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RISC-V能否在AI时代突围? 看开源硬体如何重塑晶片竞局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1413】

随着AI运算需求??升,开源硬体架构RISC-V正迅速成为AI晶片领域的焦点。根据统计,去全球RISC-V架构处理器出货量突破100亿颗,年成长率高达120%,其中超过三成应用於AI加速晶片。面对ARM授权模式的争议与地缘政治的压力,Google、Intel与中国平头哥等科技大厂纷纷将目光转向RISC-V,开启新一轮「去ARM化」浪潮。

RISC-V为满足AI推论与训练的高效能需求,积极推进指令集扩展。包括专为影像与边缘AI设计的P扩展(Packeted SIMD)、支援可变长度向量运算的V扩展(Vector),以及强化矩阵乘法与稀疏运算的K扩展(Matrix)。这些扩展已在多款晶片上展现效能,如嘉楠科技K230透过P扩展让ResNet-50推理能效提升逾两倍,SiFive X280结合V扩展则实现4TOPS/W的BERT推理表现。

此外,LLVM与GCC对RISC-V AI指令的支援也日趋成熟,让TensorFlow Lite等AI框架的效能逐步追近ARM平台。不过,随着西方RVA22与中国CRVA两大规范分歧扩大,也埋下生态碎片化的隐??。

在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国将RISC-V纳入「十四五」半导体国策,目标2025年国产AI晶片中有一半采用RISC-V架构。平头哥曳影1520与嘉楠K230即是代表性产品,具备价格优势与自主可控特性。而在西方,Google则以RISC-V打造OpenTitan安全晶片,导入自家资料中心;Intel则斥资投资SiFive,将RISC-V核心纳入代工业务蓝图。

然而,先进制程与EDA工具仍是制约因素。高效能RISC-V晶片仍仰赖台积电5nm制程,中国则受限於14nm;主流EDA工具对RISC-V NPU支援不及ARM,导致开发周期延长。

开源虽能降低授权费用并实现晶片定制化,如Meta的RISC-V NPU在影片转码效率上超越通用GPU三倍,但也引发指令集碎片化疑虑。欧洲主导的RVA22与中国CRVA之间已有约15%差异,加上NVIDIA等企业未公开自研指令集,开发者面临高度相容性挑战。

为因应此问题,RISC-V国际基金会推出「RISC-V Ready」认证,推动AI指令相容性标准,目前已有SiFive与Ventana等六家公司通过。此外,SiFive也透过「免费架构+付费设计」商业模式证明开源硬体亦能获利,2023年营收成长高达200%。

展??未来,RISC-V在边缘AI装置领域的普及可??在2025至2026年间加速,中国也将推动去ARM化供应链。中期则可能见到RISC-V挑战ARM Neoverse与NVIDIA Grace,进军资料中心AI推论领域。若能妥善解决生态碎片化问题,RISC-V有机会在2030年後占据AI晶片30%市占,成为x86与ARM之外的「第三极」。

關鍵字: RISC-V 
相关新闻
RISC-V生态系快速扩张 从物联网迈向高效能运算
中国计划全国推广RISC-V晶片 加速摆脱对美技术依赖
开放和灵活为最大优势 RISC-V架构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
中国押注RISC-V处理器 力抗美国晶片制裁
振生半导体携手晶心 推出全球首款RISC-V後量子密码演算法晶片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扩展AI丛集的关键挑战
» 车载ADAS系统新趋势
» AIoT应用对电动车续航力的挑战与发展
» 智慧科技辅具趋向更有效、实用性和普及化
» 探讨碳化矽如何改变能源系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7200JJASTACUKX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