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結合虛擬化技術與10G-EPON實證實驗有成
vCPE改變未來通訊

【作者: NEC】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4615】


手機資料分流(Data Offload)等家用網路流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K-Opticom預計這股趨勢在未來仍會持續維持,因而著手評估提供家用網路10Gbps服務的可能性,並於去年(2016年)9月募集一般民眾測試上下行速度10Gbps的網路環境。目前,這些測試者仍在持續使用該服務。


在提供網路服務時,如何打造家用網路環境是電信業者經常面臨的問題之一。


NEC與K-Opticom於2017年3月共同進行了結合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網路功能虛擬化)與10G-EPON技術的實證實驗,此是首次成功將虛擬用戶端設備vCPE運用於10Gbps網路連線。今後,NEC與K-Opticom將持續致力於提供更富魅力的「eo光」10Gbps服務。


在這次的實證實驗中, NEC在K-Opticom網路的虛擬化平台上搭建了vCPE實驗環境,藉此驗證了vCPE(Virtualized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虛擬用戶端設備


)可運用於10Gbps網路環境的假設。所謂的vCPE,是指資料中心(雲端)透過網路直接提供傳統CPE功能及其他上層功能,如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及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位址轉譯)等,藉此提升家庭通訊環境,簡化家庭閘道,並可實現以下所描述的世界。


vCPE可實現的世界

(1)由於將原先家中的傳統CPE設備,虛擬化設置在K-Opticom的網路端,因此能實現安全的網路環境,在提供VoD(隨選視訊)、雲端儲存、家長監護等新服務時,更加簡單迅速。


(2)依據客戶需求,能夠遠端監控家中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通訊狀況,因此能有效改善通訊環境,並迅速找到故障原因與解決方法。


透過「eo光」光纖網路的架設,就能實現以上所描述的世界,更能讓客戶親身體驗到10Gbps服務的魅力。


為了使vCPE正式運用於10Gbps網路連線環境上,NEC與K-Opticom將以本次的實證實驗結果為基礎,於2017年秋季啟動實地測試計畫(Field Test),持續進行功能驗證。


NEC未來將陸續提供「雲端儲存」及「遠端診斷」等vCPE具體服務,並加速普及家庭IoT環境。同時,NEC將以本次實驗的虛擬化平台為基礎,與其他IoT業者討論技術合作的可能性。


vCPE所實現的世界

路由器等家用網路設備可虛擬化設置在網路端,客戶不須自行更新設備就可以使用最新功能,因此能確保網路環境的安全。


VoD傳輸(虛擬機上盒,vSTB)


圖一
圖一

電信業者於雲端設置虛擬機上盒(vSTB)後,即可透過網路提供VoD(隨選視訊)服務。用戶不需另行裝設機上盒(STB),只要透過支援DLNA的電視或智慧型手機,就能同時在不同裝置上收看影片。


雲端儲存(vNAS)


圖二
圖二

透過家用網路將資料儲存在雲端,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透過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讀取所需資料。


家長監護


圖三
圖三

為了避免孩童使用電腦或手機時誤觸有害身心健康的網站,家長可運用雲端服務,輕鬆過濾特定網址。


遠端診斷


圖四
圖四

根據客戶的需求,電信業者可直接遠端診斷住家網路環境,不需到府維修也能線上處理問題。


相關文章
在癌症檢測、診斷和治療中的AI應用
以模型化基礎設計混合訊號多波束聲納系統
塑膠射出成型設備開始導入人工智慧
端到端安全虛擬化 為工業控制和電信應用護航
新型開放原始碼計畫加速電信邊緣雲部署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Ansys模擬分析解決方案 獲現代汽車認證為首選供應商
» SOLIDWORKS公開演示未來AI應用 將率先導入工業設計軟體
» BMW與達梭系統合作 打造3DEXPERIENCE未來工程平台
» 西門子加入半導體教育聯盟 應對產業技能和人才短缺問題
» NEC與能火、微軟推出全球首個「生成式AI貝多芬」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54.205.179.15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