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Wintel以外的新选择:Lava
原始码开放,很好;思想开放,更好!

【作者: 陳隆川】2004年06月28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2289】

请教各位一些问题:「假如有一天真的有非常多厂商表达强烈意愿考虑转用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请问身为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推动者的你会认为最优先的目标市场在哪里?应该如何维持你的客户与消费?如何满足客户目前以及未来的需求?怎样建立深植人心的公关形象?该打出什么样的劲爆广告?如何扩张业务?当相较于竞争者你的利基何在?SWOT或各式策略模型的分析结果如何?...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如何确保你和你的客户能够长期地活下去?」


您想过这些问题吗?还是认为只要写好程序、作一个很厉害的技术高手,然后就天下无敌、万事OK了呢?


开放源码与自由软件的生存问题

各位都是专家,来谈谈一些除了技术以外的事情吧。在过去这几年,个人观察一些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的活动,不敢乱说有多么地深入,但是个人主观地认为有些缺憾:对于消费者而言,似乎在形象以及观感上始终只能围绕在技术范围(一般消费者的想法–我是外行,我完全听不懂,所以没兴趣了解)。当然,技术无庸置疑地是一项关键因素;然而,问题也就在此:技术并非是唯一的关键因素。这话怎么说?举个例子吧。有一家很出名的公司叫做Mandrake,相信只要是略为接触过Linux的朋友必定听说过。当这么多目光、期望集中在这家公司,而这家公司也汇集了许多世界顶级的技术高手,提供各界下载操作系统及软件,赢得好评与口碑。然后就在一片鼓掌声中宣布破产。


其实这家公司现况还算好,我要说的是为何在如此多世界一流的高手、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国际等级企业各方的推动下,依然只能获得令人遗憾的结果。诚然,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是主因之一(哪一家各位都晓得),不过个人认为对于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本身来说,其实又何尝不应深入思索。从学术/研究领域出发、进入商业的现实世界,到消费者能够心甘情愿付钱购买,原本就是一件冗长而「艰困」的过程。


  • 学术/研发/工程/技术/... -- 营销/业务/广告/公关/... -- 消费者付钱购买



个人认为,要推动一种概念并且要获致成功的结果,所应该考虑的因素绝非单一项目。从单纯性质的环境跨入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在思想上将会需要体验一件事:冲击。


冲击从何而来?冲击来自于不同个体(人/事/物)间「求生存」的本能。物种的天性。


求取生存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只不过需要多多练习。单纯一点,就以信息产业来说吧,想一想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中的环境生存,尤其是目前仍然在学(或是「自愿」在学)的朋友真的是要仔细思考。个人建议,与其从零开始建构,不如尝试观察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从前车之鉴里找出能够承受冲击,而能够至少活下去的方法。个人的看法,Wintel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前车之鉴

或许各位读者有兴趣,可以到书局找一些记录廿或卅年前苹果/微软/IBM/英特尔/...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那是一段很精采的历史)。总之,因缘际会让微软/英特尔的名字连在一起,而历经了无论是图形接口始祖全录(Xerox)、苹果公司Lisa、Mac等,在这许多风霜雪雨之后,最终胜利者是微软Windows。在市场上,众知的Wintel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结构(无论你喜不喜欢),因为全世界有成千成万的个人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可以靠这个结构在竞争激烈的信息产业市场上生存,并且也有数以百万计的国际人士仰赖这个结构的技术而获得收入。千万别忘了,台湾就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者」。


Wintel是一种软硬件分工的合作机制。若是各位有兴趣研究一下台湾过去「盗拷抄袭」的历史(问问各个在台湾具备卅年以上历史的计算机公司吧),就会了解从台湾真的是从偶然仿冒到努力打拼创造了奇迹。关于Wintel成因及其产业细节部分,相信有很多市场研究机构会有很详尽的数据提供研究参考;然而,个人想说的是,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可以从这里学到些什么,才能够面对真实世界的竞争,并且从冲击中生存下来。个人认为,相互合作而各自发挥所长。


Linux+Java=Lava - 熔岩结构

随着时代演进,计算机的技术焦点其实一直转移。从学术实验室/研究机构,再进入商业计算机化/工业自动化领域,到现在众所周知的IA智能型电器世代,其实都会因为具有相异的内在、外在因素而拥有不同的主客观竞争条件,或是求取生存的因应之道。数年前,个人观察市场变化而获得一项结论,就是Linux (特别是嵌入式系统方面)及Java两种技术会在IA世代里大展身手,而称此结构为Lava (熔岩结构)。这是一种具有互补性,并在成本及商业机会方面都有发挥空间的一种合作互利结构。


而时间印证,相关各界为求生存势必会突破封闭文化而相互合作(甚至包含改变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对于商业环境的传统「排斥」心态),因此熔岩结构将在全世界崭露头角。


下方的技术堆栈图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熔岩结构所能带来的机会:


《图一 熔岩结构分层图》
《图一 熔岩结构分层图》

硬件:无远弗届的想象空间

Lava能够在现在及未来提供什么机会呢?简单地说,个人认为,若能释放你的思想,这就意味着创意的无限发展空间 - 软件应用(第四层)与硬件设计(第一层)的广大机会。从「熔岩结构的动态表现」(注)所说明的模型可以看到,硬件(物理层)的变化是无穷无尽,在这个层级里,所能划分出的唯一界线或边缘,其实就是你/妳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换言之,只要能够找到利基,你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能够飞跃到多远,你的占有边缘就到那里。


创造新产品 带动软件新商机

另一方面,对于一向不被重视的软件产业,也有一个天赐良机。谁说软件一定要在办公室/工厂应用领域里才是产业呢?当熔岩结构电子设备开始扩张,而在不同领域里出现新的产品(智能型电视、智能型汽车、智能型家庭、智能型公交车、智能型路灯与其他公共基础建设...多到说不完),伴随而生的就是需要相对应的第四层软件应用程序:Java的行动游戏、行动与交互式数字电视影音串流、股期汇市买卖、公共安全保障、居家看护...。当然,最近政府大力推动的影音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就是可以自此延伸的商机所在。大家一起到办公室/工厂应用领域以外的新世界想想看吧,因为你的创意与远见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 如果无法释放思想,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开放原始码/自由软件是一种与过去封闭产业不同的模型。IA产业是一种与以往PC/NB不同的领域。Lava是一种与多年Wintel不同的架构。套句某投顾公司的广告词「时代在变,脑筋要变」。假使依然只想停留在硬件制造生产事业的层次,那么实在也不必浪费时间看本文。去(2003)年,看到一些报导关于有些年轻朋友怕面临失业问题而想留在学校里「继续」念书,以渡过低迷的经济不景气。扩大来看,占台湾信息产业产值90%以上的硬件制造是大家所长期熟悉的,要改变当然会害怕。不改变行吗?来自于全世界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利润愈来愈薄,而结构性转变所产生的压力也愈来愈重,你/妳只愿意或只能「躲」起来吗?个人建议是,赶快找出新的而且能够长期生存的竞争力吧,你/妳会需要的。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产学合作推展AI跨域应用 台师大与辉达、技嘉打造元宇宙实验室
» 圆展赠逾百台实物摄影机助力友邦提升教育发展
» 达梭系统携手云达虚拟双生 推动永续资料中心解决方案
» 宜鼎全面扩充边缘AI智慧应用与智慧储存
» 健康医学与智慧科技跨域整合 为脑电波分析医学应用推波助澜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3B85ITESTACUKD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