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2004年綻放光芒
開放原始碼軟體

【作者: 沈彥良】   2005年03月01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800】

2004年是開放原始碼軟體開花結果的一年。在這一年內,國際大廠相繼投入技術相關支援,和各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不同領域與應用的解決方案紛紛出爐。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應用也漸漸地從具備高階資訊背景的技術人員及駭客的手中,慢慢地走向大眾市場。以2004年來看開放原始碼軟體的發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自由軟體的應用將可扮演軟體市場上舉足輕重的角色!


長期以來,開放原始碼軟體總是被賦與小眾市場、不夠穩定、功能平平,和無法擔任關鍵任務的印象,也由於使用人口相對於專有軟體來說只佔少數,對於一個非資訊背景,或對電腦操作不熟悉的人來說,當遇到軟體發生問題時,相對於專利軟體擁有大量且完整的教學文件、參考書籍、教育訓練及支援服務,開放原始碼軟體進入的高門檻,讓它始終只是被高階資訊人員接受及使用。


Firefox瀏覽器現生機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最近有了些改變,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歷經19個月的技術改良與經過二度更名的Firefox瀏覽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它在搶鮮版本階段推出時已吸引800多萬人次的下載,直至11月9日才正式推出1.0版本,然而在正式版推出之後,6天內即已吸引超過一百萬人次的下載量,當釋出一個月後,下載數更高達一仟萬次。


Mozilla基金會成立源由

Firefox是Mozilla基金會所釋出的開放原始碼瀏覽器,而Mozilla基金會的前身則是當年微軟Internet Explorer及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大戰結束後,敗下陣來的Netscape公司的CEO,Jim Barksdale所開放出來的專案。


Jim Barksdale在1998年成立的Mozilla專案,同時將整個Netscape Communicator瀏覽器軟體變為免費,並公開所有程式原始碼,雖然網景後來被美國線上(AOL)併購,Mozilla專案卻在2003年獨立出來,成立基金會。在一群熱心的自由軟體工程師努力下,創造出一個全新的Firefox網路瀏覽器。


Firefox是Mozilla基金會以Netscape於1988年將Communicator所開放的原始碼為基礎,為了精簡及加快執行速度,將瀏覽器、電子郵件、網頁編輯等功能獨立出來,其它網頁瀏覽器的部份,就稱為Firefox;至於電子郵件軟體,就稱為Thunderbird電子郵件(筆者撰寫本文時,1.0 Release Candidate也已釋出),而Netscape Calender的部份,則由一個名為Sunbird的計劃正在進行中,另外Nescape Composer部份,則有Linspire公司的NVU專案替代。


漸入普及化的使用

Firefox的成功,證明開放原始碼軟體已成熟到可以走入一般使用者的電腦中,早期鼓吹使用開放原始軟體的人大部份是大學資訊相關科系的學生、追求新奇的電腦玩家,或開放原始碼愛好者等技術背景深厚的人士。然而,在這一波Firefox使用的熱潮中,可看到許多非資訊背景的使用者投入推廣的行動,Firefox官方推廣網站更號召支持者捐款,在Firefox1.0版釋出時共募集了250,000美元,以整版篇幅廣告刊登在美國著名報紙「紐約時報」上,這項創舉,也為自由軟體的推廣,建立了新的模式!


台灣在這次的活動中當然沒有缺席,除了在台大的迴廊咖啡舉辦一場記者會及Firefox Party外,並在台大物理系館階梯教室舉辦Firefox研討會,還有全國各大專院校串連的「放火行動」,許多學生志願擔任義工,從事推廣、教學文件撰寫、教育訓練的工作,讓更多週遭的人嘗試使用Firefox瀏覽器。


辦公室應用軟體的發展

在辦公室應用軟體方面,OpenOffice.org則持續增加新的功能及加強系統的穩定,OpenOffice.org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辦公室套件軟體,能夠在多種不同的作業系統上執行。它主要包含了文書處理(Writer)、試算表(Calc)、簡報(Impress)、繪圖(Draw)及資料庫使用者工具(Database User Tools)等幾項主要功能。


OpenOffice.org不但能夠讀寫Microsoft Office的檔案格式,而且不需另外安裝Adobe Acrobat即可將文件直接轉換成PDF檔,以及將圖像檔案轉換成swf檔,如Macromedia Flash格式功能。在OpenOffice.org社群成員的努力下,現今已經擁有超過三十多種語言的版本,根據OpenOffice.org官方網站的資料,從OpenOffice.org 1.0版釋出至今,已有超過一千六百萬人次下載了這套軟體,其中不包含購買光碟版本、從非官方伺服器下載或向其他擁有OpenOffice.org的朋友處取得拷貝的人。


目前OpenOffice.org最新的正式版本是OpenOffice.org 1.1.3,在中文的應用方面,由台南縣教育網路中心所維護的「OpenOffice.org補給站」提供許多OpenOffice.org使用上的技術支援與交流,在台南縣教育網路中心的老師們無私奉獻下,建立了許多的教學文件與參考資料,許多教學文件的品質甚至不輸坊間的電腦書籍。


辦公室的應用除了基本的OpenOffice.org之外,還需要其它相關的輔助軟體來配合,在中文字型方面,王宗漢教授以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的方式,釋出三十二套中文字型,其中包括四套簡體、二套注音字型及六個破音字型,及二十套繁體字型,並免費提供大眾使用,這些字型已足夠一般排版所需;在公文製作方面,中科院則開發了一套搭配OpenOffice.org的公文系統,由於某些非技術性的因素,原始碼尚未釋出,但承諾未來會釋出;其它像是國人較常用的「標點符號工具列」、類似Microsoft Office的「多媒體畫廊」的功能,在「OpenOffice.org補給站」也都可以找得到OpenOffice.org社群人士所開發的相對應功能的補充套件。


依目前OpenOffice.org的發展來看,搭配相關的套件,已能夠符合一般辦公室應用的需求,在穩定性方面,經過OpenOffice.org團隊及社群同好的努力,OpenOffice.org的穩定性也達一定的水準,再加上也有出版商開始注意到OpenOffice.org的使用已漸漸佔有一定的市場,版商也願意開始出版OpenOffice.org的參考書籍,相信在資訊較易容易取得的情況下,一般使用者的進入障礙應該可以大大的降低。


此外,在國外學童的資訊教學方面,自由軟體教育推動組織(Organization for Free Softwar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OFSET),是GNU計畫的一個合作計畫,它主要開發屬於GNU標準的教育領域程式,該組織致力於將自由軟體應用於教育領域的發展與推動,長期以來專注於教育相關軟體的開發,提供許多質與量都不錯的輔助教學軟體;在國內,由台南縣教育網路中心所成立的「數碼小子自由軟體學習網」則提供許多電腦基礎入門的教材供學生研習,學習電腦知識。


國際大廠相繼釋出原始碼

國際級的資訊軟體大廠對2004年開放原始碼的關注與投入也都較往年來得多。Novell開始在亞太地區的三個市場推出SuSe Linux的產品與訓練課程,這也是該公司進攻亞洲市場的第一步,並且著手將該公司擁有的安裝與組態配置工具YAST(Yet Another Setup Tool),和昔稱Ximian Connector的電子郵件軟體Evolution Connector,還有和微軟Exchange Server同類等的軟體Open-Xchange Server轉變為開放原始碼軟體;而位於巴黎MandrakeSoft公司終於轉虧為盈,脫離了破產保護,並先後推出了Mandrakelinux 10.0 Official及Mandrakelinux 10.1 Official版本;至於在開放原始碼商務市場中嘗試錯誤最有經驗的RedHat公司,似乎也摸索到自己的商業運作模式,能有盈餘又能支持其社群理想,持續支援Fedora社群開發,組合國際電腦股份有限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Inc.,CA)也宣佈其資料庫產品Ingres r3(Ingres Enterprise Relational Database)以Trusted Open Source License(CATOSL)釋出,應用程式發展者只要遵守此一授權條款,就可以將該資料庫搭載其中自由散佈。


除此之外,微軟於四月初,在SourceForge.net網站上申請專案空間,並先後釋出三個軟體的原始碼。起初是公佈利用XML製作Windows安裝套件的程式Windows Installer XML(WiX),隨後又釋出Windows Template Library(WTL)計劃及公開集體創作程式Flex Wiki的原始碼,三個計劃皆採用Common Public License,最初是由IBM所提倡,也是開放原始碼協會所認可的授權之一,該授權允許第三方開發者修改原始碼,並且可做為商業上的衍生應用。


硬體製造商加入戰場

除了軟體大廠外,硬體製造商也對開放原始碼軟體產生濃厚的興趣。Motorola除了早在2003年就推出以Linux為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外,更將Linux的應用擴展至其電訊網絡基建中,並計畫推出使用Linux程式的行動電話網路設備,進一步推動網路設備製造商朝單一標準邁進;惠普則開始提供其第一款預載Linux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HP的Linux主管預估在2008年前,開放原始碼軟體將為HP帶來近98億美元的收益,HP也早已為GNU/Linux Debian提供商業支援服務,更在2000至2002間一度聘請Debian前領導人Bruce Perens作為其公司的Linux系統及開放原始碼的高級策略顧問;美商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已決定將其逾五十萬條、價值約八千五百萬美元的資料庫Cloudscape,捐給阿帕契軟體基金會並同時將該軟體改名為Derby,在這之前,IBM已向一百五十個開放原始碼計畫,提供人才、程式及行銷費用奧援。


政府、組織參與不落人後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國家的政府、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研究團體相繼投入開放原始碼軟體相關的研究與應用,例如: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 稱為Dirac的開放原始碼的視訊串流技術壓縮計劃、由聯合國贊助的組織UNDP-APDIP(International Open Source Network,IOSN)推出的Linux桌面使用手冊等計劃,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國內的發展方面,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資策會、經濟部工業局的「自由軟體鑄造場計劃(Open Foundry)」、HOPENET科技月刊的「Open Studio開放社群工作坊」、台南縣教育網路中心的「自由軟體交流網」及其他大專院校的自由軟體推廣社團與研究單位,也提供開放原始碼軟體社群及軟體使用者各種不同的研究、推廣、地區化/國際化改版、教育訓練、技術支援的需求。


在開放原始碼社群同好的努力推動下,開放原始碼軟體已輕成熟到可以慢慢取代封閉原始碼的軟體。然而,若只是功能強大,則還是無法取代專利軟體的地位。展望未來,開放原始碼社群必須面臨的挑戰是,商業市場的強勢軟體行銷問題,如何在商業競爭模式下脫穎而出?如何在軟體使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些挑戰不會來得比研發一套功能強大、穩定的軟體來得簡單,而且也不是每天對面電腦的駭客級程式設計師的專長。面對未來的挑戰,原始碼的軟體唯有提供軟體使用者更完善的後續支援、教育訓練、技術服務,這些後續的服務有些是資訊公司可以做的,如Novell為其使用該公司Linux產品的客戶提供技術支援,也有些是可以透過社群的力量提供協助(Firefox即是一個例子)。


期待下一波軟體革命的成功

開放原始碼軟體帶給軟體公司的啟示是,籍由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推動,可以讓原本以出售軟體牟利的商業模式改成以提供技術服務為主的商業模式,從原本的軟體生產者、製造業,轉型成為以提供軟體技術支援、教育訓練等以服務為主的服務業,在這股風潮中,能夠好好運用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公司,將會是下一波軟體革命的勝出者,而開放原始碼軟體開發與研究的人,雖然較難從販賣本身軟體獲得利益,但憑藉對該軟體的熟練,也能夠在這一波軟體變革中,經由提供技術支援或客製化軟體(對某一開放原始碼軟體提供客製化的修改)而獲益。


當然,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如果開放原始碼軟體持續進步,這一天也可能會很快實現,面對2005年,期待開放原始碼軟體能夠更加茁壯,軟體業能夠從製造業,轉型成服務業。


延 伸 閱 讀
目前市場中的主要Linux版本有Red Hat Linux、Mandrake Linux、Debian、Slackware與最新成立的UnitedLinux等五個版本。其中,Red Hat仍是市場佔有率最大者,擁有約五成左右的市佔率,其它版本的廠商僅能在剩餘市場中激烈競爭。相關介紹請見「本土Linux:如何突破國際大廠的合縱連橫? 」一文。
圖解 Fedora Core 2 桌面調校本文著眼於新手的入門操作及使用,另介紹螢火飛中文字型完全解決方案。
Fedora Core 3裡有關HAL Daemon的設定導致在讀取USB手指Disk或是 Floppy時,一些中日韓文字檔名會和系統發生衝突的解決方法。在「讓 Fedora Core 3 可用回自己心愛的 USB 手指 Disk 吧」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說明。
 發展開放源碼軟件的首要問題這篇文章探討了五個根本問題左右了現時開放源碼軟件的發展方向,這些問可能會令運動倒退,同時亦提出了一些可協助走出胡桐的意見。
開放原始碼並非科技界新鮮事,然而對於晚近才接觸的亞洲國家而言,如台灣,早期似乎只將焦點放在Linux之上,並以其作為推翻微軟壟斷的地位的武器而投注過多關愛的眼神,不僅創造開放原始碼與微軟誓不兩立的氛圍,也忽略了其他非Linux的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存在。詳情請見開放原始碼的承諾與陷阱 一文。
最新消息
根據12月2日在韓國進行的第三次東北亞開源軟體OSS推進論壇會議提供的資料,中日韓三國在Linux應用方面已經取得迅速的發展態勢。在日本和韓國,去年Linux市場佔有率已達9%~10%,中國市場佔有率只有他們的一半,三國Linux增長率很高,達到30%~60%。 詳情請見中國:中日韓各自分工 促亞洲Linux標準一文。
OSDL 正式為 Desktop Linux 的發展 成立第三工作小組,這個小組應會跟 Freedesktop.org 及其他企業、開發廠商有更緊密的合作,為未來 Desktop Linux 進入企業桌面使用正式鋪路。。 詳情請見OSDL 正式為 Desktop Linux 的發展 成立第三工作小組一文。 
相關網站
開放原始碼發展實驗室
RedHat 網站  
debian官方網站


相關文章
打開訊號繼電器的正確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計算應用進化
AI賦能智慧製造轉型
生成式AI刺激應用創新 帶動軟硬體新商機
台灣AI關鍵元件的發展現況與佈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MWC 2024展會直擊:5G-A通訊、全能助理成下一波AI風潮
» 經部「2023玩學5G新視界」 領台灣網通產業躍上國際舞台
» 取得ISO 14064-1作為淨零起手式 鼎新以碳總管助力企業跨步綠色轉型
» 經濟部通訊大賽連線全球 多國創新應用現身
» 經濟部支持跨國研發有成 台歐雙方分享B5G~6G規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18.23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