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電子資訊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造就了許多新起的社會顯貴階層,坊間特別稱呼這些人叫做「電子新貴」,因為名稱形容的相當貼切,所以一般也都順著應用此一名詞,這樣的稱呼不僅是對那些在電子業打拼有成的人的一種尊崇,也是給那些朝此一目標前進的相關人員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也是一種希望的象徵。

但是既然身為電子產業界的人得到社會的肯定,也就有相對的社會責任要去承擔。這樣的責任並非限定於那些擁有股權的高階主管,其實包括其他成員、上中下游體系的廠商,以及整個產官學研的從事人員也都要體會到這種榮譽感與責任心。因為越多的肯定,也就得到社會越多的資源,豈能不戒慎恐懼、臨淵履薄以對?像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就大剌剌的要求政府應鼓勵投資晶圓廠,並反對政府將半導體列為基礎工業、取消相關的租稅優惠等等。這就是長期社會資源集中的一種現象,曹董事長習慣成自然,竟然只談片面的單位價值,卻不自思如何感恩與相對的責任,實在令人遺憾。希望這些握有股權的高層,多提倡一些多元的價值觀,並肯定其他行業的價值,才不會讓人逐漸看不起這些「電子新貴」了。

同樣的,在整個電子業界的環境上,我們一般都分成產、官、學、研四大部分,電子科技成為社會的顯學,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可是由於產業界的人賺大錢之後,卻吸引了大部份人的目光與價值取向,學術界、研究機構,乃至政府機關也都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很多人降格以求、不安於位,所為的只是未來將漸漸失去價值的「錢」罷了?

最近政府成立的研究機構「工研院電子所」,所長胡正大應聘到台積電擔任前瞻技術發展副總經理,在一切平等的觀念上,雖然我們很難分別那一個職位較為高級,但是堂堂一個電子所所長是一個主官,應是領導產業界技術發展的標竿,到頭來只為一家公司服務則顯然太扁低自己的價值與責任了。無獨有偶的是緊接著副所長吳逸蔚也要離職,準備到產業界任職去矣。這似乎已成為工研院的文化了,大量的研究人才,只為了跑到產業界撈一票,把自己多年努力的價值全拋開,這又是把社會國家資源爛用,且視為理所當然獲得這些資源的一個例子。難道我們這些「電子新貴」都不知道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道理嗎?想想那些支持你們,卻自己辛苦種田或做工而收入微薄的人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