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 內容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2.02.16 09:19:34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任何關鍵的問題其實都應該先確認題目的正確性

就像 什麼才是終級觸控這個問題一樣

 

終級在字義上有 最後,極限的意思

這裡 終級觸控所要表達的是如何將擁有觸控功能所需增加的成本降到最低的極限 零成本

 

目標  : 只改變LCD的驅動IC,其他都不變動之下讓原本沒有觸控功能的螢幕,變成俱有觸控功能的觸控螢幕,這樣就可達到 終級觸控的目標,讓擁有觸控所須增加的成本降到 零成本

 

方法使用LCD內部就有的資料線(Data Line) 與 驅動線( Gate Line) 作為觸控偵測用電極(Touch Sensor) ,如此也不會改變原本LCD的良率與開口率,不會增加新的成本出來,所以是 零成本

 

SuperC_Touch的 第五代技術實驗成功,確定了這個目標被達成的可能。

Eric5698
發表 發表於: 2012.02.15 04:14:57 PM    文章主題: Re :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SuperC_Touch 提到:
SuperC_Touch 第五代技術

       已完成初步實驗 

   證實了可以做到的可行性
     因為從第一代技術開始
量測的對象就不是以電容為主
那什麼才是終極的觸控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2.02.01 10:49:00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目前SuperC_Touch 觸控新技術   最新的實驗進度,使用TFT LCD內的單一條Gate線當觸控Sensor,可以很明確的量測到觸摸時訊號變化。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2.01.11 10:52:23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Apple In Cell 技術分析

使用於FFS (IPS) 的顯示技術

使用Xcom與Ycom的金屬線 將 原來的整片 Vcom層 細分為小電極後排列組合成X 與Y 的Sensor 的形狀

LCD驅動使用12ms,觸控使用 4ms

為了不降低開口率採用三層的立體結構

驅動線的組合電極面積大,Sensor線的組合電極面積小

觸控與LCD驅動的線路分離不共用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2.01.09 09:29:19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Apple  US7859521B2  Integer Touch Screen  ( In Cell ) 的觸控技術取得專利 

看來Apple在In Cell 的觸控領域是下定了決心,加上在日本投入的研發團隊,決戰 In Cell的態勢更為明顯,一但成功對觸控產業而言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產業的重新洗牌在所難免。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2.01.03 09:11:39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參與這場  In - Cell 的終級爭奪戰, 可以先衡量過到第幾關

 

(一關) 100u的漆包線隔著1mm的玻璃可否量出明顯的變化。 

(第二關) 1mmITO玻璃取代上述的玻璃,將 100u的漆包線貼在ITO的同一面,碰觸玻璃的另一面,再看看可否量出明顯的變化。 

(第三關) 將第二關的相同條件,增加將ITO接地,再看看可否量出明顯的變化。 

(第四關) 將第三關的相同條件,增加將100u的漆包線並聯100pF的電容接地,再看看可否量出明顯的變化。 

(第五關) 將第四關的相同條件,增加將100u的漆包線串接數K的電阻後才連接到感測電路的輸入,再看看可否量出明顯的變化。 

(第六關)直接拆一台TFT LCDGate線引出接到感測電路,將Vcom接地,再看看可否量出明顯的變化。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6 04:24:14 P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其實最要擔心的是韓國三星,一但開啟ZGS(Zero Glass Solution) 也可稱為  Nothing-Add In-Cell 的可行性,以三星的龐大資源來開發此技術,絕對不是像我這種資源與能耐所可以抗衡,一但國內LCD與觸控模組產業 在此技術上落後,影響所及是上兆產業的興衰與數萬的工作機會流失,雖然我是全世界第一位跨越障礙的人,並不表示我會是唯一做的到的人,因此心中感受到的不是喜悅,而是憂慮。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3 05:55:07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電容式觸控技術將到達終點站?
       觸控產業會有何改變
           又該如何面對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3 05:54:32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SuperC_Touch 第五代技術

       已完成初步實驗 

   證實了可以做到的可行性
     因為從第一代技術開始
量測的對象就不是以電容為主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3 05:53:34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LCD的 V com層 與 驅動線電容障礙

              讓現今所有技術

    只要是測量電容的方法都不可行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3 05:52:56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將會遭遇的技術障礙
LCD 的 V com層相當於接地的隔離層
驅動線與資料線的電容(20P~數百P/Line)
驅動線上的 Off 位準(-10V~-15V)
與LCD 控制電路的分時運作採用
(Line Buffering or Frame Buffering)
儲存電容的干擾
觸控感應量(電容的變化量)與自電容的比例是
(1:1000 or 1:10000)
如此微小的變化要如何從雜訊中分離出來
儲存電容的漏電流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3 05:52:05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使用LCD的內部結構的
驅動線與資料線作為觸控用Sensor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23 05:51:22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如果不改變LCD的結構與製程
           只更換驅動IC
    就可成為觸控螢幕可行嗎?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16 09:19:35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很多人好奇想要知名這個終級技術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看到能威脅OGS的技術只有In-Cell,很可惜許久以來困擾In-Cell的問題終究無法解決,這表示In-Cell也需要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改變以往In-Cell使用的技術如光學式,形變式的電容或電阻等技術.

     這次的觸控終級技術所指的就是這個In-Cell的革命性創新,而這個大改變後的In-Cell技術是否還存在In-Cell的特徵,有可以討論的空間,暫時將它取名  "Nothing-In-Cell"   可能比較傳神.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15 06:04:28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很多人關心震度會如何,已經跟業界的一些先進討論過,獲得的結論是,只要順利完成,地震的級數將不亞於921。
Oven Ou
發表 發表於: 2011.12.12 02:11:06 P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CTimes回應: 對「展望2012 觸控技術自主發展」 研討會有興趣的人, 活動連結如下: http://www.ctimes.com.tw/cf/ShowCF.asp?O=HJVCK5CWGPUCFV0RNE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12 09:13:09 A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以上皆非" 的選項確實存在,只是使用傳統的量測技術做不到而已,新技術出現就可以挑戰這項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測試結果證明這條路是具體而且可行的,那又何必繼續斤斤計較OGS or In-Cell 的優劣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10 09:52:49 PM    文章主題: Re: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In-Cell or OGS 哪一樣才會是電容式觸控最低的成本,還是 "以上皆非"。

更重要的是  - >  是否有人想過  "以上皆非"  的這個選項真的存在嗎?

SuperC_Touch
發表 發表於: 2011.12.08 08:26:39 PM    文章主題: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

     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技術實驗完成,預計會造成觸控產業的大地震,詳細進度會在CTime的12月20日的「展望2012 觸控技術自主發展」 研討會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