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迄今懸而未決的美國總統大選已被硬拗成一齣「歹戲拖棚」的劇碼了,看來老美向來自豪的民主制度也不過如此爾爾。反倒是幾個與它有關的網路議題較有些看頭。

其中之一正是網路投票。都已經是什麼時候了,號稱為網路世界武林盟主的美國佬竟還在用1960年代科技所發展出來的打孔卡片投票,實在有點不可思議。這套把戲的好處是開票還算快,但偶有選民在卡片上打錯洞、或是紙孔有碎屑殘留而讓讀卡機辨識出岔的烏龍事發生。這次光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一地,至少就有好幾千張選票牽涉此問題,而讓高爾陣營有了死也不認輸的藉口。這可讓昔日被美帝以民主霸權嘲弄慣了的第三世界國家逮到一個給他吐槽回去的機會。例如,已開始使用電子投票機(介面長得倒滿像銀行的提款機)的巴西人就狠狠地把老美挖苦了一番,好像他們是化外之民似的。

其實,隨著資訊基礎建設的普及,網路應用愈發與吾人生活相結合。昔日上網頂多只能查查E-mail、玩個BBS、或是瀏覽一下網頁;現在可幹的事兒多著呢,除了欣賞影音頻道、下單購物、股票交易之外,投下神聖又寶貴的一票應該就是下一步了。

尤其台灣自解嚴之後幾乎年年有選舉,國人又熱衷參與,上網投票的理想如能成真,可謂好處多多。一來大家方便,限於戶籍因素,過去每逢選舉即湧現返鄉人潮,選民累不堪言。若能就近在家中、辦公室、或公設投票所直接以電腦連網投票,除了省事,投票率也將因之提高。二來開票迅速,近來由於選務電腦化,計票工作已比過去用人工快上許多,但是一個「選情之夜」下來還是得折騰好幾個小時。而統計數位選票可說是輕而易舉,幾乎在彈指之間即可完成,即使深入分析選票結構的各種人口變數也極簡便。三來成本經濟,傳統投票相當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各級選委會得編列大量預算來支應。相形之下,網路投票可就省錢多了,對日漸吃緊的政府財政當有舒緩之益。此外,它還兼具環保概念,網路投票所形成的「綠色選舉」既可節約能源(如紙張消耗),又可減少污染(如垃圾危害),相信大家也為之心動。

當然,線上選舉還是有幾個瓶頸尚待突破。首先是系統穩定與否的技術問題。電腦和網路這類玩意兒很說不定,沒人敢保證系統表現絕不出差錯。尤其選舉事關重大,容不得出漏子。再來是網路安全的問題,平日駭客搞搞怪也就算了,如果把腦筋動到這裡來,小則惡作劇妨礙投票,大則操弄結果動搖國本。最後則是選民政治隱私(如誰投給誰)有外洩之虞,以及弱勢族群和貧窮家庭仍有上網困難等細節。不過,這些技術問題都不應成為反對一個更好的投票方式的藉口。真該擔心的倒是選務人員、政治人物、甚至選民大眾心中的因循怠惰而產生的阻礙。它雖然不是短期內可望實現,卻為將來之必然趨勢,吾人宜持審慎之樂觀。

比起老美落伍的紙卡加打孔機,咱台灣人蓋章外帶唱票似乎又是上個世代的產物了。新把戲是不一定比舊的好,但站在二十一世紀的當口,這套行之有年的民主必經儀式總該有重新檢視的必要吧?(作者莊伯仲為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