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PC主流介面横跨CE、直扑DH
SATA、PCIe、USB三强鼎立

【作者: 陳隱志】2006年03月01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7344】

打从90年代开始,资讯业者就已积极尝试跨足到消费性电子领域,如1991年Sun的Green Project(绿色专案,原意在研发STB,之后衍生出Java)、1993年Apple的Newton Message Pad(今日PDA的发想雏形)、1996年Microsoft的Windows CE、乃至1999年的JINI、UPnP等,都是资讯业者尝试用自身原有的优势与熟悉的技术,将市场版图更加扩大的企图表现。


而就在这众多的跨足努力中,PC机内的「组件技术标准」与「组件量产规模」成为极大的延伸优势,成功地将资讯技术打入今日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如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可透过USB埠与PC交换资讯,进而充电,电视游乐器Xbox内具有硬碟,或者是iPod的硬碟型随身听,乃至家用的硬碟型录放影机(PVR)等都是显例。


若更进一步归纳,可以发现PC最具优势的组件标准及技术主要有三:即是ATA、PCI及USB,此三者也是让PC成功跨足CE的三大幕后功臣,直至今日这三项介面仍在不断演化提升,本文以下将对此更深入的讨论。


ATA(AT Attachment或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也称为IDE)从80年代末顺利取代ST506/412与ESDI后,就一直是PC的主流硬碟介面,之后ATA将传输效率提升,成为ATA-2(也称Fast ATA或EIDE),更之后为了支援CD-ROM光碟机与磁带机等抽取式储存装置而拓展成ATAPI,后续有ATA-3(加增SMART机制),以及1997年ATA-4(Ultra ATA/33)、1999年ATA -5(Ultra ATA/66)、2001年ATA-6(Ultra ATA/100)、2002年ATA-7(Ultra ATA/133)等。


《图一 CE-ATA的规格标志,CE所指即是消费性电子,CE-ATA是针对微型硬盘所制订的ATA接口标准。》
《图一 CE-ATA的规格标志,CE所指即是消费性电子,CE-ATA是针对微型硬盘所制订的ATA接口标准。》

到了Ultra ATA/133后,由于平行传输方式已难再提升传输率,因此改行串列传输,此即为Serial ATA(SATA),而在此之前的所有ATA也都概称为Parallel ATA(PATA) ,虽然SATA 1.0早于2000年就订下,但到了2002年才逐渐有实际产品的展露。


SATA规划中有1X、2X、4X的倍速传输,如今已进展至2X(3Gbps),尚未实现4X(6Gbps),技术版本则至2.5,另外SATA为迎合热门的网路型储存设备之需而衍生出External SATA(e-SATA)。



《图二 CE-ATA的实体接口以MMC 4.0记忆卡接口为基础所发展。其接口连接器:ZIF Connector在3x4cm的微型硬盘中显得相当娇小。》
《图二 CE-ATA的实体接口以MMC 4.0记忆卡接口为基础所发展。其接口连接器:ZIF Connector在3x4cm的微型硬盘中显得相当娇小。》

谈论了如此多ATA的发展历程,接着要谈论ATA是如何伸展至消费性电子领域。


首先是DVD,在DVD之前的CD时代,PC所用的CD-ROM、CD-R/RW等碟机,都还有SCSI与ATA之别,原因是CD-ROM最早是以SCSI介面出现,之后迫于ATA的市占实在太高(在90年代中,ATA与SCSI的出货比已是9:1,如今则更悬殊),只好也推行ATA介面的版本(即ATAPI),然更之后的DVD -ROM、DVD-R/RW、DVD+R/RW、DVD-RAM等碟机就不再有SCSI介面版本,一起头即是ATA/ATAPI介面,不再有SCSI版的需要。


简单地说,ATA为了支援消费性电子的CD、DVD而修改演进成ATAPI。事实上这比较像是消费性电子的技术反攻资讯领域,毕竟CD、DVD是先在消费性电子领域运用,之后才转移至PC。但反过来看,今日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却也是使用ATA介面的CD/DVD,如PVR、STB、伴唱机、电视游乐器。


CD/DVD光碟机只是初步,接着是记忆卡,1994年SanDisk以传统ATA介面为基础,开发了Compact Flash(CF)的记忆卡介面,虽然之后又有其他业者提出Smart Media(SM)、Multi- Media Card(MMC)、Secure Disc(SD)、Memory Stick(MS)等记忆卡介面,然至今CF依然是用量最大、最普及的记忆卡,此外1999年IBM发表的Micro Drive微型硬碟也同样采行CF介面(CF Type II)。


《图三 为Acer笔记本电脑的机背》
《图三 为Acer笔记本电脑的机背》

<注:图左为SO-DIMM记忆体扩充槽,图右则是Mini PCI扩充槽,可用来弹性扩充、替换各种网路通讯功能,如Ethernet、WiFi、Bluetooth等>


到了2004年,由于iPod风潮续烧,愈来愈多手持式CE装置使用微型硬碟,虽然多数的Micro Drive都使用CF介面,但也有些业者使用自订的专有介面(如:Cornice),加上CF介面是以PATA介面为基础所发展成,接脚数高达50pin,不利于用在更娇小体积的CE装置中,因此有了新改进提议,以MMC记忆卡介面为基础,再加上SATA的协定技术来发展专供微型硬碟用的新标准介面,此即是CE-ATA,CE-ATA 1.0于2005年3月2日发表,同年9月29日增订1.1版。


因此,ATA技术已延伸到CE产品所用的硬碟机(ATA)、光碟机(ATAPI)、记忆卡(CF)、微型硬碟(CE-ATA)中,且用量仍在续增。



《图四 PCMCIA/Cardbus、ExpressCard/54、ExpressCard/34热扩充卡尺寸比较》
《图四 PCMCIA/Cardbus、ExpressCard/54、ExpressCard/34热扩充卡尺寸比较》

<注:由左至右分别是PCMCIA/Cardbus、ExpressCard/54、ExpressCard/34,ExpressCard无论实体与接脚规格都与PCMCIA/Cardbus不相容,但ExpressCard/54与/34相互相容,且传输率达500MB/Sec,快过典型PCI的132MB/Sec>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CI约在1990年由Intel所发想提案,1992年PCI 1.0发表,1.0版仅能用在电路板上的晶片间连接,1993年的2.0版才能够卡槽化连接,之后有2.1、2.2、 2.3版,最新则是3.0版。


PCI成功取代了高阶PC架构系统的EISA、MCA(IBM专属汇流排),也取代了Apple Macintosh电脑所用的NuBus,更取代了VLB(VESA Local Bus)与传统ISA,并衍生出多种应用需求规格,如笔记型电脑所用的Cardbus(相容并取代PCMCIA),笔记型电脑所用的Mini PCI,低价电脑所用的Low Profile PCI,电信设备用的CompactPCI,嵌入式电脑所用的PC/104-Plus,高阶桌上系统所用的64-bit PCI,热插拔需求的PCI Hot-Plug,以及伺服器所用的PCI-X。


由此可知,PCI的延伸应用非常广泛。不过,PCI在相同时间面临与ATA相同的问题:并列传输难以再提升效能,这迫使PCI也需朝串列方向转化,因此有了PCI Express(PCIe),PCIe不仅效能超越过往的PCI,且功效体质也更强,原因是PCIe融入了许多过去InfiniBand才具备的特色机制(如RDMA),PCIe目前为1.1版,之前为1.0a版,而更强悍的2.0版正在研拟中,2.0版除传输会再翻升外,预计将会有过去高阶运算系统才有的虚拟通道(Virtual Channel)机制。


也因为PCIe(串列型PCI)志在全面取代PCI,所以也相继拟定以PCIe为基础的各类延伸规格,例如用CompactPCI Express取代CompactPCI,用ExpressCard取代Cardbus,用PCIe Mini Card取代Mini PCI,用ExpressModule(过去称为SIOM,Server I/O Module)取代PCI Hot-Plug等,加上PCIe本体规格就足以取代32/64bit PCI、PCI-X,并且也取代AGP,使PCI的所有应用规格都有对应的新接替。


不仅是接替,PCIe还有更远大的超越企图,包括将PCIe技术用于电信交换系统中,为此订立出ASI,或者让PCIe跨出卡槽界限,如同InfiniBand般能以缆线方式连接,此标准称为PCI External Cabling,更甚者是往无线化设想,因此而有了PCIe Wireless Form-Factor,不过上述种种新突破的规格想法,多数都还处在草拟阶段。


谈论了PCI/PCIe的诸多发展后,其在CE领域又是如何应用?答案是用于STB中,且多用在以PC架构为主的STB上,更仔细而言以下列三者较常被运用:Low Profile PCI、Cardbus、Mini PCI。 Low Profile PCI多用于STB的机内扩充槽,Cardbus则多用在记忆卡的外接转换,至于Mini PCI能让制造商更方便、弹性地换替STB的网路通讯功能。


既然PCIe将逐步全面取代PCI,那么CE常用的Low Profile PCI、Cardbus、Mini PCI等也都会换成PCIe、ExpressCard、PCIe Mini Card,不过对CE产品而言,现有PCI的132MB/Sec传输率已相当宽裕充沛,功能上也都能满足,短时间没有太大的诱因换替​​成更先进的PCIe,仅少数重度视讯应用会率先采行PCIe。


《图五 USB OTG的接头与接孔》
《图五 USB OTG的接头与接孔》

<注:为了实现USB装置的直接对传,USB-OTG比传统USB多定义了一个ID接脚,用以辨识装置的主从角色,并因此订出新的Mini USB接头、接孔,接孔有A、B、AB等三型,接头则只有A、B两型,如此是为了避免错接而设计>


USB(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是PC产业中最晚成形的介面标准,但如今却是最兴盛广遍的标准,就连小型电扇、小型照灯、电池充电器等都有USB介面版,其他如录音笔、数位随身听(Apple iPod)、数位相机、个人数位助理(PocketPC)、掌上型游乐器(Sony PSP)等更是不在话下。


USB 1.0发表于1996年,1998年小幅增修成USB 1.1,基本上USB 1.0与1.1无异,多数的应用产品都标写着「相容USB 1.0/1.1」。再两年后USB有了效能与功能上的重大提升,首先是效能,USB 2.0比过去的USB 1.0/1.1快上40倍,达480Mbps传输率,致使许多高传输应用也能改以USB介面实现,如USB外接硬碟、USB电视盒等。


其次是USB-OTG(On-The-Go)与Mini USB,Mini USB是将传统USB接头、接孔更加娇小化,以便更能设计、运用在手持式CE装置上,同时USB-OTG可让USB装置直接互连通讯,过程中不再需要倚赖PC,Mini USB/USB-OTG颁布之初仅支援USB 1.0/1.1,然之后也支援USB 2.0。


外接实线的USB规格发展到USB 2.0、USB-OTG阶段已至相当理想,进一步的是朝无线化发展,且以超宽频(Ultra-Wideband;UWB)技术为基础来实现,业者以MBOA的UWB技术提案:MB-OFDM为基础发展出Wireless USB(WUSB),1.0版于2005年5月12日发表。


WUSB与USB相同,最高可接127个装置,在3m距离内可达480Mbps(与USB 2.0相同),另外在10m距离内也仍有110Mbps,不过WUSB毕竟刚起步,目前尚不多见,加上MBOA的UWB技术提案并未获得IEEE通过,IEEE又解散UWB制订小组,使UWB、WUSB的推行都蒙上些许隐影。


发展完无线版后,向来只用于外接用途的USB也开始反攻内接介面,2005年11月9日发表Inter-Chip USB 0.9版,但也距1.0正式版不远,Inter-Chip USB具有原先USB 2.0的多项优点,如今转战电路板层级(Board Layer)的介面用途后,势必与多年来的传统串列介面(如I2C、SPI、Microwire等)进行一番拉拔相抗。


接着来谈论USB在CE领域的发展,事实上前述的Mini USB/USB-OTG正是为CE产品所订立,不需要PC的介入就可行使装置资讯互传,然除了Mini USB/USB-OTG外,就连传统USB也已被CE产品大量运用,例如Sony PlayStation 2、Nintendo GameCube、Microsoft Xbox/Xbox 360等电视游乐器都有提供传统USB埠,甚至STB或部份DTV/HDTV也都具备,且即将推行的WUSB也期望能通跨3C地运用。


《图六 目前Wireless USB过渡、变通升级方式》
《图六 目前Wireless USB过渡、变通升级方式》

<注:现有的USB主端(多指PC)可以透过HWA(Host Wireless Adapter)的转接而变成具有Wireless USB,同样的USB从端(多指PC周边装置)也能透过DWA(Device Wireless Adapter )的转接而变成Wireless USB装置,此为原生Wireless USB未普及前的变通升级、过渡方式>


结语

PC的三项主流介面技术之所以能成功地延伸到CE领域,进而开始倡议DH(Digital Home)数位家庭理念,除了在连接器之类等实体组件上有大规模生产的量价均摊优势外,另一个优势来自于介面协定的相容性,即便ATA、PCI、USB等的实体介面如何转变,其协定多能直接相容延用,至多只要些许调修也依然能适用,大幅减少韧体、软体层面的开发心力,也使过去开发PC用IC的设计公司能快速开发出CE用的IC。


往未来看,此三种介面都将持​​续并存、长存,但将会尽可能摆脱传输介质的相依性,而往更活性换替传输介质为努力方向,例如今日以铜线传输,日后也期望能用光纤传输、电波(无线)传输。


另一方面,此三种介面的实体连接设计将尽可能保持不变,如此才能让优势持续最大化。事实上各业者也确实如此实践,例如串列式传输的SCSI:SAS(Serial Attached Scsi)就放弃自行创研,直接沿用SATA的实体接头、接线,ASI也是以直接取用PCIe的接头、接线来获取成本优势。


<ATA的另一称呼是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不过此缩写容易与程式语言开发工具的整合发展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混淆,因此本文仅用ATA一词。 >


延 伸 阅 读

PC能够长期不在介面上做改良,可能的因素是应用方式集中在低速产品,PC主要的外部输出入周边设备、键盘、滑鼠都是低速的装置,扫描器和监视器限于解析度未提升至相当程度,循序和并行串接埠都可以应付。相关介绍请见「USB介面将发展成3C都接受的介面」一文。

SATA曾一度?厂商所痴迷的存储连接技术,令用户心向神往。 SATA到底是个什么技术?它有什么先进的特性?作为企业级应用,用户如何将它运用到现有的存储技术当中去?本文将从技术特征、发展状况和应用方向等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你可在「SATA技术介绍」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桌上型与笔记型电脑的演进永无止境,事实上,在讨论笔记型电脑或桌上型电脑时,总是会出现更快、更轻巧或 功能更强等字眼。我们总是盘算下次何时为系统进行升级,希望在最快的电脑上让应用程式发挥更大的效能。在「PCI-E专栏:PCI Express省电模式剖析 行动平台决战电池续航力」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市场动态

瑞萨科技(Renesas)推出R8A66597双埠USB主控制器,此低功率装置可嵌入DVD录放影机或建有USB埠的音响设备中,可支援所有USB 2.0规格定义的资料传输速度,包括高速( 480Mbps)、全速(12Mbps)和低速(1.5Mbps),并备有双埠组态和操作温度范围-40°C~85°C的耐温版本,因此亦可应用于汽车电子中的音响和导航系统。相关介绍请见「瑞萨退出耐温-40°C~85°C的嵌入式双埠USB 2.0主控制器」一文。

美商巨积(LSI Logic)宣布将针对通路商推出其小规格的SATA II 3Gb/s MegaRAID介面卡。这款专为高密度、空间有限的机架式伺服器环境所设计的新款八埠介面卡,是MegaRAID产品系列中的最新成员,可为追求低成本、空间受限的储存环境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你可在「LSI Logic推出小规格SATA II 3Gb/s MegaRAID介面卡」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矽统科技(SiS)表示,已整合其SiS756 PCIe晶片组与SiS163无线网路晶片,为PC提供新的无线网路平台选择。 SiS756是专为超微(AMD)Athlon 64FX设计,支援PCI Express x16介面,可提供8GB/s资料双向传输频宽;而802.11b/g的SiS756则支援MAC与基频发射晶片(BBP),提供54Mb/s双向传输速率。在「矽统发布整合WLAN的AMD PCIe平台」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文章
PCIe传输复杂性日增 高速讯号测试不可或缺
PCIe 7.0有什麽值得你期待!
PCIe桥接AI PC时代
USB供电5.8 GHz RF LNA具有输出电源保护
选择USB转接驱动器的须知三要点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IG:2028年蓝牙装置年度总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
» 罗姆旗下SiCrystal与意法半导体扩大SiC晶圆供货协议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TDSU3C4STACUKQ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