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要技術業者均在大手筆購併,Google花30億買Nest Labs,Facebook用190億買Whatsapp,過往Apple每年買的公司平均只有3、4間,最高6間,但去年卻是加倍,於2013年也買了12間公司。另外Lenovo也積極收購IBM的x86事業,及Google的Motorola事業等。

最近Facebook花20億買Oculus,開啟虛實整合新賽局(Source:roadtovr.com)
最近Facebook花20億買Oculus,開啟虛實整合新賽局(Source:roadtovr.com)

而最近Facebook花20億買Oculus,Oculus是透過群眾募資成功起步的新創業者,其產品為虛擬實境顯示器,而本次要談的,即是說明、解釋現實與虛擬的技術,這確實有些複雜,如果過往每次要向人解釋雲端的底層技術為虛擬化(Virtualization),或談主體作業系統(Host OS)、客體作業系統(Guest OS)、軟體定義網路(SDN)等,都有些抽象難懂。

混合現實:從VR、AR到AV

接著進入正題,Oculus是研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顯示器,顯示器內可以顯示另一個世界,但這個世界是虛構的,不存在於現實世界。而各位近年來也常聽到一個名詞為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擴增實境是協助人們更容易了解現實世界用的,例如許多人看過魔鬼終結者2(Terminator 2)電影中,從機器人阿諾的視角觀看世界,現實世界的器物,是可以立刻用箭頭標示出該物為何物?尺寸多少等。

擴增實境一般用在重要景點上,例如您用手機攝影機對著巴黎鐵塔,擴增實境軟體開始進行圖像的比變判別,在辨識出是巴黎鐵塔後,畫面出現一個箭頭指在塔端,並標出塔高多少公尺,而後發出朗讀聲音,開始講述巴黎鐵塔的由來,觀光與展覽的導覽,均是類似應用。而擴增實境的進一步應用也相當多,如遊戲電玩、手術、汽車導航、設備維修等。

擴增實境是用虛擬標示強化人們對實境實體的認知,而反過來也有擴增虛擬(Augmented Virtuality, AV),最明顯的例子就是Kinect遊戲遙控,在現實世界的肢體動作改變,就可以左右影響虛擬世界中遊戲主人翁的行為。

另外還有Simulated Reality,例如健身跑步機前的畫面顯示您正跑在台北某條街上,真實世界真的有那條街,但您不是真的跑在該條街上,而只是讓您感覺跑在那條街上而已。而前述的擴增現實、擴增虛擬,學名上也統稱為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 MR)。

除了擴增外,其實也可以減少,例如透過手機攝影機看到一個複雜的機械,為了維修方便,可能把整個複雜機械的畫面,簡化成只顯露、描述幾個重要的部件輪廓,類似觀看說明書的解說插畫一樣,或修改等。更廣義而言,增強、化簡或修改,可稱為居介現實(Mediated Reality),也因為這類技術的實現多半要透過電腦,有時也稱Computer-Mediated Reality。

是現實協助虛擬,還是虛擬強化現實?

說來說去,是要用現實協助虛擬,還是用虛擬強化現實,或是虛擬出現實,或虛擬出虛擬,能否取代現實等等,一時間恐不易釐清,而這也帶出古代莊周夢蝶,或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所談的一些概念,但這已近哲學層面,在此打住。

不僅虛擬技術最終牽涉哲學層面,機器人技術發展也牽涉到人的心理層面,當一個電子玩具帶點人類或生命的特質時(搖搖頭、打瞌睡等),人類會喜歡該電子玩具,但當電子玩具模擬真人到很逼真,但卻眼神或肢體表現帶一種生硬時,人們反而開始懼怕,前者反射出擬人化生命、生氣,後者則容易讓人聯想到殭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