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产业复苏」何时可期?
矽谷电子产业高峰会现场报导

【作者: 歐敏銓】2003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3507】

电子产业自2000年4月网路泡沫化风暴以来,已历经两年多的积弱不振,或者该说是良性的自我调整,不过,要调到何时才算正常化?全球市场的再次起飞点又在那里?这两年来从无定论,市场观望的气氛依旧浓厚。


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美国矽谷的今时风光虽然大不如前,但它的技术领导地位却难以被动摇,全球创意与创业的菁英仍集结在此,他们对科技的信心不曾动摇,更积极造势,希望找出前进的动力,让景气早日恢复荣景。


这正是本次(2月23-26日)在矽谷南方(Montery)举办“The Electronic Industry Summit-Leading The Recovery"(电子产业高峰会-引领景气复苏)的背景。由Globalpress Connection所主办,这个第一届的高峰会共邀集了二十多家IC业界重要厂商及研究单位,以及来自欧、美、亚三十多个国家中约五十位的代表性媒体记者参加,透过三天的演讲、座谈与采访,共同探讨电子产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这次的议程相当紧凑,探讨的主题从电子产业供、需两面的评析报告,到SIP的可行性、奈米制程的挑战、处理器的未来、无线市场与技术趋势,及ASIC与FPGA的竞争等,本期拟先从整体面的产业现况切入报导。


通讯市场一枝独秀

在SIA基本面分析师Doug Andrey所提出的报告中,预估2001年到2005年半导体产业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为10%,而今(2003)年的成长率应该会维持在8-10 %,与去(2002)年大致相同。 Doug表示,战争的不确定因素也许会延迟投资,但成长趋势应是如此,至于2004年预估也会是平稳成长的情况。至于区域性的发展上,很明显地,亚洲区(不含日本)是全球成长最快速的地方,而美、欧、日等高度开发国家则呈现持续下滑的走势。


若从需求面来看市场成长的驱动力,Doug指出,网路连结、多媒体处理及储存等应用需求明显,这也分别反应在3C市场的表现上。目前PC仍是3C中产值最高的领域,但由于产品已发展地相当成熟,使得成长的力道趋缓,因此电子产品中的整体产值已从1996年的50%逐年下滑到2001年的42%;相较之下,通讯市场则是一枝独秀,从1996年的16%爬升到2001年的23%;消费性市场则是下滑一个百分点,从17%变成16%。


Doug针对通讯市场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如大家所看到的,行动通讯的现况与前景一片亮丽,其中手机应用的变化快速,正是市场的一大驱动力。去(2002)年全球手机的出货量已达四亿一千五百万支,而预估2001年至2005年的全球年复合成长率为9.6%,因此到2005年时的年出货量可望达到五亿七千万支。


在技​​术上,手机系统正处于从语音讯号转数据资料的过渡期,其中2.5G的GPRS已在2000年初发生,预料将成为下一波市场的主流,而更高频宽的3G可望从2004年开始运作,Doug预估要到2007年至2010年间3G才能成为一项成熟的服务。此外,相较于手机系统,无线区域网路(WLAN)因技术规格已定义地相当完整,这也促使其NIC、AP及晶片、模组市场呈现强劲的成长趋势。


TSMC四大趋势展望

主办单位在这次的会议中邀请了台积电(TSMC)北美区总裁Edward Ross来发表主旨演说(Keynote Speech)。 Edward很中肯的指出,电子产业在​​前几年的发展过于躁进,以致打破了原先正常的成长周期;此外,他也提出「摩尔定律将变慢」、「产业分工将再深化」、「中国市场成兵家必争之地」等四大趋势展望。


1. 半导业技术三年一代为正常

首先,Edward指出「半导体业的成长会趋缓」,也就是从15%的年成长率下降到7%-10%,这也呼应了SIA所预估的10%年复合成长率(2001年至2005年)说法。他认为会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除了一般所说的市场饱和、缺乏新的杀手级应用、产品低价化、投资回收率低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市场对新技术来不及了解和接受。


他指出,就整体IC产业的进展来看,从1965年到1995年的三十年间,一代新技术的主导时间平均是三年,但自1995年起到2001年的六年间,汰旧换新的速度缩短为二年,一般人误以为这是科技轮转加速的自然现象,但事实上是即使技术本身做得到,社会大众的接受速度并不会等量加速,这也引发供需失衡、泡沫的现象。


因此,他认为不论技术或市场都不能操之过急,应该该它们回归到正常的汰换速度,这对于厂商而言也是有利的,因为有足够的时间让一项技术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厂商的研发回收才会最大。这次的景气崩盘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而在回到正轨之前,厂商仍需耐心踏步,等待市场的消化吸收。


2. 摩尔定律将变慢

Edward也在演讲中对其总裁张忠谋先生的「摩尔定律将会变慢」说法,提出了支撑论点。


他指出,目前还没有看到可以取代CMOS的新技术,而过去将CMOS晶圆制程的线径缩小十倍只花了十五年的时间,但下个阶段要再缩小十倍(从90nm缩小到9nm),至少要花上约二十五年,也就是最快要到2024年至2028年才能达成。


Edward表示,虽然在半导体技术上,每十八个月更新一代技术仍属可行,但经济因素才是让摩尔定律减速的主因,因为高阶制程的量产成本上,尤其是光罩费用倍数增加,客户往往因此而裹足不前。以0.18微米制程进入 0.13微米的时间为例,整个产业花了超过二十个月的时间才达到量产规模,这已是「摩尔定律变慢」的一个明证。


因此,Edward强调,在技术革新变慢的环境下,产业对成熟技术的运用需要更为小心,以免因过度生产而造成恶性价格崩盘结果。以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业者来说,都已经从产能过剩中学到教训,但大陆等新兴国家未曾经历过,一旦持续扩产,对半导体产业可能造成难以评估的冲击。


《图一 Edward》
《图一 Edward》

3. 产业分工将再深化,晶圆代工业获利最佳

就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上,Edward认为「产业分工将持续发生,而晶圆代工业的获利比其他产业更好」。


以半导体产业的演进来看,在1986年以前只有IDM、ASIC的厂商,但随着晶圆代工厂的出现,半导体业分工模式得以确立;在价值链的虚拟整合下,才造就Fabless的IC公司大量的出现,不少小公司的技术创意也因此能实现。


他说,这样的模式成形至今还不到十六年,而如众所熟知的,台积电正是开创此模式的第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厂,而展望未来,晶圆代工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依前所述,预估2002年至2010年全球IC产业的年复合成率是10%,但Edward引Dataquest和TSMC共同做的调查数据表示,预估晶圆代工业的成长率会高出一倍,将达20%。


虽然这个业产的荣景可期,但Edward认为未来制造商的数量并不会增加,反而会更少,因为设厂的门槛太高,以一座每个月生产三万片晶圆的十二吋厂来说,就需要投资三十亿元美金,再加上管理、研发、使用率、良率等议题,小厂很难生存,使得这个市场反而愈来愈集中,而IDM的晶圆厂规模也将缩小。


4. 中国市场成兵家必争之地

最后,Edward指出,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业会快速成长,特别是在消费和制造上,当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也会日益提升。目前全球拥有八吋厂技术的公司有52%已在中国设厂或即将兴建,而TSMC也确定将会积极进入大陆市场。


他认为制造业者进入大陆,主要还是为了做大陆当地市场的生意,然而因门槛较低、进入者众,大陆中低阶制程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因此对于晚进入的晶圆厂来说,要能生存就变得相当困难。


网路时代的电子产品新思维

再从应用面来看,网路的效应仍持续地发酵,不断地扩散到各个面向,而且在TCP/IP的标准架构下,资讯、通讯、消费性这3C领域的界限也变得愈来愈模糊。


虽然通讯骨干的投资已趋缓,但不论是有线或无线通讯,宽频的好处十分明显,也是大势所趋。而在更高频宽的环境下,网路传输的内容结构也掀起新的革命,在简单的文字或音讯内容下,更增加了丰富的影像、动画及3D内容,这也为电子产品带来了新的契机。


消费性电子协会(Consumer Electronic Association;CEA)副总裁Jeffrey Joseph即指出,现在是消费性电子业的第八世代,也就是网路多媒体的时代。目前各项热门产品都因网路、数位效应而有新的面貌,其中以数位相机的成长率最高,去(2002)年成长高达38%,游戏机则成长了15%,另外,预估MP3今(2003)年将成长27%,而汽车的影像导览也会成长20%。 Jeffrey表示,整体来说,预估2003年全球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销售将超过1千亿美元,比2002年成长3.5%。


但随着网路下载、复制数位内容变得太过容易,「智慧财产权」也就成了应用市场发展上的烫手议题。 Jeffrey形容内容业者及创作者现在是进退维谷,既希望透过新技术来打开市场,但又不愿因此而使作品变得廉价或随意流传。部分业者则对网路传输技术显出高度的敌意,转而积极发展或导入内容锁码等限制性技术。


Jeffrey对此不表认同,他引CEA的几项调查数据指出,73%的学生还是愿意在实体的商店中买CD;75%会下载音乐的消费者则表示,他们也花相同或更多的钱在购买音乐上;此外,超过半数的PC拥有者表示,若他们能先听过试听曲,他们会更愿意去买CD。而在音乐或电影节目的消费上,调查中也显示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情况高出减少购买的情况。


因此他相信音乐、影像与动画等产业会因新传输技术而继续成长,相反地,限制性的技术往往是狭碍的,很难达成预期的效益。 Jeffrey也肯定艺术家的创作确实应该有所回馈,但目前音乐、影像工业对于提供可行的、替代性的解决方式所做的努力实在太少了。其实原始创作,如现场演唱会、精装原版作品等,或内容经营的原创性,其价值才是最高的,也是不会被取代的。


结论

就整体面的剖析来看,以上三场演说所勾勒出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惊人之处:电子产业仍将稳步向前,只不过脚步将会放慢。但趋势的评析,往往只能站在某个时空下做论断,没有人能真正预料到五年、十年内世界会经历什么变数──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


不过,好与坏若一定要用成长率等数字来评估的话,那就太片面了。以「摩尔定律」的失效为例,晶片中电晶体数目倍增的速度虽然变慢,但对一个产品的应用性来说,可能因系统整合设计的心思投入,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此外,因为网路的开放性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量化的。


从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应用有太多的可能性,永远需要接受市场的严苛考验;但若回到技术推展的角度,多数的困难都是可以评估、可以解决的。下期笔者将再就半导体产业在技术面上的几项关键议题进行报导剖析,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4G终于明订2013年释照
» 苹果Mac打算诀别英特尔吗?
» MIPS卖身的背后 最大获利者是谁?
» IEK:2015中国IC设计业将追上台湾
» [分析]台积电还能当多久的全球第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20Q2X0OSTACUKI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