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在家搜寻外星智慧
 

【作者: 毛慶楨】2004年06月28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4520】

对外星人有兴趣,又有可上网的电脑,就具备加入「在家搜寻外星智慧」计画的资格,全球已有数百万人参与,运用分散计算技术找出外星人。


这个活动有点沉闷,既无奖赏又没有惊险刺激可以期待,只有默默奉献,不会名留青史,也没有什么收获,唯一的支持力量,来自千百年来,人类对外星人的好奇与执​​着。


1997年,在电影「接触未来」里,茱蒂.福斯特饰演天文学家,守着无线电接收器,监听任何可能来自外星人的讯号。依照1986年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在现实生活里,还真有其事。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戴维.戈迪教授于1996年7月提出寻找外太空智慧计画,经过资金募集及技术调校等过程,直到1999年5月17日,才正式启动。


假设外星人使用无线电,我们全天候全频道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讯号,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收到来自地球以外的生命所发出的讯号,经过分析、判断,便可确认有外星生物的存在。


从波多黎哥阿雷西伯无线电望远镜,可以收集北半球三分之一的无线电讯号,每天约有35Gb,,透过网际网路传送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接收到的无线电讯号太过庞大,不论多大的超级电脑,都不可能应付排山倒海而来的资讯。因此,在1997年研发在家搜寻外星智慧软体,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把这些资料切割成约350Kb的工作单位,以萤幕保护程式的方式,经由网际网路上成千上万台电脑的计算能力,分析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波,并把运算结果送回,试图找出外太空可能存在的文明。


已更新至3.08版的跨平台萤幕保护程式,有多种版本: Windows(95/98/2000/NT/ME/XP)、Macintosh.、UNIX、WinNT、OS/2、BeOS、Mac OS X Server、OpenVMS等。根据统计,已有一百多种作业平台参与运算,其中,采用Pentium/Windows计算的结果,还不到一半,可见其实际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想像那么大。


虽然,任何型式的电脑都可以参加,但486等级的电脑还是不要尝试,56K拨接上网再深思,该萤幕保护程式的运算需用到若干影像处理技术,即使是Pentium等级133MHz的电脑,至少要30小时,才能算完一个工作单位的资料。


台湾的参与

根据资料显示,台湾地区有三万四千多人参与,奉献近14000年的CPU时间,完成1250万个工作单位,贡献程度居全球第18位。除了以个人的电脑运算外,为了增加工作的趣味,计画单位设计团队参与的模式,各级学校师生、公司里的员工、或亲朋好友等,还可以自组团队,彼此竞赛完成工作单位的多寡,或参与网路上的交流讨论。


包括阳明大学、台北护理学院、台湾大学、铁路警察局、升技公司等单位,都曾经组成团队加入运算。 .com.tw的参与者占三分之一以上,虽然,.edu.tw的参与者不到7千人,不过,可能是来自铭传大学的EggBala团队,奉献了17万年的CPU时间,完成2万7千个工作单位,高居榜首,很不简单。


下载萤幕保护程式,是最实际的奉献。然而,为维持长期的热情,还有赖各级学校的自然科老师,把寻找外星人当成教育的过程,在实作的经验里,让学生体会天文学、电脑、网路等知识。另外还需要很多社会的志工投入:具备科技知识的志工,把相关网页译成中文;具有网路经验的志工,架设网站互通声息交换经验,建立多种平台,让台湾的参与者使用,让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具体呈现,在网路自成一个社群。


其他研究

在家搜寻外星智慧计画,成功的吸引网友参加,证明分散计算的网格运算是可行的。许多类似的计画陆续出现,借着执行萤幕保护程式,请求网路上的志工协助计画的进行。例如『了解蛋白质折叠』、『研究基因组』、『寻找爱滋病药物』是较为著名的国际性计画,中央大学物理系的『蛋白质计算计画』是进行中的研究。


不过,这些计画在国内的知名度低,参与度不足,没有足够的中文资讯,保护程式、网页小程式等行政支援也有点小状况。


2004年初,降落在火星的美国太空船机会号与精神号,负载了许多科学仪器,火星日晷是其中之一。美国太空总署开放火星日晷的资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相关的研究,在家搜寻外星智慧计画运用网格计算技术,提出地球日晷计画。由志工在世界各地设立日晷,与火星同步观察太阳的运行。祗要有网路摄影机,每十分钟送一张图片上网,就可以参加,亚洲地区目前祗在槟城设有日晷。


网路上有多种进行中的志工计画,科技人祗要少许的固定时间,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就可以透过网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更达到公平正义社会而努力。推动自由软体或翻译网路文件,祗是其中的一小项。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研华提出边缘AI规模方程式 加速产业应用AI化
» 台达「解密Cloud to Edge AI」 展出电源散热基础方案
» [COMPUTEX]营邦与群联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展AI解决方案
» 英特尔高层叁访友通深化AIoT布局 共同展出AI智慧节能充电桩概念机
» 【COMPUTEX】经济部携手明泰、光宝、联发科 推出「O-RAN基站」三频全产品线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7B31MQCSTACUK4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