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高亮度LED发光效益提升解决方案
 

【作者: Ashok Chalaka】2003年06月05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8387】

高亮度LED(High-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s;HB LED)的出现,在照明产业中掀起了一股狂潮。相较于传统的白热灯泡,HB LED因具备了更省电、使用寿命更长及反应时间更快等主要优点,因此很快的抢占了LCD背光板、交通号志、汽车照明和招牌等多个市场。


HB LED的主导性生产技术是InGaN,但此技术仍有一些瓶颈需要克服,目前掌握前瞻技术的业者纷纷针对这些瓶颈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希望能进一步拓展HB LED的市场。这些瓶颈中以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敏感性和热膨胀系数(thermal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TCE)为两大议题,其困难如下所述:


热处理(Thermal Management):

相较于LED 晶粒(die)的高效能特性,目前多数的封装方式很明显地无法满足今时与未来的应用需求。对于HB LED的封装厂商来说,一个主要的挑战来自于热处理议题。这是因为在高热下,晶格会产生振动,进而造成结构上的改变(如回馈回路变成正向的),这将降低发亮度,甚至令LED无法使用,也会对交错链接的封入聚合体(encapsulating polymers)造成影响。


仅管一些测试显示,在晶粒(die)的型式下,即使电流高到130mA仍能正常工作;但采用一般的封装后,LED只能在20mA的条件下发光。这是因为当芯片是以高电流来驱动时,所产生的高热会造成铜导线框(lead-frame)从原先封装好的位置迁移。因此在芯片与导线框间存在着TCE的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是对LED可靠性的一大威胁。


静电释放(ESD):

对电子设备的静电损害(Electrostatic damage;ESD)可能发生在从制造到使用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如果不能妥善地控制处理ESD的问题,很可能会造成系统环境的失控,进而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InGaN 晶粒一般被视为是"Class 1"的设备,达到30kV的静电干扰电荷其实很容易发生。在对照试验中,10V的放电就能破坏Class 1 对ESD极敏感的设备。研究显示ESD对电子产品及相关设备的损害每年估计高达50亿美元,至于因ESD受损的LED则可能有变暗、报销、短路,及低Vf (forward voltage)或 Vr(reverse voltage)等现象。


以Submount技术突破瓶颈

为了突破这些InGaN LED瓶颈,CAMD公司提出一项特殊的解决方式。采用与医学用生命支持设备相同的技术,CAMD发展出一种硅载体(Silicon Carrier)或次黏着基台(Submount),以做为InGaN芯片与导线框之间的内部固着介质;当透过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s)来提供ESD保护的同时,这种Submount设计也能降低TCE不协调性的冲击。


《图一 Silicon Submount架构上视剖析图》
《图一 Silicon Submount架构上视剖析图》

(图一)显示一个基本硅材质Submount如何将两个焊球与覆晶LED接合在一起的情况,在球体区域所见到的不同颜色圆圈是用来保护LED免受ESD损害的二极管架构。此架构除了能安全的抵销高达30kV的接触放电,更超过IEC61000-4-2国际标准对最大值的要求。硅材质与焊球扮演着振动吸收器,以疏缓热膨胀效应。


这样做还有一些明显的好处:以Submount粘着焊球,可以使LED晶粒紧密地与Submount接合在一起,再经由打线连接到导线框。这种方式能降低因直接打线到LED晶粒所产生的遮光影响。


在图一所示的Submount两边都有绿色的矩形区域,这是打线的区域。此外,因为Submount是一个光滑的硅表面,其上是铝金属层,因此能将一般损失掉的亮度有效的反射出去。图一中的覆盖了大部分Submount的蓝色区域,即是高反射性的铝金属层,它的作用犹如LED的一面反射镜。


在LED的背面一般以金覆盖,以提供优化的热传导,以及芯片与导线框、铜散热器的高度接合度。


《图二 LED/Submount 封装方案侧面剖析图》
《图二 LED/Submount 封装方案侧面剖析图》

(图二)显示此一解决方案的完整封装结构,其中LED晶粒与Submount上头的焊球接合,此一次组合被镶嵌在整个LED 封装中;Submount再打线到导线框,以供电给LED。这个硅Submount只有10-mils的厚度,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热传导效能,让LED的高热很快地经由此封装设计传到散热器上头。


结论

HB LED已开始取代消费性及工业应用的传统照明解决方案,但要让LED发挥最大照度,仍得克服一些瓶颈,例如在高热下,封装晶格会振动甚至迁移,以及因ESD的损害而让LED有变暗、报销及短路等现象。本文所提到的Submount封装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LED发光、散热及导电等问题,并能提供ESD保护,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解决方案。


(作者任职于California Micro Devices Corp.)


相关文章
提升汽车安全功能 掌握ESD实现无干扰的资料传输
通往智慧城市的大门智慧路灯和蜂巢式物联网
使用航位推测法来解决导航的挑战
视觉系统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应用
医疗设备高效电源管理之高性能设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制造业Q1产值4.56%终结负成长 面板及汽车零组件制造创新高
» 资策会与大众电脑开发AI热成像警示系统 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 DELO 启用峰值输出功率为 1.7兆瓦的太阳能系统
» 宇瞻导入胆固醇液晶全彩电子纸看板应用 开拓绿色显示市场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F608R4U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