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2023抗震盃國際競賽 打造CP值為勝出關鍵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988】

地震是臺灣難以避免的天然災害,落實防災教育成為重要課題。國科會長期致力推動防災科技研究及防災教育扎根,而其轄下國研院國震中心為協助學研界研發各式防減震科技,近日於國震中心台北實驗室舉辦「2023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提供學子們同台競技的機會,加以提升國際視野與專業能力。競賽最終高中組、大專組第一名分別由新加坡紅山中學(Bukit Merah Secondary School)與越南維新大學(Duy Tan University)奪得,研究生組第一名則由國立成功大學土木所獲得獎項。

圖為2023抗震盃競賽研究生組模型準備接受測試,最後由成功大學土木所勝出奪得首獎。
圖為2023抗震盃競賽研究生組模型準備接受測試,最後由成功大學土木所勝出奪得首獎。

自921大地震後至今已24年,當中經歷了2016高雄美濃地震、2018花蓮地震、2022台東池上地震等,雖然地震工程技術不斷創新,地震預警也用最短時間偵測後對外發布地震訊息,但以現今的科技水準,仍無法有效達到震前預測地震,更突顯平時防震準備與紮實的地震工程防災教育無比重要。

抗震盃自2001年起已歷經20屆競賽,今年是疫情後首次恢復國際實體競賽,包括高中職、大專、研究生組,共計101支隊伍近500人參賽。抗震盃為三天活動,首日為抗震盃研究生組國際研討會,由各隊伍英文簡報來闡述模型設計理念,以及如何達到消能或隔震的運作方式,並考量符合現實的建築規劃。第二天為模型製作日,所有參賽隊伍必須在5.5個小時內,依大會限制的主題與提供的材料來完成模型製作,並於完成後由裁判審查、決定模型載重後,才能參加隔日競賽;第三天進行模型競賽測試,經由在模型上加載不同重量的質量塊,從振動台模擬地震搖晃情形,測試其耐震設計可行性。

本次高中職組、大專組的挑戰主題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橋墩、水塔、觀景台高塔等單一集中載重的塔型結構物,評比依據為模型的性價比,即模型的性能(承受的最大震度)與價格(模型材料的重量)的CP值(capability-price ratio),承受震度越大,使用材料越輕,代表CP值越大,競賽成績就越好。競賽時以各種不同震度的地震進行測試,直到競賽規定的最大地震強度,或是所有模型都倒塌為止,用這些數值來計算每一個模型的性價比。

研究生組則開放隊伍自由設計隔減震裝置,在測試期間,模型只要發生部分崩塌、隔震系統位移超出容許範圍,該結構物都判定為損壞。要獲得最高分必須讓模型經過良好設計而達到1000 gal的耐震目標,亦即模型剛好在地震力1050 gal時損壞,既不浪費材料也符合設計目標。

比賽結果高中組第一至三名分別由新加坡紅山中學(Bukit Merah Secondary School)、雲林縣私立揚子高中第一隊、雲林縣私立揚子高中第二隊獲得,大專組第一至三名分別由越南維新大學(Duy Tan University)第一隊、南韓啟明大學(Keimyung University)、越南維新大學第二隊獲得,研究生組第一至三名分別由國立成功大學土木所、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結構材料所(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所獲得。

高中組第一名由新加坡紅山中學獲得,該隊模型採用簡潔的輕量化設計,以木條強化模型柱底抵抗地震帶來的基底剪力,並且在頂層平台加框強化承載能力,支撐競賽規則要求放置的質量塊,再加上該隊模型施工品質良好,最終通過800gal的最大振動台測試,以最高的抗震效能比取得冠軍。

大專組首獎則由越南維新大學獲得,該隊模型未使用過多的木條,使模型重量不至於太大,讓各桿件充分發揮效能;而且有效強化結構的重要部位,例如在梁柱接頭處除了以熱熔膠黏合外,再以棉繩綁固;同時使用額外的短木條擴大一樓柱斷面積,再以木條斜撐來強化載重平台懸挑處的支撐力,並以橡皮筋作為結構的外部巨型斜撐,因此獲得最高的效能比。

研究生組由國立成功大學土木所獲得首獎,整體模型設計中規中矩且製作精細,模型底部採用結合彈簧和滾球動軸承的隔震裝置,可在測試過程同時發揮延長結構週期之隔震效果,亦提供隔震系統抗傾倒能力,另外,上部結構選擇傳統平面對稱及立面規則的設計,也能減少地震可能造成結構扭轉的行為,結合上述優點奪下首獎。

競賽之後,除了每組評選出前三名性價比最高的模型,頒發獎金及獎盃。此外,裁判團票選出「結構設計獎」、「建築美觀獎」、「設計理念展示獎」等各種獎項,頒發獎金與獎狀鼓勵。

關鍵字: 地震工程模型  國研院 
相關新聞
各國官員參訪臺南沙崙綠能科學城 考察韌性城市方案
國研院攜手台積電 成功開發磁性記憶體技術
探索尖端科研 「科學家的秘密基地」重新開展
機器人打高爾夫~2024年「國研盃智慧機械競賽」即日起開放報名
臺南沙崙資安基地高手過招 CGGC挑戰賽結果出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人工智慧引動CNC數控技術新趨勢
» 高頻寬電源模組消除高壓線路紋波抑制干擾
» 當磨床製造採用Flexium+CNC技術
» 用科技滅火:前線急救人員的生命徵象與環境監測
» 以模擬技術引領液態矽橡膠成型新境界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0.152.3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