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設計端著手 打造循環經濟三零目標 (2018.12.18) 循環經濟已是現在國際發展趨勢,除了能夠為地球減少資源的浪費及消耗外,透過從設計端著手落實循環性設計,也能將原本的廢棄物變黃金,達到減少廢棄物產生,甚至零填埋的願景 |
 |
改變傳動技術 加速模切沖壓智慧 (2018.12.18) 油空壓技術是機械設備中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之一,而面對不斷改變的生產環境,需要提升技術。 |
 |
智慧化驅動架構改變 自動檢測走入新紀元 (2018.11.28) 工業4.0的整體環境建構不會在3~5年間完成,不過趨勢已逐漸加溫,作為製程的一環,檢測設備必須及早開始IT化,以利於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
 |
各式感測器已成為工具機設備的關鍵元件 (2018.11.14) 日本業者開始對工具機設備內部的設計進行修正與能力提升,最大性能提升的部分就是量測的技術與元件,而這其中最關鍵的系統與元件,便是各種偵測能力的感測器。 |
 |
IPC技術成熟 智慧製造更具優勢 (2018.11.12) 智慧化已成為製造業的既定趨勢,相較於傳統自動化技術,工業電腦在與IT系統的串連更具優勢,而隨著智慧化的逐漸落地,此一優勢也將會越來越明顯。 |
 |
TMTS 2018--柏叡自動化科技展示PLC/CNC數控器之中繼模組 (2018.11.07) 柏叡(bore)自動化科技參加11月7-11日於台中烏日高鐵特區舉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柏叡專營省配線模組製造銷售,提供電路板整合設計規劃、中繼控制解決方案,透過柏叡的產品與技術,有效減少配電箱的空間使用量;同時大幅降低時間、人力、與金錢成本 |
 |
TMTS 2018--Renishaw全方位量測解決方案助力智慧製造必備需求 (2018.11.07) 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於11月7-11日於台中烏日高鐵特區開展,全球精密量測廠商Renishaw展示全系列量測解決方案及積層製造(又稱3D列印)系統,透過「設計-製造-加工-量測」的模擬智慧製造流程概念,展現出量測技術能為自動化製程所帶來的生產效益 |
 |
彈性製造需求浮現 3D機器視覺發展潛力雄厚 (2018.10.19) 3D機器視覺機器手臂的整合,將是智慧製造願景落實的重要關鍵,隨著消費性產品市場逐漸走向少量多樣,未來彈性製造需求將快速浮現,3D視覺技術雖不至於取代2D,不過市場潛力仍值得期待 |
 |
Harwin高效2mm間距工業連接器可耐受較重振動和衝擊 (2018.10.19) 以載帶形式提供的壓接觸點便於大批量自動化裝配製程
(英國朴茨茅斯訊) Harwin新推出的M225連接器系列能夠耐受持續高達6小時的10G振動,適用於工業領域的各種應用。
這些緊湊型、高性能線對板連接器採用玻璃纖維增強聚苯硫醚(PPS)外殼,具有堅固的結構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其最小絕緣電阻為100MΩ,可確保永久的信號完整性 |
 |
碳化矽元件的市場發展關鍵:晶圓製造 (2018.10.03) 碳化矽有很高的硬度,僅次於金剛石,需要在極高溫才能燒熔,再加上生產條件的控制難度大,導致碳化矽晶圓量產不易,直接影響了終端晶片與應用的發展。 |
 |
不必做到最大,但特定領域一定要領先 (2018.10.02) 海德漢長年聚焦工業領域,在量測與高階銑削是全球領導品牌,台灣總經理李朝曦指出,海德漢不追求企業最大化,但是在所屬的利基市場中,技術與產品必須居於領先地位 |
 |
以堅實的品質為基礎 克服高精準度的製造挑戰 (2018.10.02) 建暐精密科技,無疑是台灣工具產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精密製造領域,它是台灣少數能夠跨足IC半導體與超精密光學領域的工具機業者。 |
 |
加速業界邁進安全自動駕駛之路 (2018.10.01) Arm推出Arm Safety Ready計畫以及全球首款針對7奈米製程進行最佳化的自駕車等級處理器Cortex-A76AE,首度整合Split-Lock技術,確保車輛功能安全性,加速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普及。 |
 |
CAD/CAM拚擴增加值 數位分身虛實互換 (2018.09.21) 當工業4.0正式進入下一步落實階段後,CAD/CAM可扮演傳統電腦輔助的角色之一。 |
 |
從廠房到產線 綠化已成未來工廠趨勢 (2018.09.21) 從供應鏈、機台,一直到廠房,綠色思維影響了智慧工廠的發展。系統完整監控所有環節,不但減少成本消耗,更增加生產效率,工廠智慧化,「綠色」絕對是重要一環。 |
 |
節能環保採購 製程、廠房缺一不可 (2018.09.18) 近年來,環境議題也成為製造業重視的議題。能源耗竭、氣候變遷、生態資源枯竭加上環境污染等問題,已讓全球重新面對一場艱辛的挑戰,紛紛採取各類對策,亦衍生出全球標準規範,包括京都議定書、ISO14064系列等標準,也同時也出現許多新興交易機制,像是碳權的規範與買賣、歐盟排放交易制度及碳中和、碳足跡等相關技術 |
 |
軌道與傳動元件設計兩大趨勢 (2018.09.14) 目前任職於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暨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的魏進忠教授,為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專長為流體力學、薄膜工程、微奈米製造與檢驗、流力實驗,並主持精密機械與表面科學實驗室 |
 |
傳動系統朝向AI自我預先維護機制技術發展 (2018.09.14) 傳動系統為精密機械設備及自動化不可或缺的關鍵次系統,因此先進機械傳動系統的智慧化更是完成智慧工廠製造的重要課題。 |
 |
活用AIoT的智造新思維 (2018.09.14) 傳統製造業正迎向智慧製造世代,如何利用或活用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來提升生產管理效能,已成為製造新思維。 |
 |
2018國際光電展儀科中心展現「加法策略」的客製服務 (2018.08.29) 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儀科中心)以驅動儀器設備在地化為使命,近年來全力投入關鍵儀器設備自製開發,建構台灣產業儀器設備自主化的能量與契機。在今年的台北國際光電大展活動大秀實績成果,將以客製方式,提供台灣廠商設備「加法策略」的加值服務,展現客製製造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