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无线通信系统芯片之应用与技术架构(上)
 

【作者: 張景祺,汪重光】2003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16708】

近年来无线通信蓬勃的发展,除了语音的传输外,高速的数据传输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更显得重要性。无线通信具有许多优点,如行动性、易于安装及部署弹性等,但由于无线传输信道环境的限制,无线通信质量的提升成为重要的课题。由于正交分频多任务(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其特殊的调变方式在对抗信道中多路径衰减(multi-path fading)的环境时非常有效,同时其所使用的频域均衡器(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在硬件的需求上非常少,因此,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系统在新的标准诞生时都采用正交分频多任务做为其调变方式。


正交分频多任务调变技术在宽带(broadband)传输的应用上有许多的优点,包括有:可根据传输信道的特性来动态的调整其传输率(data rate);对脉冲噪声(impulse noise)有抑制能力;可弹性调整频带使用率(spectral efficiency),即可对干扰讯号产生无效的频带(spectral null)来加以抑制;面对无线通信信道多路径衰减时,可以有效的抑制讯号符元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等。但它的缺点就是对于载波频率及相位偏移非常敏感,因此在设计系统架构时必须额外注意。正交分频多任务调变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在数字用户回路(digital subscriber loop;DSL)、数字声音广播系统及数字影像广播系统(DAB、DVB)、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IEEE802.11a/g)的标准及最后一哩无线传输系统(wireless MAN、IEEE802.16a/b)的标准等。


本文的内容首先会对正交分频多任务的技术做简介,再来会探讨其接收机同步的问题及信道的效应,接着会介绍传收机系统架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基频部份电路、模拟前端电路及射频电路架构选择。


正交分频多任务(OFDM)技术概说

正交分频多任务是一种多载波调变(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的技术,多载波调变的讯号是由数个窄频(narrow band)等带宽间隔的次载波(sub-carriers)调变讯号所组成,以达到最高的频带使用率。其技术是将一个单一的位串流(bit stream)细分成数个位串流Xn,k,如(图一)所示,以此降低了每个串流的比特率(bit rate)。每个位串流再对映到相互正交的次载波上(k(t),然后以非常低的比特率传送出去以此避免符元间干扰。由于次载波间的正交特性,在接收端解调讯号时可避免于多重的次载波间发生信息互扰(crosstalk)。



《》
《》

正交分频多任务调变系统是利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来免去接收机须对信道分散(channel dispersion)现象做延迟等化(delay equalization),同时也辅助接收机的同步(synchronization)机制。循环前缀是将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OFDM symbol)波形的末段部份复制并串接到符元的前端,其长度是约略大于信道的延迟延展(delay spread)。有了循环前缀的安排则可抑制符元间干扰,此外由于符元前后是重复的两段波形,则可以被接收机利用做为同步调整的应用。


正交分频多任务的系统是利用逆向快速傅利叶(IFFT)来产生数字的讯号,一个逆向快速傅利叶的点数若为N则在频域(frequency domain)上有N个次载波的符元且次载波相互间的频域间隔为1/(N(t),其中取样周期为(t,经过逆向快速傅利叶运算后会产生一个N(t的时域(time domain)波形。一个完整的正交分频多任务讯号符元含有N+L个取样数据,如(图二)所示,其中包含N个逆向快速傅利叶所产生的数据及L个循环前缀。接着经过数字限频滤波器(pulse shaping filter)后再由数字转模拟单元(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合成为连续的模拟讯号并透过射频的电路经由天线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方面则是发送端的逆向讯号处理,数字讯号经快速傅利叶(FFT)解调后即可取得原先所传送的位串流。一个正交分频多任务完整的系统架构图表示在(图三)。



《图二 正交分频多任务系统》
《图二 正交分频多任务系统》

《图三 正交分频多任务传收机系统架构图》
《图三 正交分频多任务传收机系统架构图》

接收机同步的问题与信道效应

在一般通讯系统中有两个同步的问题必须去处理:一是取样同步(timing synchronization)、一是载波同步(carrier synchronization)。取样同步的问题发生在发送机(transmitter;TX)与接收机(receiver;RX)之间的取样频率(frequency)与相位(phase)有误差,换句话说就是发送机的数字转模拟单元与接收机的模拟转数字单元(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之间的取样频率与相位有误差,如(图四)所示。若接收机的取样回复(timing recovery)机制未能达到理想的取样时基(jitter)要求,则会造成讯号的讯杂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下降,进而提高了位错误率(bit error rate;BER)。


《图四 取样同步的问题》
《图四 取样同步的问题》

在同调(coherent)的通讯系统中,基频(baseband)的讯号则会经过发送机的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单元或射频(radio frequency;RF)单元做升频(up convert)的动作,也就是经由载波(carrier)做频率调变(modulation)后再传送到信道之中;而在接收机方面则将接收到的通带(passband)讯号由接收机的中频单元或射频单元做降频(down convert)的动作,也就是经由载波做频率解调(demodulation)后以取回基频讯号再交由后端的基频讯号处理单元做进一步的讯号处理。


在发送机与接收机两端之间的升频与降频处理都必须各别仰赖一个局部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因两端起动(power on)时间不定会造成振荡器的相位误差之外,由于温度、噪声或制程变异的影响会使得这两端的局部振荡器有频率的误差,而这都会造成接收机收到的讯号在讯号星座(signal constellation)上旋转,如(图五)所示,使得讯号的讯杂比下降同时也提高了位错误率。而在正交分频多任务的通讯系统中,接收机收到的时域讯号会经由快速傅利叶处理后转变为频域上的讯号,此时取样同步与载波同步的问题将会对每个次载波造成不同的影响使得同步的问题更为复杂化。


《图五 载波相位误差及频率误差时所接收到的讯号星座图现象 ((:传送,(:接收)》
《图五 载波相位误差及频率误差时所接收到的讯号星座图现象 ((:传送,(:接收)》

此外正交分频多任务的通讯系统还必须额外做一个同步的回复机制:符元同步(symbol synchronization)。在发送机端将连续的位串行分配给N个次载波后,以一整个数据区块(block)一次同时做N点逆向快速傅利叶运算以产生N点的时域取样数据,再加上L点的循环前缀形成一个完整的正交分频多任务讯号符元,接着再经过平行转序列(parallel to series;P/S)的处理,如图二所示,如此不断的重复动作以形成无数个连续的基频讯号如下:


@内文在式子中的Xn,k是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上第k个次载波的符元,且以复数的形式表示;Tu是快速傅利叶的区段时间,Tg则是循环前缀的区段时间Ts=Tu+Tg;fk=k/Tu,取样周期T=Tu/N。


而在接收机前端则必须透过符元同步的机制以找出连续讯号波形中快速傅利叶区块(FFT window)的起始点,再经过序列转平行(series to parallel;S/P)的处理,接着将循环前缀去除并透过N点快速傅利叶以一个区块接一个区块的运算来解调出原本所发送的位串流。由此可知,一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的通讯系统若应用在无线传输时则必须同时解决三个同步的问题;若是应用在基频传输系统如数字用户回路,则可免去载波同步的机制。当同步的问题都被理想的达成时,则接收机收到的基频讯号如下:


《公式三》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四》

(公式四)为具多路径衰减的无线通信信道模型,而w(t)(时间函数)为可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在讯号传输过程中假设信道在一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传输过程为静态(static)或半静态(quasi-static),则讯号在经快速傅利叶运算解回后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中的第k个次载波讯号如下:


《公式五》
《公式五》

其中Hn,k为信道转换公式(channel transfer function;CTF)在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中的第k个次载波频率位置的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此即为信道在频域上对每一个次载波各别造成振幅及相位的影响,理想上可视为平坦(flat)的响应,而这也是多载波调变系统优于单一载波在面对信道做等化(channel equalization)处理时硬件复杂度的地方。接下来就针对各种同步问题与信道效应对接收机在解调次载波时所造成的影响做更深入的探讨,而同时会假设其他的影响不存在以简化复杂度。


同步问题与信道效应对接收机之影响探讨

符元同步(Symbol Synchronization)

接收机在做符元同步时若发生m个取样点的误差,接收机收到的基频讯号如下:


《公式六》
《公式六》

其中必须达到mT<Tg,否则会造成次载波间的载波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而m为整数且T为取样周期。讯号经快速傅利叶解回后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中的第k个次载波讯号如下:


《公式七》
《公式七》

由此可知,讯号经快速傅利叶后所得的次载波将会造成讯号星座旋转的现象,且旋转的角度会依次载波编号由0度到2mπ(N-1)/N度呈线性递增的误差旋转,如(图六)所示为64点快速傅利叶的例子。


取样同步(Timing Synchronization)

若接收机取样有频率及相位的误差时,接收机收到的基频讯号如下:


《公式八》
《公式八》

其中|l|<0.5,并且接收机以(1+()T为新的取样周期。讯号经快速傅利叶解回后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中的第k个次载波讯号如下:


《公式九》
《公式九》

首先,假设取样频率误差为零((=0),亦即接收机只有取样相位的误差(|l|<0.5),则透过上式可以发现,除了载波间干扰为零之外,上式则可简化如下:


《公式十》
《公式十》

由此可知,讯号经快速傅利叶后所得的次载波将会造成讯号星座旋转的现象,且旋转的角度会依次载波编号由0度到2lπ(N-1)/N度呈线性递增的误差旋转,会类似图六所示,唯误差值最大值(k=N-1)会小于(,符合先前|l|<0.5的假设。另外当接收机取样的初始相位误差为零(l=0),且仅存在取样频率误差时,则讯号经快速傅利叶解回后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中的第k个次载波讯号如下:


《公式十一》
《公式十一》

由此可知,讯号经快速傅利叶后所得的次载波除了讯号星座旋转的现象外,每个次载波的振幅也会受到改变,同时次载波间会有载波间干扰。然而,以目前的半导体电路设计技术而言,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取样误差频率相对于预定取样频率比值可限制在正负数十个百万分之一(ppm)的范围内,接收机因取样频率误差造成讯号讯杂比衰竭量并不会太显著,而真正影响讯号解调后的质量是取样相位的误差。不过,相位是来自频率的积分,在设计接收机时不可忽视取样频率误差的存在。


载波同步(Carrier Synchronization)

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载波频率及相位的误差除了来自局部振荡器不同调外,无线传输信道的都普勒推移(Doppler shift)也会产生载波频率的误差量。若接收机载波有频率及相位的误差时,接收机收到的基频讯号如下:


《公式十二》
《公式十二》

其中载波频率误差为(f而相位误差为θ;(k=NT(f。讯号经快速傅利叶解回后第n个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中的第k个次载波讯号如下:


《公式十三》
《公式十三》

从(公式十三)可以发现,载波相位的误差会对所有的次载波讯号星座造成相同角度(θ)的旋转。而载波频率的误差除了对各别的次载波造成讯号星座不同的旋转外,每个次载波的振幅也会受到改变,同时次载波间会有载波间干扰。虽然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载波误差频率相对于预定载波频率比值可限制在正负数十个百万分之一(ppm)的范围内,但由于预定载波频率在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里都为数个千兆赫(GHz),换言之,要以基频的讯号处理单元来补偿载波频率的误差时,微量的载波频率误差都会造成显著的讯号讯杂比衰竭。


信道效应(Channel Effects)

不同于有线传输信道(wired channels)的特性,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是多变化且不可预测的,而且经统计归纳所得的信道模型是与当时传输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信道模型会根据其变动的行为程度来加以描述,可分为大程度变动(large-scale variations)及小程度变动(small-scale variations)。大程度变动包括讯号强度的路径消退(path loss)及相对于路径消退的变动或称为模糊衰减(shadow fading),后者起因于大型障碍物;小程度变动是短距离或短期间传递时讯号强度的快速变动,起因于多路径传递(multi-path propagation),且在宽带传输系统时会造成频域衰减信道(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正交分频多任务的系统是将宽带的讯号分成多个互相正交的窄频来传输,因此接收机收到讯号时虽受到多路径传递的影响造成频域衰减信道,但在窄带宽的次载波所面对的信道效应则可视为平坦效应,如(公式五)及(图七)所示。


《图七 信道效应对各个次载波的影响》
《图七 信道效应对各个次载波的影响》

结语

在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兴主流调变技术──正交分频多任务进行概略介绍,且对可能产生的同步问题与信道效应对接收机之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后,下一期的文章中将继续为读者剖析传收机架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基频部份电路、模拟前端电路及射频电路架构之选择。


(作者张景祺为台大电机所博士班研究生,汪重光为台大系统芯片中心研究教授)


相关文章
出囗管制风险下的石墨替代技术新视野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iTime专为AI资料中心设计的时脉产生器 体积缩小效能提升10倍
» AMD蝉联高效能运算部署的最隹合作夥伴殊荣
» 意法半导体推出灵活同步整流控制器 提升矽基或氮化??功率转换器效能
» 笙泉与呈功合作推出FOC智慧型调机系统 实现节能减碳
» Nordic上市nRF Cloud设备管理服务 大幅扩展其云端服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G6VTUWMSTACUK7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