,必須投入許多資訊人力進行漫長時間的開發,但等到導入完成後,卻也可能錯失最佳的市場切入時機。雲端運算服務則免去先期部署流程,可以立即申請使用,提供極大的便利。

另外,雲端運算服務不論是筆記型電腦、手機或各類可攜式電腦等,辦公室內或出差途中,皆可隨時隨地使用。雲端運算服務提供者也透過資料中心的建置與維護,提供企業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

由於雲端運算強調的是其管理簡易、成本低,並可大幅縮短建置時間及降低系統風險,且符合節能減碳及綠色環保等優勢,已成為下一波資訊應用的商機所在。這也是為何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及南韓等國政府積極投入的理由。

未來如果台灣要發展,可從下列幾個構面思考。

首先是資訊應用方面,如何透過推動如雲端政府及各級產業(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的雲端運算服務的建置,提升政府的便民效能,並提高成熟產業的全球市場競爭力。事實上,藉由雲端運算服務的建構,除提升效率與品質之外,亦可減少系統建置時間,在整體的資訊支出及維護方面,預計可以減少30%以上,政府可以將這些經費,作更有效的運用。

其次是思考如何協助建立各類雲端運算服務,如醫療照護、防災救災及未來教室等等,提升一般民眾的生活品質,並藉以縮短城鄉的數位差距。例如建構雲端圖書館及教學影音資料庫,讓偏鄉民眾及學生,可以方便的接觸到相關的知識資源。

在產業方面,應思考如何透過推動軟硬結合,以及雲端運算平台的發展,協助產業朝系統解決方案及軟體及服務的結構轉型。進一步藉由雲端運算服務的提供,可以加速服務業科技化的進程,進而促進服務業的國際化。尤其雲端運算技術及服務的發展及運用全球皆剛起步,我若能提早投入,不僅有助於取得市場先佔優勢,未來更有機會在全球雲端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不過,在投入過程中也需注意潛在客戶的一些疑慮,諸如系統穩定性、資料的安全性(重要資料備份是否妥善?外洩風險?中毒?)、缺乏應用支援,以及既有軟體大廠各擁專屬雲端資料格式,欠缺統一標準等問題。若能有效的消除市場及客戶的疑慮,相信市場起飛指日可待!

從資訊科技應用的角度觀察,雲端運算的新商業模式的確給市場一些新的啟發。例如以中小企業而言,過去高額版權的商用軟體對他們是非常遙不可及的商品,如今這些企業即可以低成本利用雲端服務來提高經營效率及對客戶的服務;傳統及成熟型產業亦可運用雲端服務來改善供應鏈與需求鏈之間的斷鏈問題,這對於企業戰鬥力提升,大有助益。

而從產業供應端的角度來看,過去占企業市場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由於資訊預算缺乏,長久以來一直是最被忽視的客群。如今標榜平價精神的應用軟體即服務問世,許多商用軟體線上版本陸續推出,提供多樣的產品組合方案,以拉攏中小企業客群,藉此發揮長尾效應,增加新的收益機會。

綜言之,雲端運算服務的概念與精神帶來新的經營模式與機會,經營者如何利用此一契機構思後雲端時代的企業發展策略,此其時矣!

(作者現任資策會MIC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