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或稱產業革命以來,地球資源遭到人類過度開發,森林消失、河流乾涸、空氣汙染、物種滅絕,一條條公路取代了幽徑渠道,一個個裝置取代了蟲鳴鳥叫,雖然人們的控制領域擴大了,但是束縛似乎卻更多了。或許有人認為這是科技的問題,當然不是,科技只是使速度加快而已,問題的根本在人類的愚昧貪婪。懂得用火、懂得用刀時,問題就不比現在輕鬆,看看白起在長平之戰用巧計殺死趙軍40萬人就知道,這是火與刀科技所造成的嗎?

福衛七號與獵鷹火箭發射前英姿(SpaceX)
福衛七號與獵鷹火箭發射前英姿(SpaceX)

解決科技被濫用的問題還是得靠科技,這是自然的因果律,就好像從哪裡跌倒就得從哪裡爬起來的道理一樣。雖然地球上不公平的資源與不對稱的力量一直存在,但科技應該以打造公平與對稱的環境而努力,既然地球表面已被濫墾、濫用殆盡,再在地表上疊床架屋就顯得非常不智,不如讓地表休養生息一下,往太空或次太空建設發展就是一條路。

6月25日台美共同合作執行的「福衛七號」氣象衛星群成功發射,並且在173分鐘後接收到全部6顆衛星的訊號。除了發射技術之外,在數位科技背景下衛星的發展,一樣可以越來越輕薄短小,且功能越來越強大多樣,所以台灣的創意與技術當然可以發展這樣的新產業,也為國際社會貢獻一份心力。值得一提的是福衛七號也是委由SpaceX公司發展的火箭所搭載發射,這家公司早就看到了太空領域的潛力,一連串的事業理想也正在進行中。

地球上目前最不平等的現象就是數位資源分配與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估計全球70多億人口中仍有約30億人沒有或無法使用網際網路(至2018年底全球約54.4%的人有使用網際網路註一)。另外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口中也不是都通暢無阻,中國建構的防火牆,使14億中國人的資訊取得受到嚴格控管,至於身處高山、大海或空中的人,也不在網路通訊可覆蓋的範圍;所以不論是人為或自然因素所造成的障礙,都可以說是一種數位藩籬(digital divide),有藩籬就有剝削,就是科技發展的災難。

進入太空科技可以舒緩這個問題嗎?是的,這是解決目前數位籓籬的突破點,有識之士SpaceX公司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2015年提出了所謂的「星鏈計劃(Starlink)註二」,預計2020年前在太空中部署11943顆通信衛星,此一衛星群建成之後,將具有全覆蓋、高通量與低延遲的特點,等於提供全球各地人口一個低價、高速、無死角的WiFi上網服務。這個計劃乍聽之下有點誇張,目前最大的衛星群也只有65顆,但在今年5月24日SpaceX一次發射部署了60顆衛星後,質疑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少了。

星鏈計劃完成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最重要當然就是數位藩籬的打破,這一點雖然不須要用理想完美的方式來看待,但對於各個層面的影響實在非常深遠,未來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或法律層面,都將面臨考驗。可能國家的界線或定義會被打破,住居與交通的觀念會被打破,生產與消費的觀念也會被打破,大家不妨跟著想像一下,馬斯克創辦的PayPal、特斯拉與SpaceX這三家公司,不就都是這樣突破實現的嗎?

期待有一天,在星鏈之類數位通信衛星的導引下,地球面貌改變了,不再有交錯的公路網、不再有城市與偏鄉之分、不再有莫名的生產與浪費,而是全家大小駕著低空飛行器,遨遊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註解

註一: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註二:七分鐘了解星鏈計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_T5PNmb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