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晶硅、薄膜、高聚光互不相让 !
太阳能量产逆势看涨

【作者: 鍾榮峯】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039】

目前可进入量产阶段的太阳光电技术,以单/多晶硅、薄膜(Thin Film)以及新兴高聚光型(HCPV)三大技术为主,在这三大技术领域中也有许多台湾厂商投入其中。从整体市场占有率来看,单/多晶硅依旧稳居太阳能市场主流,预估比重占85%左右,至于薄膜太阳能约占整体市场的10%,新兴的聚光型产品已经有5%的市占率。量产能力、制程成熟度、转换效率、采光稳定度、材料和制程成本等因素,是评比多晶硅、薄膜和高聚光型材料太阳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区分点。


台厂投入可量产太阳能光电技术分类一览表<制表整理:钟荣峯>

太阳能技术类别

主要台厂代表

单/多晶硅

茂迪(Motech)、益通(E-Ton)、昱晶(Gintech)、升阳(Solar Tech)、新日光能源(NSP)、太阳光电(BigSun Energy)、茂硅(Mosel)、达能(Danen)

薄膜

非结晶(A-Si)

富阳光电(Sun Well)、旭能光电(Sunner)、绿能光电(Green Energy)

非微晶堆栈(Micromorph)

宇通光能(Auria Solar)

铜铟镓硒(CIGS)

绿阳光电(Axuntek)、台积电、友达、铼宝

高聚光型

亿芳能源(Everphoton)、华旭环能/华宇光能(Arima)、瀚昱(Compound)、台达电


稳定供应材料是单/多晶硅扩产关键

单/多晶硅太阳能技术在量产能力、制程成熟度和制程成本上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不过由于晶硅材料只能吸收到可见光光谱范围的波长,所以光源转换效能的成长空间比较小。此外,晶硅材料的温度系数较高,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采光效能,日照瓦数的稳定度也因此较低。因此在阴天多云的气候变化下,单/多晶硅太阳能面板的采光效能会随之受限,呈现线性下降的反应。


另一方面,单/多晶硅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硅晶材料厂商也会以库存方式哄抬市场价格,对于产能满载的台湾电池和模块厂来说,形成不小的成本压力。茂迪执行长张秉衡在台湾国际太阳光电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晶硅材料供应链,是降低单/多晶硅太阳能面板成本的重要关键。台湾尽管在今年已经重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契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具有高获利的上游硅晶材料部份,台湾厂商的掌握程度仍旧不足,目前只有福聚太阳能可以量产多晶硅。相较而言,南韩的OCI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已经成为全球多晶硅第三大的供应大厂,对于台湾多晶硅太阳能产业发展来说,是个值得注意的警讯。因此垂直整合硅晶原料、电池、模块或逆变器的一条龙生产模式,正逐渐成为台厂单/多晶硅太阳能厂商控制成本的营运方向。


薄膜太阳能技术各有一片天!

薄膜太阳能电池则主要以非晶硅A-Si、非微晶堆栈(Micromorph)和铜铟镓硒(CIGS)三大类为主,薄膜太阳能面板的透旋光性比多晶硅来得高,也具有可挠性,且采用强化玻璃材质,相较于单多晶硅太阳能面板,也较不易破裂破碎。相较于单/多晶硅,薄膜太阳能也较不受日照、湿度和遮蔽效应影响。


A-Si量产能力可威胁单/多晶硅

从量产能力来看,目前A-Si和Micromorph都可进入量产阶段,A-Si的量产稳定度可达99%,Micromorph大概在90%左右。CIGS刚进入量产阶段,产能则仍有待加强,良率也不够高。旭能光电(SUNNER SOLAR)副董事长欧政豪博士指出,相较于单/多晶硅和高聚光型(HCPV)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尽管薄膜太阳能面板的生产设备并不便宜,不过HCPV和多晶硅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为昂贵,因此薄膜太阳能面板的成本结构仍相对较低。


A-Si制程由于研发时程已有一段时日,材料成本也相对稳定,尽管生产设备也不便宜,整体生产成本相对低廉。整体来看,A-Si薄膜太阳能产品应用具有发展潜力,材料、量产和良率稳定度高且不断成熟,对于占主导地位的多晶硅太阳能产品最具威胁性。


CIGS后势看涨 确立制程标准才能扩产

具备低成本和高转换效率潜力的铜铟镓硒(CIGS)制程,也成为薄膜太阳光电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绿阳光电、台积电、友达、铼宝等,正积极参与CIGS薄膜太阳能的开发作业。


由于CIGS对于温度系数较不敏感,可吸收漫射光,因此可吸收的光谱较宽,光吸收的角度没有单/多晶硅太阳能来的狭窄,因此总发电量较高。另外,不同于其他非晶硅(A-Si)和非微晶堆栈(Micromorph)采用气体沈积的制程方式,CIGS制程主要可分为真空制程和非真空制程,前者须经过共蒸镀和溅镀制程,后者则采用化学电镀和奈米印刷。真空溅镀制程可满足大量量产的需求,成本颇具竞争优势。


目前CIGS制程主流分成几大类,也没有标准产线可以购买,几乎所有的厂商都是客制化机台,因此产能与产线放大,势必要考虑到机台供应的速度。最关键的是,模块面积放大,薄膜太阳能模块均一性控制难度也随之增加,转换效率就会跟着模块面积增加而下降,CIGS制程也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CIGS所需关键材料铜铟镓硒中的铟,属于高度敏感的稀土原料,能不能获得稳定的供应来源仍需诸多考虑。


正由于目前并没有标准化的CIGS制程,因此投入CIGS的厂商,一开始必须以一条龙的生产方式,整合开发电池、模块和生产制程设备,初期投入资金压力相对最高。虽然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台积电和友达的加持下声势高涨,但是距离量产阶段仍有段距离。


绿阳光电董事长李适维进一步表示,CIGS的技术应用从1975年开始,整体理论已经非常完整与稳固,小尺寸实验室的转换效率已可突破20%以上,可是大尺寸的商业化量产仍然无法有效落实,主要关键在于制程与量产的整合。因此厂商除了需继续强化大尺寸玻璃基板转换效率外,在机台与靶材的整合能力也必须快速跟进,而持续扩充新产能更是不可或缺。


目前可量产太阳能光电技术主要特性评比一览表<制表整理:钟荣峯>

 

单/多晶硅

薄膜

HCPV

非晶硅

非微晶堆栈

铜铟镓硒

量产能力

最高

次高

次低

最低

制程成熟度

最高

次高

次低

最低

良率

99%

99%

最低

次低

材料可吸收光谱

可见光

可见光

可见光
紫外光

可见光
紫外光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光
红外线

材料成本

次高

次高

最高

制程成本

最低

次低

次高

最高

转换效率

次高

最低

次低

最高

采光稳定度

最低

次低

次高

最高

产品市占率

最高

次高

次低

次低

最低


薄膜转换效能低 但成长空间广

就转换效能来看,相较于单/多晶硅和高聚光型(HCPV),薄膜太阳能面板的转换效能较低,目前大概只有7~11%左右,仍是在技术上需要加以克服的地方。其中,A-Si的转换效能大概只有7%,相较于Micromorph和CIGS而言可说是最低的。


若更深入从三种不同光谱波长吸收的材料特性来看,薄膜太阳能的A-Si制程,只能吸收可见光波长,Micromorph则可吸收较多长波,而CIGS则可吸收从可见光、紫外光和红外线的三种光谱波长。因此就物理特性来看,CIGS吸收太阳光的效能最高,相对地转换效能的成长空间最广,而A-Si薄膜太阳能则会提早面临转换效能停滞和效率衰减的天花板效应。


日照采光效能稳定度高

从另一方面来看,薄膜太阳能面板的温度系数小,单/多晶硅的温度系数较高,因此薄膜太阳能的转换效能,较不易受到温度影响,日照瓦数的稳定度和采光效能,比单/多晶硅面板来得高。CIGS对于温度系数也较为不敏感,且可吸收漫射光,采光角度也没有多晶硅来得狭窄,采光效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欧政豪进一步指出,从发电成本和售电营收角度来看,薄膜太阳能面板每一kw单位kw/小时的发电量较高,经过测试结果,可多出33%的发电效能,这可直接有助于降低发电厂的售电成本。另外,薄膜太阳能系统的发电营收也较为容易计算。


薄膜太阳能市场自有一片天

尽管目前薄膜太阳能产品市占率,占整体太阳能市场的15%左右,未来5年内仍难以撼动多晶硅太阳能产品的主流地位,不过薄膜太阳能对于多晶硅太阳能产品的威胁性仍是不可小觑。薄膜太阳能面板具有一定的市场利基,除了可应用在BIPV建材与绿建筑材料环境外,也可渗透到一般工厂和大卖场顶楼等发电隔热应用。以往以单/多晶硅面板为主的大型发电厂,也开始广泛地采用薄膜太阳能面板。薄膜太阳能面板可调配各种色泽,不若单多晶硅以黑色和蓝色为主而单调,因此薄膜太阳能面板的应用条件可与单/多晶硅进一步区隔。


HCPV转换效率高 追日高聚光浮出台面

高聚光型(HCPV)太阳能技术以前主要集中在国防及太空等高阶应用,目前也开始在消费市场崭露头角,结合绿能型追日系统设计,目前HCPV实际应用的转换效率已可达到26%左右。


HCPV主要采用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以磊晶技术堆栈,增加光谱吸收范围,可吸收的光谱波长涵盖可见光、紫外光和红外线,相较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材料来说是最高的,因此转换效率也是较高的。HCPV主要的三五族聚合物关键材料,目前仍是掌握在Spectrolab、Emcore和Azur这3家厂商手上,前两家是美国公司,最后一家则是德国企业。台湾的晶元光电目前也正在投入开发当中,而禧通(M-COM)则投入砷化镓磊晶材料技术的研发行列。


与会厂商代表指出,台厂还需要掌握的关键材料,包括高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所需的三五族半导体材料和电池,目前也是高度集中在Spectrolab、Emcore和Azur三大家手上,不过台厂晶元光电已经开始切入高聚光型太阳能电池领域。


不过,直接利用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进行太阳能发电,材料和制造成本过高,因此藉由较大面积的透镜或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在一小块电池点上,就可以吸收大面积的光源,结合利用多接面(multi-junction)电池可吸收不同光谱的太阳光,加上追日系统设计,便产生高聚光型HCPV的太阳能电池设备。


HCPV关键零组件包括高精密阳光传感器、菲陧尔透镜和电池接收器,加上电池模块和追日系统。模块也需要搭配高效能散热设备,才能避免太阳能电池温度上升、导致转换效率下降的课题。也因此,HCPV技术门坎相对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技术来说并不低,因为HCPV必须有效整合材料、光学和机械等三大关键技术。


正因为可吸收光谱范围最广,因此HCPV适合在离岛、日照量高和大电厂等应用环境,HCPV也适合在赤道纬度、非洲、澳洲和中东地区使用。在一定限制的土地利用条件下,HCPV可发挥的能源采集效益是相对较高。目前投入HCPV的台厂以亿芳能源(EVERPHOTON)、华宇光能(Arima)和瀚昱能源(CompSolar)为主,台湾的亿芳能源已经取得阿布扎比标案,也参与高雄路竹电厂的开发作业,并与核研所进一步密切合作。


量产能力是关键 太阳能技术比谁气长!

无论是单/多晶硅、薄膜还是高聚光型太阳能技术,都各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领域,目标都是希望能够建立稳定供应且具市场竞争能力的量产规模。量产规模若要可长可久,是需要透过三种关键的技术提升,来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这三项技术是能源转换、制程方法以及材料应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降低材料和制程成本,并且有效提高制程良率。不论是哪种技术,相关厂商都开始朝向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去整合发展,希望能自主地掌握太阳光电材料制程的供应链关键。现阶段单/多晶硅技术制程仍是主流,但是未来谁会是真正的NO. 1,大家可是都还有机会呢!


@BOX:打造一条龙模式 旭能光电强化硅薄膜太阳能竞争力


旭能光电(SUNNER SOLAR)副董事长欧政豪博士表示,2011年在中科的第二座厂房即可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产能可达200mw,同时旭能光电也将进军北美市场,并继续巩固德国、东欧和印度与其他亚洲地区的既有优势。除了A-Si制程之外,明年旭能光电也计划切入同样量产能力较为稳定的Micromorph制程,至于CIGS制程,旭能光电也正在考虑投入的可行性。


欧政豪博士透露,在关键的薄膜太阳能生产设备部份,旭能光电和日本优贝克(ULVAC)维持相当紧密的合作关系,下一阶段ULVAC将和旭能光电在逆变器部份加强合作。这也意味着,旭能光电正朝向一条龙的营运模式演进。


若以1700坪的屋顶面积、装设容量为306kw的薄膜太阳能面板装置来看,每年总发电量可达46,2600度,若每度售电单价为12.97元来计算,每月进帐可达50万元左右。也因此,对于独立系统的充电设备来说,薄膜太阳能面板是较佳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电动车的充电设备会采用薄膜太阳能面板作为首选的重要原因。


ULVAC也是提供日本太阳能电动车充电站的重要厂商。ULVAC企业客户支持事业部低碳电网部专门室长葛西俊一表示,日本电动车的薄膜太阳能充电设备,在CHAdeMU协会的规范下,已经建立起统一的充电规格。ULVAC已经推出标准型及快速充电型的薄膜太阳能充电设备,正积极进军日本电动车市场。


@BOX:绿阳光电成CIGS薄膜太阳能模范生


目前拥有CIGS自主制程能力、且已经实际进入量产阶段的绿阳光电(AxunTek),已经完备屏东新厂25MW的产线建置,预计在2011年将继续完成第二阶段扩厂计划,届时产能可进一步扩充到100MW。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绿阳光电在CIGS的转换效率已经可达11%,预计明年将可突破12%,预计3年内可达到13%的转换效能。当到达12%时,年总发电量便将等于晶硅15~16%的年总发电量。绿阳光电预估,未来3至5年,CIGS的总产能可突破2GW以上。


绿阳光电藉由自主选择优化的材料及设备,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CIGS制程技术。绿阳光电董事长李适维指出,绿阳光电目前能够稳定的掌握大尺寸量产的制程技术,主因在于3年前就投资了一条超过40公分尺寸的批量试产线,将学理上的基础转换成实际的量产经验,并将该制程与机台厂商协同发展专属机台,能够顺利地稳定大尺寸量产。在这里,绿阳光电掌握了提高膜层均匀与均温性的关键技术,并且能有效控制材料甚至机台稼动率与良率。这些基础研究与制程机台整合的经验,是绿阳光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导入量产的关键。


现在绿阳光电也已经取得TUV大雅实验室的认证,预计明年第1季也将取得UL认证,届时绿阳光电的CIGS薄膜太阳能产品便拥有双认证的资格。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薄膜太阳能市场,李适维指出,第一阶段除了取得双认证之外,同时也要争取不同区域不同市场的系统实绩装设,凸显CIGS在系统端与发电量与传统技术的差异性。下一阶段则配合相关实绩数据,争取欧洲系统客户与美国市场的认同,销售目标则以一般系统建案、路灯运用并配合开发BIPV应用为主。


相关文章
汽车整合太阳能电池技术商转 锁定四大目标
双面太阳能电池步入高成长期 可靠度成为发展关键
迈向太阳光电产业的循环式商业模式
电力资源正危急 让我们明智使用它
台湾太阳能产业仍在等待更健康的市场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林业保育署屏东辖区以太阳能建置打造绿能环境
» 台湾光电厂商联袂叁加美西光电展 展现光电等先进技术与服务
» 国研院启动「超精密加工联合实验室」 大昌华嘉支援学研界培育光学加工人才
» 应材与Google合作 推动下一代AR运算平台
» 渔电共生以养殖为本 绿能加值为主轴发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3RYN8KSTACUKE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