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研究:2025年資料儲存趨勢 應以效率、安全及管理為優先 (2025.01.15) 隨著資料量快速增長,如何有效管理、儲存與保護資料成為企業面臨的核心挑戰。Synology 群暉科技發表《2025 年企業資料管理大調查》,針對近 700 位台灣中大型企業 IT 人員的回饋,揭示資料儲存與保護的主要痛點,並提供解決建議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聯華電子南科旗艦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 (2025.01.15) 燈塔工廠是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麥肯錫公司於2018年共同提出的概念,代表全球數位化與智慧製造的領導者。這些工廠以運用人工智慧(AI)、工業物聯網(IIoT)、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升效能和經營績效為目標,展示了製造業在數位轉型中的最佳實踐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MIC:CES 2025聚焦AI終端應用 人形機器人成亮點 (2025.01.14) 資策會MIC 發佈CES 2025四大趨勢,指出AI持續深化終端應用,人形機器人互動性提升成為展會亮點。
人形機器人更智慧
展場上出現多款人形機器人,具備視覺感知、觸覺回饋與智慧互動功能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Synchron攜手NVIDIA 推動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革新 (2025.01.14) Synchron今日宣布,其在植入式BCI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將推動神經科技的未來發展。Synchron的BCI技術與NVIDIA Holoscan平台的結合,有望重新定義實時神經交互和智能邊緣處理的可能性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現代與Nvidia合作 以AI 技術打造智慧車和未來工廠 (2025.01.14) 現代汽車日前與Nvidia宣布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業務營運中開發和應用 AI 人工智慧技術。
根據合作協議,現代將利用Nvidia的Omniverse平台構建工廠的數位孿生,以提高製造效率、改善品質並降低成本 |
![](/icon/objclass/product_icon.gif) |
意法半導體推出靈活、因應未來的智慧電表通訊解決方案,協助能源轉型 (2025.01.14)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的 ST85MM 可程式設計電力線通訊(PLC)數據機原生支援經過驗證的 Meters and More 和 PRIME 1.4 智慧電網標準,可用於即將推出的多協定智慧電表,以提升處理用電資料的靈活性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解決工程師缺口擴大 IEEE推廣技術導向「微證書」 (2025.01.13) 根據Spectrum IEEE的報導,預估未來十年對工程師的需求將急劇上升,但人才供應將嚴重短缺。到2034年,美國科技業將新增710萬個職位。然而,波士頓諮詢集團和SAE International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每年將有近三分之一的工程職位空缺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鴻海推動健康職場有成 防疫成效表現獲獎 (2025.01.13) 鴻海科技集團致力於打造友善健康的職場環境,推動多元的員工健康照護方式,近日獲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頒發「防疫尖兵金獎」,表彰其在企業防疫貢獻及建構健康職場的優異表現,鴻海已連續三年獲得此獎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擺脫低迷邁向復甦 2025年智慧手機市長持續成長 (2025.01.13) 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擺脫連續兩年的低迷後,重回成長軌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年增4%,為近十年來首次回升。這一成長反映出全球總體經濟壓力減緩後,消費者信心的提升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綠能科技前瞻 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尖端科技開箱 (2025.01.13) 為加速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集創能、儲能和節能三大技術,成為臺灣綠能科技的展示重鎮。中央大學今(13)日展現「白色能源屋」的尖端科技,邀請三位學者專家分享研究成果,期許引領台灣綠能科技與產業更蓬勃發展,在零碳時代共創永續美好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黃仁勳:自動駕駛的時代已經來臨 (2025.01.13) 在2025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描繪了汽車產業的未來。他在演說中指出:「自動駕駛的時代已經來臨。」不僅預示了汽車產業即將迎來的全面轉型,也反映出AI技術在未來智慧交通中的關鍵地位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超輕量智慧眼鏡AiLens 續航力突破10小時 (2025.01.13) Ambiq與ThinkAR合作,推出僅重37克的AiLens智慧眼鏡,續航力突破10小時,是業界平均的三倍以上。
這款眼鏡搭載Ambiq的Apollo4晶片和ThinkAR聲控AR技術,AiLens提供無縫、直觀的免手持體驗,並透過邊緣AI提供個人化資訊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韓國斥資1兆韓元打造科技創新基金 加速AI數位轉型 (2025.01.13) 韓國政府宣布將設立規模達1兆韓元的「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投資12項戰略科技領域,包含先進科學技術,並推動「國家研發技術商業化戰略」,以確保研發成果能有效轉化為企業和產業的實際績效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無印良品母公司將興建潔淨能源發電廠 以達成減碳目標 (2025.01.12) 以簡約風格著稱的日本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畫(Ryohin Keikaku)宣布,為達成減排目標,將著手興建潔淨能源發電廠,並考慮發展太陽能發電,以確保潔淨電力來源。良品計畫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旗下所有店鋪都100%使用再生能源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機器人進駐養老院 減輕護理負擔、提升照護品質 (2025.01.12) 面對高員工流動率和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養老院開始使用機器人來完成各種照護任務。根據聖母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機器人與就業增加、員工留任率提高、生產力提升和照護品質提高相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NASA資助 5項創新構想 探索太空居住的可能性 (2025.01.12)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日選出 15 項富有遠見的構想,納入其「創新先進概念」(NIAC)計畫,旨在發展革新未來太空任務的概念。
這些來自全美各地公司和機構的2025年第一階段獲獎者,涵蓋了廣泛的航太概念 |
![](/icon/objclass/CF_icon.gif) |
重新認識光場顯示技術 (2025.01.10) 智慧眼鏡的風雲再起!幾家科技大廠的頻頻動作,意味著這個曾經備受批評的穿戴式顯示產品,即將重回鎂光燈的焦點。
而曾一度被認為發展受限的光場顯示技術,也開始隨著智慧眼鏡的新浪潮再度受到關注,甚至被認為是成為建構真正沉浸式體驗的關鍵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適合複雜AI視覺應用的 Raspberry Pi Hailo 8L AI套件 (2025.01.09) 全球最新電子元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Raspberry Pi的Hailo 8L AI套件。此開箱即用的AI套件結合了Raspberry Pi M.2 HAT+和採用M.2格式的Hailo 8L AI加速器,提供了符合成本效益且節能的解決方案,將高效能人工智慧 (AI) 整合到製程控制、安全性、家庭自動化、語音辨識和機器人等應用中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ES 2025:傲雷智能三合一電池充電器獲得創新獎 (2025.01.09) 傲雷於2025年CES展會上展示了智能三合一電池充電器Ostation X,這款產品不僅融合了快速充電、精準測試和有序儲存三大功能,還榮獲CES 2025可持續性與能源/電力類別的創新獎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ES 2025:工研院打造AI羽球訓練系統 提升選手訓練效果 (2025.01.09)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5),展示了許多健康與智慧醫療科技。其中邀請了兩屆美國奧運羽球選手Howard Shu於現場體驗AI羽球訓練系統,以及宣布與新加坡Reliance Medical Technology(RMT)旗下的Reliance Biotech Corporation合作,共同推動iKNOBeads免疫療法平台的商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