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WLAN市场飞向无限未来
无线魅力 引领风骚

【作者: 廖專崇】2002年08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5078】

今年的台北国际电脑展最令人感到安慰的,大概就是WLAN(无线区域网路)市场热度的提升,其实WLAN的市场潜力早被看好,只是因为技术与价格等因素,而停留在高阶应用领域,市场发展也一直未出现具爆发性的成长力道。不过,就Computex期间WLAN产品讯问度,与近来相关消息在媒体上披露的频率看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WLAN绝对是高科技产业的当红炸子鸡。


市场潜力惊人

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价格的下滑,WLAN产品在不景气的2001年中仍然维持二位数的高成长率,今年高科技产业虽未完全脱离景气谷底,不过与去年相较已有相对好转的迹象,所以WLAN产品今年的成长力道较去年更为强劲,根据Cahners In-Stat的预测,2002年全球IEEE 802.11x系列产品市场总产值成长率高达73%,2003年也有36%的成长率;另外,根据Dataquest的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约有4万个地点提供公众网路服务,每年在公众网路中的无线区域网路基地台出货量将达75万台,因此无线区域网路的发展更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而台湾在该领域的表现也相当精采,除了产品在去年底就已经占有全球60%的市场之外,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将占有率提升至80%;至于发展较晚的晶片产品部分,国内相关厂商已经陆续推出产品,预计明年可以成为WLAN晶片组出货第一大国,市场占有率也将一举突破50%。不过较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厂商在该领域中目前除了瑞昱拥有完整的晶片技术之外,其余厂商在技术的发展上还是以基频(BaseBand)与MAC晶片为主,再搭配国外厂商的RF晶片,国内厂商在类比技术上的弱势瓶颈,依旧存在。


技术发展现况

无线区域网路的优点在于,不需广布缆线,并可充分满足行动的需求,在技术的发展上,已逐渐朝标准整合以及提供多媒体、安全机制与服务品质等功能发展,在未来二年内将日益成熟。不论是企业、家庭或是公众网路市场而言,都对短距无线通讯需求殷切,也是带动该产业快速起飞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WLAN产品主流技术有三个,分别为IEEE 802.11b、IEEE 802.11a与IEEE 802.11g,技术原理是利用射频(RF)技术的无线电波来传输资料,使用的频谱是根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所制定的范围来选择,利用的是ISM(Industrial、Science、Medical)免费公用频段,包括工业用的902~928,科学研究用的2.4~2.4835GHz,以及医疗用途的5.15~ 5.825GHz频段。


IEEE 802.11a

802.11a技术是WLAN产品中传输速度最快的(表一),最高速度可达54Mbps,其调变技术为OFDM(正交分频多工)展频技术,传输频段位于5GHz,也因为该频段的相关应用较少,所以干扰问题较少。不过,该频段属于医疗用途,为免干扰气象雷达与卫星通讯,禁止在户外使用,传输距离也只有30公尺,是否能成为下一代WLAN技术主流并不是非常确定。


表一 IEEE 802.11n技术规格
标准 802.11a 802.11b 802.11g
调变技术 OFDM DSSS PBCC&OFDM
频段 5GHz 2.4GHz 2.4GHz
产品推出时程 2002Q4 1999Q4 2002Q2
传输速率 6~54Mbps 2~11Mbps 22~54Mbps
传输距离 30M 100M 100M
※整理 廖专崇

IEEE 802.11b

802.11b技术是目前WLAN领域中最为成熟的技术,虽然传输速度是最慢的11Mbps,不过因为发展的时间较长,产品与技术都相对成熟,目前市场占有率高达85%,其调变技术是DSSS(直接序列展频),传输距离100公尺左右,使用频段2.4GHz,不过由于该频段相关应用很多,所以,容易产生讯号干扰现象是其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IEEE 802.11g

802.11g是802.11b技术的延伸标准,不过该标准的推出历经一番波折,原因在规格订定时Intersil与TI各有所属,Intersil属意OFDM,而TI则拥护PBCC,后来两种调变技术同时纳入规格中,才将纷争解决。其传输距离在使用OFDM调变时,最快可达到54Mbps,传输距离和使用频段都和802.11b标准相同。


国外大厂竞争日益白热

目前WLAN晶片市场大多还是掌握在国外大厂手上,过去几年由于市场规模较小,积极投入的厂商不多,而专注该技术多年的Intersil就成为主宰市场的厂商,市场占有率超过九成。然而随着一、两年来市场逐渐扩张,争食该市场大饼的厂商越来越多,目前全球晶片供应商前三大分别是Intersil、Agere与Atmel,另外,起步较晚的TI最近动作相当积极,还有已经发表产品,短期内就会导入量产的Marvell、Broadcom与Philips等厂商。


在产品的发展上,厂商目前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以802.11b产品为主,Intersil台湾分公司市场开发经理刘宗杰表示,802.11b产品至少还有两年的市场光景,到了2003~2004年间市场可能出现技术主流转移的现象,前两大晶片供应商Intersil与Agere都对于802.11g技术较为看好,Agere台湾区总经理沈明坤指出,该公司今年第四季将推出802.11g的产品。


沈明坤进一步指出,未来的市场发展将走向双频、单晶片的趋势,所以同时具备5GHz和2.4GHz的802.11b/g或802.11a/b/g解决方案,仍可在不同市场与应用上有不同的发展机会。另外,也有厂商将WLAN技术与其他通讯技术的整合,包括WLAN+Bluetooth、WLAN+GPRS或WLAN+56K Modem等应用,不过这需要搭配相关服务与应用,牵涉的层面比较复杂。


在市场的竞争上,近来一连串的杀价竞争,每个厂商都是受害者,市场领导者Intersil更是众矢之的,刘宗杰表示,Intersil希望所有的厂商将竞争的焦点放在技术、效能的推展上,而不是恶性的价格竞争。尽管Intersil还是市占率最大的厂商,但是包括Atmel与TI的低价策略,确实也在短时间抢得不少市场,Intersil的市占率受杀价与产能不足的影响,已经跌到七成以下。Atmel台湾分公司业务经理杨晋铭表示,较晚进入市场的竞争者,为瓜分市场只好以低价作为销售策略,而Atmel为保住市场占有率,在合理的范围内只好做部分牺牲。


国内厂商急起直追

虽然WLAN产品的全球市占率,在国内诸多系统厂商的努力之下,又为我国增添了一个「全球第一」的头衔;然而其关键零组件的晶片组,大多还是掌握在外商手上;不过,国内的IC设计厂商上源与瑞昱,日前相继发表WLAN晶片组,市场预计这将进一步使WLAN产品的成本进一步下降,而带动国内该市场占有率更进一步的提升。


上元是第一个发表WLAN晶片组产品的台湾厂商,其产品以自有的MAC与基频(Baseband)晶片搭配RFMD或Philips的设频晶片,推出完整晶片组产品。而瑞昱除了8月推出的基频与MAC晶片之外,自力研发的射频晶片预计会在年底前发表,是国内第一家拥有WLAN晶片完整解决方案的本土厂商。除了上元与瑞昱之外,益勤与凌翔也计划在今年底推出相关的晶片产品。


结论

技术应用一向是国内厂商的优势,然而研发能力却还是落后欧美大厂一段距离,所以尽管我国在WLAN领域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但是其中利润最高的晶片还是落后于外商,在WLAN的产品中,晶片占产品成本比重36.9﹪,毛利率高达50﹪,其余包括周边、系统与通路部分的获利,都在20﹪以下,所以相较于欧美晶片厂商,国内厂商赚的都还是辛苦钱。所幸WLAN技术门槛不高,相关IC设计厂商也已经积极投入产品的设计研发,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不只在整体出货量是全球第一,而是从上游的晶片产品到下游的系统制造,都是切切实实的第一。


另外,由于国内厂商在类比技术上的劣势,使得相关IC设计厂商以提供处理数位讯号的MAC与Baseband晶片为主,未来的努力方向应致力于射频晶片的开发上。而WLAN市场在迅速成长的近几年,尽管各个规格都有一定的优势,未来的主流标准其实也还未确立,端赖技术成熟的时点,而多元化的应用则是技术成熟相当重要的关键,所以能在短期内发展出越多应用的晶片规格,就越有可能是下一个接替802.11b主流的技术规格。


相关文章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以霍尔效应电流感测器简化高电压感测
以固态继电器简化高电压应用中的绝缘监控设计
以半导体技术协助打造更安全更智慧的车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IG:2028年蓝牙装置年度总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
» 罗姆旗下SiCrystal与意法半导体扩大SiC晶圆供货协议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U7N2HHYSTACUK2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