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科学园区的大火,对于信息业界的影响仍余波荡漾,从灾难复原、到异地备援,再到更基础的储存管理架构,这些原本被漠视的议题,现在一一被拿出来探讨;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过去只看得到精业等少数大厂在这个市场中大力着墨,现在突然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厂商已默默耕耘许久,如今也趁势站上台面来了。

在储存管理的架构上,目前最热的话题是“SAN or NAS ? It's a question.”这也是Internet普及应用后的症候群之一,今日的信息环境强调资源整合与共享,传统各扫门前雪的分散储存管理方式,已显得不敷需求了。SAN或NAS皆强调伺服系统的网络化、多元化,但在储存管理上则可以集中管理、共享资源,但由于技术架构上的差异,两者共享资源的意义并不相同,SAN强调磁盘空间的共享,NAS则着重档案资源的共享。

以光纤信道为基础的SAN,在传输速度上自然远胜于NAS,但其架构为独立于LAN之外,而且基本组件包括了光纤信道、服务器、储存设备、光纤交换器、集线器、转接卡(HBA)等,建置上的工程与经费不容小觑;NAS则单纯许多,使用一般以太网络即可直接进行传输,尤其在NFS及CIFS的产业标准出现后,企业使用的门坎更是大为降低。

SAN与NAS的比较还有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是否能集两者优点于一身,正是当前所谓Storage over IP新储存架构的发展趋势。其中,IBM与思科两大厂即共同推广iSCSI技术标准,可将SCSI的数据流量简化,并在TCP/IP的网络上传输,利用TCP/IP网络的普及性与低成本,以进一步帮助企业减轻管理储存网络的总体成本。而未来,当数据网络服务业者也能提供IP协议的SAN光纤信道环境,企业的数据长途储存传输将因此产生极大变革。

但不管是SAN、NAS或Storage over IP,储存的架构做得再完美,若无法善用,所储存的数据只会是占空间的位垃圾。让数据产生效益,才是数据储存的目的所在,这在Internet时代,更显得意义非凡,因为网络使用行为的搜集易如反掌,但如何在搜集后,与过去长期的企业经营数据相结合,透过模块化分析来获得市场决策上的帮助,将会是网络应用的下一波焦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