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工研院光電所所長劉容生:致力創新研發 維持永續優勢
 

【作者: 王岫晨】   2005年09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8520】


帶動台灣第一波光電產業的成長動能,是光儲存產業中的CD/DVD及碟片、數位音樂(Digital Music)及數據儲存。從聲音開始,台灣跨出了光電產業的第一步,也開啟了數位化生活的大門。


雖然FVD新規格的推展具有相當的困難及挑戰,但現在不做,台灣廠商未來將繼續受制於國外規格不能脫身。掌握新規格擺脫權利金困擾,創新研發建立自有知識財產與自有品牌,正是光電所努力追求的方向。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究竟什麼是光電產業?光電產業該如何與其他產業區別?而光電所在台灣的光電產業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工業研究所所長劉容生(以下簡稱劉):光電產業基本上可以這麼區分--電信產業負責輸入訊號,電子產業負責處理訊號,而最後將訊號轉變為影像、聲音,成為人機介面輸出的,就是光電產業。過去整體ICT產業的重心,從重視更快的邏輯處理能力,到如今轉變成以顯示器發展為重心,象徵著一個未來重要的潮流。光電所與台灣產業的發展背景可說是密切相關。台灣電子產業起步早,工研院在1970年初引進了CMDS的技術,衍生了今日聯電與台積電。1980年初期,行政院將光電工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1990年光電工業研究所成立,而從1995年起,台灣的光電產業進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發展時間不過短短的十年、成長的速度快,這正是台灣光電產業的一大特色。而光電所也很幸運地,能夠與台灣光電產業同步成長。


黃:台灣光電產業在短短十年間發展迅速,許多廠商在全球市場上更是名列前茅。而這推動台灣光電產業前進的動力究竟是什麼?


劉:光電產業從1995年到2000年間快速發展,產值從新台幣800億到4000多億,成長了五倍之多。從2000年到2005年產值又增長了兩倍,預期2005年整體產值可望突破兆元大關。台灣光電產業的成長有四大主要關鍵,而帶動台灣第一波光電產業的成長動能,是光儲存產業中的CD/DVD及碟片,或者稱之為數位音樂(Digital Music)及數據儲存。在1990年代初期,台灣沒有任何廠商生產CD/DVD及碟片,但如今,全球已有近半數以上的DVD及碟片是由台灣所生產,包括CD在內的光碟片更佔有全球八成市場。隨著數位音樂的需求讓CD與DVD產業起飛,而這些數位化產品正是帶動台灣光電產業起飛的火車頭,從此台灣跨出了光電產業的第一步,也開啟了數位化生活的大門。


光電產業的第二波動能,是從2000年到2005年間快速發展的LCD產業,或稱之為數位影像(Image)和顯示器(Display)。1997~1998年,亞洲歷經金融風暴,整體產業搖搖欲墜,但台灣企業家逆道而行,大膽的進行大規模投資,創造了今日台灣面板產業的奇蹟。目前全球前四大LCD面板廠,分別為南韓三星、LPL,與台灣的友達、奇美。台灣LCD面板廠能在短短幾年內躍昇為全球第三與第四大,正是當時投資的效果。


數位化是近20年來的大潮流,從音樂(Music)開始,進化到影像(Image),再到顯示器(Display),最後便是Video及TV,例如Digital Video或VOD(Video on Demand)等數位內容。這些趨勢將帶動整體數位化內容的發展,因為這些產業都需要數位內容的搭配,往後更將進一步帶動數位家庭潮流。台灣很幸運地,憑著過去電子及資訊科技良好的基礎,搭上這條數位化的大船,其中許多新產品都與光電產業相關,也順勢帶動近年來台灣光電產業的蓬勃發展。


台灣光電產業分為四大領域,其中顯示器(Display)產業佔整體光電產業52%,數位影像(Digital Imaging)佔14%,光儲存(Optical Storage)佔28%,而光電半導體(Optical & Communication Component)佔了6%。光電所發展中的核心技術包括光儲存、數位影像與光電半導體等三大領域,後者可說與IC製程息息相關,而微光機電的整合,也是光電所的特點。


黃:您覺得目前台灣光電產業發展上的盲點何在?產業界該如何因應才能求得更大的突破?


劉:每個產業發展的內涵,與其所處環境不盡相同。台灣高科技產業,包括光電產業,所遇到的最大難題在於獲利率不斷降低。所以如何協助廠商創造產品更高的附加價值,是光電所的一大挑戰。基本上,唯有具備原創的技術、產品與專利,才能達到更高的獲利。因此光電所目前也致力於技術的研發與專利的開發。台灣的許多產品,儘管產量經常位居全球之冠,但其附加價值往往沒那麼高。因為這些產品缺少大的差異化及原創性,例如CD與DVD碟片。勞力密集的要使用人工進行組裝,則多移往大陸。因此,往後台灣勢必得更加強創新研發,讓產業更具備獨特性以創造高附加價值。


另外,以光碟片的成本架構為例。一片CD碟片成本約十美分,但光權利金就佔了光碟成本的四分之一。加上許多基本材料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因此幾乎一半以上的成本都必須給付給國外廠商。低毛利讓台灣廠商生存的很困難。因此光電所也積極加強專利的佈局及創造以協助台灣廠商創造產品更高的附加價值。


黃:權利金問題已造成台灣廠商發展上的一大阻礙,光電所目前有哪些實際的作為協助台灣廠商走出困境?


劉:其實,台灣廠商之所以必須給付如此高額的權利金,主要原因在於缺少自有的規格。如今DVD之主要規格多掌握在歐美及日本大廠手中,這些廠商透過DVD聯盟主導標準與規格。台灣廠商多從事代工,所以只能跟隨別人的標準使用別人定好的規格。


要提出自己的規格,必須具備相當的技術水準。2004年光電所發表FVD規格,便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雖然許多人對其前景仍持保留,但重點是,如果FVD規格不能成功,造成結果便是未來的一、二十年內,台灣廠商將必須繼續採用歐美、日本的規格,並付出更高額的權利金。因此,雖然FVD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困難度及挑戰,但現在不做,台灣廠商未來將繼續受制於國外規格而不能脫身。有鑑於此,目前FVD規格也已得到不少業界廠商的支持。


目前台灣在光儲存領域的發展重點,在創造高附加價值產品,並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廠商。數位影像方面,雖然台灣以量取勝,但真正的高價值產品卻掌握於他人之手。所以,掌握新規格擺脫權利金困擾,創新研發建立自有知識財產與自有品牌,正是光電所努力追求的方向。


台灣目前必須加強技術的深度與專利的發展。主要實行方式就是透過國際合作。與國際大廠或知名學府合作,且不僅是單向合作,而是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發展自己之專長部份。透過合作,一方面可引進自身所缺乏或較薄弱的技術,另方面也能透過授權等方式解決專利問題。當台灣培養出自己的專利之後,未來在專利權的談判上將更有足夠的籌碼。


黃:台灣光電產業很幸運地搭上了數位化發展的列車,這也正是光電所的優勢所在。未來光電所將如何運用此一優勢,擺脫光電產業發展的瓶頸,並協助廠商提高毛利率呢?


劉:光電所的經營理念,是如何在技術上追求卓越與創新。因此除了在光電技術上持續深耕,也透過許多方式加強國際合作,包括學校、研究機構,並與國內的大學建立密切合作研究關係,來加速提升國內產業薄弱之處。例如光電所結合國內光電產業上、中、下游十家LED廠商組成聯合研發聯盟,並協助廠商申請經濟部業界科專。台灣的光電產業除了少數的LCD面板廠商之外,多半是中小型企業,因此結合不同廠商,可共同增強研發能量。光電所也與美國Telcordia合作,在台灣成立亞洲第一座光通訊測試驗證中心,如此可節省台灣廠商的驗證時間與成本,達到加速產品上市的目的。而光電所與俄國研究機構IOFFE Institute,及柯達等國際大廠的合作,則可加速將專利或技術快速引進台灣。


這些努力,重點都在於創造更大附加價值,並落實於業界,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希望能協助台灣廠商從OEM、ODM,以致於最終發展成為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


黃:如您所述,擁有更多品牌廠商,才更有實力參與規格的制訂。在光電所的協助之下,台灣未來會不會有更多類似明基這樣的廠商呢?


劉:長期以來,台灣都是以OEM為主。許多原料與設備均來自國外,加上台灣廠商經濟規模多屬中、小型企業,在發展上多抱持被動心態。這種不願意成為市場第一的心態必須有所改變。業界現已瞭解未來台灣產業發展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並擁有自己的品牌。而在轉型的過程中,光電所能做的,就是協助並配合台灣產業界,使其在這個轉變過程發展的更快,更好。


黃:從過去這短暫的十年發展,您如何看待台灣光電產業未來的發展走向呢?


劉:在政府的扶助下,台灣光電產業十年來已有大幅進步。光電產業橫跨需千億資金的LCD面板產業、幾百億資金的光儲存產業,到百億以下資金的光電半導體產業,不僅產業間異質性高,競爭與合作模式也不盡相同,且多半經濟規模都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強化這些廠商的競爭力及創造研發的能量,對光電所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


目前兩岸彼此間免不了既競爭又合作。在目前,不論在光電或電子技術上,台灣還是略佔優勢,在產品的開發行銷與管理也較具經驗。台灣光電產業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引發不少的人才需求。大陸市場廣大、人才濟濟,然而其缺少的是將創新的想法商品化,台灣則多能將創新的點子實際應用於產品上。但台灣的短處在於發展過快,因此基礎不紮實。所以兩岸間最好的互動模式,便是取彼之長補己之短。畢竟光電領域太廣,台灣光電產業要永續維持競爭優勢,就必須更致力於創新、整合與研發,並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光電所近年來透過以國際合作等方式來強化技術的創新與深耕,就是希望能整合各方優勢,協助業界提高競爭力。


工研院光電所配合南分院近期有個規劃,要將光電與藝術結合,稱為數位藝術。如此一來,便可利用數位技術來呈現藝術價值與人文精神。例如以3D動畫呈現功夫的美感。另外,又如開發3D掃瞄技術,在醫療用途上可檢查人類身體有無增高增胖。在商業用途上則可量身訂作個人的服飾,或者車內之座椅等,利用高科技來做更人性化的設計。


對台灣來說,光電產業是個新興產業,且涵蓋範圍極廣。台灣光電產業一波帶動一波,未來發展無可限量。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人才的掌握將是個關鍵。人才如何培養、延攬與訓練?又如何開發更優質的環境吸引更多廠商以台灣為發展基地?光電產業的進入門檻高,且是一場高附加價值的競賽,誰能掌握這些關鍵的競爭優勢,便能勝出。而台灣光電產業未來五至十年間的發展,也將對未來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及整體的經濟體系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整理\王岫晨、攝影\黃昱豐)


《圖一》
《圖一》
相關文章
讓你的多物理模擬與設計專案手到擒來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以AI彰顯儲能價值 提供台灣能源轉型穩定力量
平板POS系統外殼和基座影響無線連線效能的實測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艾邁斯歐司朗高功率植物照明LED 大幅提升輸出功率並節約成本
» 整合三大核心技術 聯發科專注車用、AI、ASIC等領域
» Red Hat與高通合作 以整合平台進行SDV虛擬測試及部署
» ST汽車級慣性模組協助車商打造具成本效益的ASIL B級功能性安全應用
» 調研:2024年Q1全球晶圓代工復甦緩慢 AI需求持續強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TB5H0BGSTACUKE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