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报导】   2016年03月04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5067】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推出新款Keysight X系列信号分析仪,可显著增强开发工程师设计新一代装置的能力。新机型最令人瞩目的是多点触控操作介面(UI),让量测设定变得更顺畅,并且为新解决方案奠定更扎实的基础。此外,新的分析仪在效能与功能方面都有大幅的提升,可满足航太、国防和无线通讯领域的新兴需求。

新款X系列信号分析仪新的互动特性可在进行开发及故障排除时,以高度直觉方式分析因果关系。
新款X系列信号分析仪新的互动特性可在进行开发及故障排除时,以高度直觉方式分析因果关系。

全新设计的UI在两次触控操作内便可将量测参数最佳化,而捏缩(pinching)、拖曳及滑动等手势操作,可实现更直接且直觉的分析。 X系列旗下的UXA、PXA、MXA、EXA及CXA全都支援一致的操作,只要学会使用一种机型,就会使用所有其他机型。

为协助开发工程师研发新一代装置,旗舰型UXA现在提供44 GHz或50 GHz的频率范围,并整合了1 GHz分析频宽;而PXA现可提供指标性相位杂讯效能,在1 GHz频宽、 10 kHz偏移下可达-136 dBc/Hz,其他特色包括510 MHz即时频宽、整个频率范围内大于75 dBc的无杂波动态范围。

新款X系列信号分析仪进一步提升了易用性及效能,台湾是德科技总经理张志铭表示:「在Keysight X系列的卓越效能的辅助下,工程师可更快获得所需的答案,以便在射频、微波及毫米波频率获致重大突破。」

为了在密集的雷达环境中分析信号交互作用,Keysight UXA及PXA提供高达255 MHz的频宽、16位元解析度和300 MSa/s取样率,以支援即时资料串流。如果结合使用是德科技解决方案合作伙伴X-COM Systems提供的资料记录器,新型分析仪便可利用高达15 TB(长达3个多小时)的撷取记忆体,支援即时资料撷取。

Keysight X系列应用软体的多点触控功能简化复杂的操作程序,让工程师能够透过经验证、立即可用的功能,执行脉冲分析、类比解调变、杂讯指数、LTE/LTE-Advanced及W- CDMA量测。新的脉冲应用软体可协助工程师加速开发并验证线性调频宽频信号,例如先进雷达使用的信号。 LTE/LTE-A应用软体的更新可支援256 QAM并为所有子载波提供可检视的配置,以便轻易地对使用载波聚合技术之系统进行特性分析。

新款N897xB NFA X系列杂讯指数分析仪具备X系列的强大功能,与上一代机型相较,具有更大的显示幕、多点触控UI及增强的效能。这些功能让使用者能利用频宽高达40 GHz的专属解决方案,进行快速、准确且可重复的杂讯指数量测。 Keysight X系列信号分析仪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目前有UXA、PXA、MXA、EXA、 CXA及 NFA等机型可供选择。 (编辑部陈复霞整理)

關鍵字: 信号分析仪  多点触控  相位杂讯  射頻  微波  毫米波  Teknoloji  Keysight  測試系統與研發工具  无线通信测试 
相关产品
是德推出PCI Express 6.0协定验证工具 加速开发高效I/O技术
是德推出2 GHz即时频谱分析解决方案 可监控卫星干扰情形
是德推出E7515R解决方案 支援5G RedCap及CIoT技术测试
是德224G乙太网路测试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1.6T设计和路径搜寻
是德KORA测试解决方案以云端为基础 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相关新闻
» R&S展示蓝牙通道探测信号测量 以提高定位精度
» 太克收购EA Elektro-Automatik 为全球电气化提供扩展电源产品组合
» 安立知全新模组可模拟MIMO连接 打造稳定5G/Wi-Fi评估环境
» 攸泰科技倡议群策群力 携手台湾低轨卫星终端设备夥伴展现整合能量
» 安立知强化支援GEO卫星NTN NB-IoT装置协议测试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ESG趋势展??:引领企业迈向绿色未来
» 高阶晶片异常点无所遁形 C-AFM一针见内鬼
» 高速传输需求??升 PCIe讯号测试不妥协
» 迎接数位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关键元件与装置品质验证的评估必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DQYBQASTACUKD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