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3U到8U:立方衛星推動太空產業升級 (2025.09.26) 立方衛星(CubeSat)是一種標準化設計的小型衛星,透過模組化組裝,可形成3U、6U、8U甚至更大型態,搭載不同的酬載與功能。CubeSat的出現大幅降低進入太空的門檻,不僅適用於學術研究,更能支援地球觀測、通訊測試、星座部署與新技術驗證等任務 |
 |
德國館首度亮相台灣航太國防展 深化台德供應鏈合作 (2025.09.18) 德國經濟辦事處(德經處)今年首度於「台灣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設立德國館,集結四家頂尖德商,展現德國在航空航太與尖端安全科技的創新實力,並積極尋求與台灣關鍵供應鏈的合作機會 |
 |
愛立信:B5G將走向AI融合、FWA普及與API經濟三大趨勢 (2025.09.18) 行動通訊正進入「Beyond 5G」階段,產業焦點逐步從單純的網路建設轉向如何以AI與雲端技術重塑網路價值,並探索新型商業模式。愛立信觀察到,未來的通訊產業將圍繞「AI驅動網路」、「固定無線接入(FWA)」與「API經濟」三大趨勢發展 |
 |
Vishay首款採用 SMD 封裝、Y1 額定電壓的汽車級陶瓷電容器 (2025.09.18) Vishay推出一系列全新汽車級交流線路額定陶瓷圓片安全電容器,為首款採用表面貼裝封裝、Y1 額定電壓的電容器。Vishay BCcomponents SMDY1 汽車系列裝置的 Y1 額定電壓為 500 VAC 和 1500 VDC,電容高達 4.7 nF,旨在在惡劣、高濕環境下提供 EMI/RFI 抑制和濾波功能 |
 |
台灣智慧機器人方案亮相APEC 共推亞太合作新局 (2025.09.17) 面對全球高齡化與勞動力短缺挑戰日益嚴峻,亞太地區更是老化速度最快的區域。為加速尋求創新解方,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期透過科專計畫推動智慧機器人技術,並積極參與 APEC 科技、技術及創新政策夥伴(PPSTI)平台 |
 |
全球晶圓代工競爭激烈 聯電以成熟製程與封裝策略突圍 (2025.09.16) 聯華電子於今(2025)年8月份內部自行結算之合併營收約新台幣 191.6 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約 7.20%。這顯示在全球半導體供需、價格與成本壓力加劇的情況下,聯電也受到影響 |
 |
漸強實驗室:企業導入AI卡關 一站式平台實現真正AI數位轉型 (2025.09.16) 近五年台灣企業採用的軟體工具暴增,卻伴隨「工具越多、整合越難」的矛盾。行銷、銷售、客服各自上線點狀工具,資料彼此孤島化,跨部門取數與校驗繁瑣,洞察停留在報表無法轉為行動;同時,企業每月面對平均逾 1.6 萬則訊息,客服與營運團隊疲於奔命,知識分散、回覆品質不一,決策與執行鏈條被拉長,形成新型「數位路障」 |
 |
LEMO微型OPTIMA D系列連接器為關鍵任務系統打造 (2025.09.16) LEMO新款堅固耐用的緊湊型連接器平台OPTIMA D系列,其設計可為嚴苛環境中提供高性能。該系列兼具微型尺寸和軍用級可靠性,因應戰術通訊、無人機(UAV)、航空電子設備及士兵穿戴設備不斷變化的需求 |
 |
工研院攜手日本SIIQ 搶進半導體3D封裝關鍵領域 (2025.09.15) 基於摩爾定律逼近極限,僅仰賴前段製程微縮已難以支撐生成式AI、高效能運算、通訊與雲端應用的龐大需求。如今全球主要晶片大廠均將3D封裝技術,視為下一階段推動半導體發展的關鍵戰略 |
 |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適用於高效能網路和工業物聯網應用的Microchip Technology MCP16701 PMIC (2025.09.15) 全球最新電子元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開售Microchip Technology全新MCP16701電源管理積體電路 (PMIC)。本產品能在各領域實現精巧、靈活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 |
 |
工具機與零組件廠 減班整合主動備戰 (2025.09.15) 在川普宣告對台課徵20%+N疊加關稅之後,除了已有老牌工具機廠宣佈無薪假、「集中排休」,甚至併購救急。同時也有零組件廠大廠認為,美國「已算是仁慈的了」;或強調須納入感測器、整合生態系等策略主動備戰 |
 |
Microchip第十屆台灣技術精英年會(MASTERs)現已開放報名 (2025.09.15) Microchip Technology今日宣布,第十屆台灣技術精英年會(MASTERs)正式開放報名。本活動為嵌入式設計工程師打造的頂尖技術訓練盛會,將於 11 月 20 至 21 日在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並迎來十週年里程碑 |
 |
Edge AOI市場崛起:智慧製造檢測的新藍海 (2025.09.15) 對於製造的業者而言,Edge AOI不僅是單一設備採購,而是「從鏡頭到模型到OT/IT資料流」的整體投資 |
 |
機械公會促會員通過挑剔與打磨 加速切入半導體供應鏈 (2025.09.14) 面對關稅與新台幣升值的夾擊,台灣機械業仍力拼轉型發展半導體設備,期能與半導體業攜手,共創共榮。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TAMI)理事長莊大立今年除了循往例,出席SEMICON Taiwan 2025開幕典禮,前往會員攤位交流;並在次日舉行的半導體交流論壇中,聚焦目前最熱門的先進封測技術,期望能率先串起產業鏈 |
 |
達梭系統高峰論壇揭示3D UNIV+RSES 將以AI推動產業革新 (2025.09.12) 當AI代理、生成式AI、數位雙生、感知運算等新興技術浪潮席捲全球之際,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契機。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在今年舉辦的台灣年度高峰論壇,也以「擁抱3D UNIV+RSES - AI驅動產業革新」為主題 |
 |
為何儲能是關鍵下一步? 掌握微電網與氣候科技新商機 (2025.09.12) 從表前儲能到表後應用,從工廠到社區,從單一電池系統到虛擬電廠的聚合調度,儲能與智慧微電網正在形塑全新的氣候科技商機。 |
 |
超越感知:感測如何驅動邊緣體驗 (2025.09.12) 智慧邊緣的真正價值始於「感知」。感測是環境理解與智慧行為的橋樑,透過低功耗、多模態的即時感知,結合 AI 與連接能力,邊緣設備才能提供直覺、靈敏且具預測性的智慧體驗 |
 |
CPO與 LPO 誰能主導 AI 資料中心? (2025.09.12) 傳統電連接逐漸無法滿足 AI GPU/TPU 所需的龐大資料傳輸,促使 光電整合成為必然趨勢。其中,CPO與 LPO兩種不同架構的方案,正成為全球大廠與台灣光通訊供應鏈的競逐焦點 |
 |
[SEMICON Taiwan] 博通:CPO將徹底改變資料中心能效與架構設計 (2025.09.12) 在AI與雲端資料中心快速擴張的時代,如何突破伺服器內部資料傳輸的I/O限制,成為業界共同面對的挑戰。博通(Broadcom)光學系統部門行銷與營運副總裁 Manish Mehta 指出,共同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CPO)正是關鍵解方,將重新定義高速網路、資料中心互連以及AI基礎架構的未來 |
 |
[SEMICON Taiwan] 機器視覺、邊緣AI到智慧製造 ADI全面布局高密度運算時代 (2025.09.11) 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開啟高密度運算需求的新時代,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 Inc.;ADI)於國際半導體展(2025 SEMICON Taiwan)中,完整展出最新智慧製造及AI相關應用實例,針對智慧製造提供的各種精準控制及量測等技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