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ntel獲NVIDIA資金與技術挹注 能否重振先進製程競爭力? (2025.09.22) 近期 NVIDIA 宣布斥資 50 億美元入股 Intel,購買約 4% 的普通股,這項交易不僅震撼全球半導體市場,更揭示了產業格局正在出現結構性變化。雙方同時宣布,將攜手合作開發用於資料中心與個人電腦的新一代晶片產品,由 Intel 承擔 CPU 的設計與製造,而 NVIDIA 的 GPU 與 AI 加速技術則將融入其中,形成更緊密的異構運算平台 |
 |
NVIDIA與英特爾結盟 AI與PC產業格局轉折點現蹤 (2025.09.19) NVIDIA與英特爾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將共同開發多世代客製化資料中心與PC產品。NVIDIA並以50億美元投資英特爾,購入普通股。這項合作在半導體產業投下震撼彈,象徵競爭與合作界線正被重新劃定,也預示著AI驅動的運算新秩序正在成形 |
 |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適用於高效能網路和工業物聯網應用的Microchip Technology MCP16701 PMIC (2025.09.15) 全球最新電子元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開售Microchip Technology全新MCP16701電源管理積體電路 (PMIC)。本產品能在各領域實現精巧、靈活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 |
 |
Microchip第十屆台灣技術精英年會(MASTERs)現已開放報名 (2025.09.15) Microchip Technology今日宣布,第十屆台灣技術精英年會(MASTERs)正式開放報名。本活動為嵌入式設計工程師打造的頂尖技術訓練盛會,將於 11 月 20 至 21 日在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並迎來十週年里程碑 |
 |
破解行動裝置AI發展瓶頸 Arm主推Lumex CSS平台 (2025.09.10) 隨著生成式 AI 與即時語音、影像應用逐漸普及,智慧型手機與行動裝置正面臨一個關鍵挑戰:如何在有限功耗與體積條件下,滿足龐大的 AI 運算需求。過去許多應用依賴雲端運算,但雲端方案常受限於網路延遲、隱私疑慮與成本壓力,無法隨時隨地提供即時回應 |
 |
AMD:AI運算全面加速 開放生態成為產業關鍵驅動力 (2025.09.04)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算力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石。AMD 於台北舉辦的 「2025 AMD AI Solutions Day」 展示了涵蓋 CPU、GPU、DPU 到 AI PC 的完整產品陣容,並強調透過開放式生態系推動 AI 技術普及 |
 |
中國加速自主AI晶片發展 政策資金助攻縮小與美國差距 (2025.08.25) 中國將 AI 晶片列為建構「自主可控」科技體系的重要一環,尤其受到美國出口管制壓力影響的背景下,國家加速推動本土研發及供應鏈建設。中國的半導體「大基金」第三期於 2024 年正式成立 |
 |
Arm新一代GPU技術 用AI化解行動遊戲的畫質瓶頸 (2025.08.15) 在行動遊戲和高效能視覺應用需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Arm 近日發表「類神經技術」(Arm Neural Technology),並推出首款應用「類神經超取樣」(Arm Neural Super Sampling, NSS)。這項技術將於 2026 年搭載在新一代 Arm GPU 上,內建專用類神經加速器,旨在解決行動裝置在圖像品質、效能與功耗之間長期存在的平衡難題 |
 |
川普批英特爾執行長涉利益衝突 要求陳立武下台後續效應與影響 (2025.08.08) 日昨(8 月 7 日_,美國總統川普在 Truth Social 上公開發文表示,「英特爾執行長非常有利益衝突,必須馬上辭職,沒有其他解決辦法。」此言一出,迅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
 |
半導體進入新一輪重組與成長週期 供應鏈與政策干預成關鍵變數 (2025.08.06) 在AI運算與高效能處理(HPC)需求持續升溫的當下,全球半導體市場正進入新一輪重組與成長週期。2025年第二季數據顯示,無論是伺服器處理器、AI加速器或是客戶端高階處理器,整體運算市場的動能依舊強勁,帶動主要業者營收創下新高,也同步引發對供應鏈壓力、政策風險與技術瓶頸的廣泛關注 |
 |
AI與資料中心驅動半導體成長 全球晶片市場2030年可望突破1兆美元大關 (2025.08.01) 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成為科技發展主軸,最新業界報告指出,2025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達 6,970 億美元,比 2024 年明顯成長,並有望在 2030 年突破 1 兆美元大關。在這波成長浪潮中,AI 與資料中心晶片成為推動主力,展現強勁且持久的需求動能 |
 |
台積電2奈米製程進入量產倒數階段 AI與HPC驅動需求暴增 (2025.07.31) 台積電已證實其 2 奈米(N2)製程已進入試產後期階段,並預定於 2025 年下半年正式量產(high?volume production, HVM)。董事長魏哲家強調,N2 製程量產與 3 奈米節點曲線類似,加上單價較高,預期此節點將為公司帶來更顯著的獲利提升 |
 |
原廠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擁有最多樣化的TI產品庫存 (2025.07.16) 全球最新電子元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持續供貨Texas Instruments (TI) 的新產品與解決方案。身為原廠授權代理商的貿澤具備超過69,000種TI元件可供訂購,包括超過45,000種的庫存,隨時可出貨,並提供最多樣化的TI技術產品組合,能幫助買家和工程師將產品推向市場 |
 |
Microchip擴充太空專用FPGA產品組合,新一代RT PolarFire裝置通過認證並提供SoC工程樣品 (2025.07.14) 為持續滿足太空系統開發人員不斷演進的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旗下抗輻射(Radiation-Tolerant, RT)PolarFire®技術達成兩項新里程碑:RT PolarFire RTPF500ZT FPGA已通過MIL-STD-883 Class B與QML Class Q認證,同時RT PolarFire系統單晶片(SoC)FPGA也已提供工程樣品 |
 |
Nvidia成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上市公司 (2025.07.11) Nvidia 正式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兆美元 的上市公司。該公司當日收盤股價為 164.10 美元,成功超越所需的 163.93 美元 門檻,市值達 4.004 兆美元。這一里程碑標誌著 Nvidia 正式超越蘋果與微軟,在市值排名上登頂全球科技業之巔 |
 |
透過標準化創造價值 (2025.07.11) 嵌入式技術標準化組織(SGET)自2012年由研華科技(Advantech)、congatec、Kontron等業者於2012年共同創立。如今, SGET擁有逾50個成員,已成為世界領先的小型模組標準制定者,為嵌入式系統設計者提供巨大的附加價值 |
 |
量子位元的應用原理與發展 (2025.07.10) 1981年Richard Feynman提出經典電腦難以模擬量子系統的行為,因為量子態是指數級增長的。他認為要模擬自然界的量子現象,需要用量子規則來建造電腦,雖然他沒有提出 qubit,但這個想法是量子電腦理論的根基 |
 |
IBM新一代Power11伺服器問世 以韌性與AI效能應對未來關鍵任務 (2025.07.09) IBM 正式發表了新一代 IBM Power 伺服器—IBM Power11,Power11 在處理器、硬體架構及虛擬化軟體堆疊等方面進行了全新設計,旨在滿足企業對系統可用性、性能、彈性與可擴展性的核心需求 |
 |
Microchip新一代15W輻射強化電源模組加速太空應用SWaP最佳化布局 (2025.07.01) Microchip推出新一代15W輻射強化即用型DC-DC電源轉換器SA15-28,並同步發表符合軍規MIL-STD-461的電磁干擾濾波器SF100-28,進一步擴展其太空電源解決方案陣容。該組合設計專為應對惡劣環境中的太空任務,提供靈活性高且可擴展的即用型方案 |
 |
英特爾重組啟動全球裁員 汽車晶片業務將全面關閉 (2025.06.27) 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近日啟動新一波大規模重整行動,宣布將裁撤旗下汽車晶片事業部門,並同步啟動全球性裁員計畫,預估影響人數可達1萬至2萬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5%至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