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目前處於嚴寒的苦境,洽與現在台北白天的酷熱剛好成強烈的對比,尤其是五六月素來被業界形容為「五窮六絕」,更引發人對景氣循環的下探空間到底盡頭何在,發出無奈的問號!今年上半年即將結束,但舉目望去仍然是警訊充斥媒體版面:「阿爾卡特明年底前將出售一百座工廠,旗下十一萬名員工前途未卜;電訊設備大廠朗訊(Lucent)擬裁員一萬人以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將關閉三座晶圓廠;記憶體大廠美光將實施減薪及人事凍結。」,這一切似乎都在告訴大家,苦日子還沒過去。

既然如此,必要的因應措施就難以避免,包括上述的一般企業面臨營運危機時的調節做法,就自然不足為奇。一般而言,這些廠商會利用現有資源,或賣掉部分工廠、轉投資之持股,或透過一些人事的精簡等手段,在度過這段寒冬期後,還是能保有強大的競爭力或優勢。另外,在歷經逆境的成長過程中,業者反而也學習到寶貴的經驗與教訓,因此使得企業更加成熟、茁壯。從這個角度來看,非常時期往往也最能造就了不起的企業。

景氣不明,也讓手中有充分資源的廠商可以有逆向操作的舞台,像英特爾就宣稱要斥資二十億美元蓋新晶圓廠,而台積電即使今年不景氣,其研發經費仍較去年成長一倍。由此可看出,所謂的不景氣,其實正是某些廠商佈局、播種的最好時機。

明碁電通總經理李坤耀曾表示,「以純外資的眼光來看兩岸競爭力,研發並非是目前台灣科技產業的競爭優勢,資本市場才是。」言下之意,台灣目前在資本市場的操作經驗與環境,仍然具有相當的實力及優勢,果真如此,國內業者應趁製造業式微之際,趕快結合技術能力、管理經驗及資金,投注於製造以外的領域(如設計、行銷等),若能及早經營卡位成功,相信能開創台灣在製造以外的另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