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挖掘车用电子的无限商机
 

【作者: 鄭偉良】2005年09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814】

拎着由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为时尚领导品牌LV设计的樱桃包,穿着Jil Sander为PUMA设计的翻舌足球风休闲鞋,前往带有摇滚气息的古典音乐会途中,先在便利商店跟Kitty猫说Hello,跨界合作的范例生活中俯拾可见。如今,这股风潮吹向两个看似无太大交集的汽车业与电子业。


随着3C电子产业进入成熟期,需求力道停滞不前,台湾代工业者纷纷陷入削价竞争泥淖,导致毛利率降低,为了永续经营,纷纷寻找下一个商机。同时,全球汽车市场的需求朝向多样化、客制化;传统的机械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拥有一辆具有安全、环保、舒适性能汽车的渴望。车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正是电子资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大利基,不仅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成为吸引世界各国科技厂商争相投入的明星产业。


车用电子商机庞大

当IT厂商面临毛利率保卫战,以及消费性电子产业担忧产品汰旧换新速度过快的危机之际,汽车电子化所带来的庞大商机正引起热烈讨论。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2004年车用电子的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224.61亿美元,是两倍于台湾厂商熟知的笔记型电脑产业的​​全球市场规模,约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市场规模中最大的半导体产业的五成六,如(图一)所示。而且到2006年,仍有约220亿多美元的成长空间,如此惊人的市场规模,自然引来各家厂商的垂涎。


《图一 车用电子全球市场规模》
《图一 车用电子全球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Gartner 2005/03;Strategy Analytics 2004/10;拓墣产业研究所整理,2005/06>


(图二)列出全球十大汽车零组件厂商的集团营收,龙头厂商德国博世(Robert Bosch GmBH)在2004年创造出约485亿美元的营收,较全球电子零组件大厂鸿海精密的一百多亿超出约三倍之多。可以想像的是,倘若鸿海进军汽车零组件,并取得领导地位,那营收规模将是相当惊人。


《图二 2004年全球前十大汽车零组件集团营收》
《图二 2004年全球前十大汽车零组件集团营收》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拓墣产业研究所整理,2005/06>


汽车电子的应用范围

高科技产业与汽车工业的结合带领人们走向另一全新时代,应用电子化及数位化技术实现人们和社会对于拥有一辆节能、环保和多功能汽车的期望;同时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更完美的性能表现,更佳、更舒适的乘坐经验、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在封闭的空间内更可创造出高附加价值的生活。现今汽车70%以上的创新功能都来自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已经涵盖所有系统。一般而言,车用电子产品归纳为两大类:电子控制系统(Electronical Control Systems)或车载汽车装置(Electronical Devices)。


电子控制系统

(图三)勾勒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由感测器(Sensors)、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和驱动器(actuator)等零组件组合而成,配合撘载在车上的机械系统使用,并利用电缆或无线电波互相传输讯息,即所谓的「机电整合」,因此与汽车性能有直接的关系。电子控制系统通常与动力系统(Powertrain)、底盘系统(Chassis Systems)和车身系统(Body Systems)下的子系统融合,且因应各子系统的功能,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车用电子产品。


《图三 电子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图》
《图三 电子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图》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拓墣产业研究所,2005/06>


动力系统(Powertrain)

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系统(Transmission)、引擎系统(Engine Management)、节流阀系统(Throttle Control)、定速巡航系统(Cruise Control)和交流发电机(Alternators)。它对汽车的重要性就如心脏对于人,这是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之车辆工业核心关键技术,是动力、安全、舒适等所有性能表现能否顺畅发挥的基本要素。电子技术的应用可降低能源损耗,减少污染,同时提高汽车动力,增加驾驶舒适性。


底盘系统(Chassis Systems)

若动力总成是汽车的心脏,那底盘系统就是汽车的中枢神经。透过底盘系统下的三个子系统,分别为悬吊系统(Suspension system)、煞车系统(Brake system)和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反应路面状况,影响乘客乘坐舒适性、驾驶人对车辆操控性和加速性。应用电子技术,不仅可改善车辆行驶颠簸路面上的稳定性,还可以使驾驶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处于全面的受控​​状态。


车身系统(Body Systems)

车身系统内的电子设备主要环绕于行车安全性、防盗性和舒适方便性。安全气囊(Airbags)、碰撞警示与预防系统(Collision Warning and avoidance system)、疲劳监视系统(Drowsiness Monitors)、夜视系统(Night Vision)、胎压警示系统(Tire Pressure Warning)、照明系统(Lightings) 、自动雨刷系统(Rain Sensitive Wipers)等均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的慨念所设计。藉由智慧型启闭系统(Keyless Entry)、晶片防盗系统(Immobilizers)、警报器(Alarms)等来强化汽车防盗性能。利用智慧型后视镜(Electric Mirrors)、电动窗(Power Windows)、电动门(Power Doors)、电动座椅(Power Seats)、气候控制系统(climate-control system)等增加驾驶人和乘客乘坐的舒适和方便性。


车载电子装置

车载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可单独使用的电子装置,较不会影响到汽车的运作。而且为了方便驾驶者操控,通常是位于驾驶资讯系统(Driver Information)。


驾驶资讯系统负起传递车辆状况的讯息,还是车内的乘坐者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让汽车不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驾驶人可透过行车电脑(Trip Computer)和电子仪表板(Instrument Clusters)即时掌握车辆最新动态;多媒体系统(Multimedia System)丰富驾驶人开车的时间;并且透过导航系统(Navigation &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s)指引正确的路径到达目的地;车用行动通讯(Communication)则保持和车外顺畅联络管道。


《图四 车用电子产品》
《图四 车用电子产品》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拓墣产业研究所,2005/0>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动向

目前大多数人谈论的车用电子仅止于汽车本身性能的提升,下一代的汽车将会融入于智慧型运输系统中。交通部运输研究所对智慧型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所下的定义是──ITS系藉由先进之电脑、资讯、电子、通讯与感测等科技的应用,透过所提供即时资讯的沟通与连结,以改善人、车、路等运输次系统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增进运输系统之安全、效率与舒适,同时减少交通环境冲击之有效整合型运输系统。整体而言,发展ITS旨在运用先进科技于运输系统,使有限的运输资源作最有效的利用,以增进「行」的便利,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而在ITS的架构下,结合通讯(Telecommunications)及资讯(Informatics或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telematics资通讯技术将是一项重要应用。


过往,汽车只是一个单独个体的角色,是资讯传输链的断层地带。 Telematics整合车上各个独立运作的电子系统,并且结合网路技术、资讯系统技术、消费性电子技术等,透过后端服务中心撷取资讯,为驾驶人及乘客提供适时化、位置化、个人化的应用服务,营造车用空间成为个人化的行动空间、达到移动资讯平台的目的。如何在移动过程中,提供更多附加价值满足驾乘者的需求,让生活更便利,俨然成为车厂新的中心思想。这些加值服务不仅可为车主的生活增值、延长产品的价值寿命,也是一个大好机会让汽车制造厂从「制造导向」转为「销售导向」及「服务导向」。藉由移动价值链(Moving Value Chain)全新概念的提出,裕隆有效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并打造了同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是台湾制造业转型的新典范。


台湾电子厂商的市场机会

台湾汽车市场腹地狭小,经济规模也不够大,要发展车用电子,迈向国际舞台是必然的趋势。但国际车厂与其协力厂商之间大多已经形成封闭性的中卫体系。不过,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下,正开启了三道机会之门,可让台湾车用电子厂商与国际车厂或零组件厂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台湾车厂大门已开

无论台湾车厂的生产、行销管理能力再突出,欠缺新车设计开发的能力,始终都只是技术母厂在海外的一座地区性生产工厂。一旦彼此关系发生变化,营运就会陷入危机。也因此,为了降低对母厂的依赖度,台湾汽车制造厂纷纷发展车用电子。奈何对于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不足,势必要借助台湾电子​​厂商。


但是,台湾汽车市场已趋于成熟,近几年来国产汽车生产量都维持在三十至四十万台左右,如(图五),市场规模对动辄月出货量上千上万的电子厂商自然缺乏吸引力。不过,对于刚进入车用电子产业的电子厂商,与台湾车厂合作不失为一个累积经验的好机会,若是共同研发出的产品够优异、价格够竞争,还会被台湾车厂推荐至其技术母厂,站上国际舞台。



《图五 台湾历年车辆生产台数》
《图五 台湾历年车辆生产台数》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车辆工业同业公会;拓墣产业研究所,2005/05>


向中国大陆前进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到销售放缓,价格下滑速度过快的严峻形势,短时间内已呈现高度饱和的状态。即便如此,根据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研究,大陆每千人仅拥有八辆汽车,相较美国的九百四十辆及西欧近六百辆,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加上中国经济仍在高速成长,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如(图六)。几乎所有的主流轿车制造商都有雄心勃勃的扩厂计划,而且也加快零组件本土化的速度,冀望能够降低整车成本来提高中国市场甚至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为整车厂提供有利保障。


《图六 2004~2012年全球各地区汽车需求量成长率》
《图六 2004~2012年全球各地区汽车需求量成长率》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Autofacts 2005/Q2>


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车用电子在中国也进入到一个跳跃式成长期,一般必经的路程,在中国是可以省略,直接以合资企业的技术与世界接轨。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外的车用电子厂商占有中国70%以上的市场,即使是剩下的30%,还有很大一部份是合资公司把持。也因此,中国本土的车用电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有研发能力的厂商弥补技术空洞的缺口。落后国际先进技术水准至少十年的中国本土车用电子厂商一直向往能借重台湾电子业上、中、下游完整体系的优势,共同研发出属于中国人本身的产品,挑战国际大厂。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台湾电子厂商可以参与每一个步骤,不用再闭门造车。


朝美国发展

一般预估,2005年美国汽车市场仍会保持兴旺,销售状况会比2004来的好。虽然总体汽车市场情况乐观,但对于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却不见得是个好消息。过去几年来,美国市场不断遭受到亚洲汽车公司侵蚀,本土汽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根据Autodata Corp的统计,2005年的前五个月,通用汽车的市占率从2004年同期的27%降至25.4%,福特汽车从18.8%滑落至17.9%,而亚洲汽车公司则是从34.3 %提升至36.5%。戴姆勒克莱斯勒是唯一市占率有增加的美国汽车公司,从13.3%到14%。 2005年第一季,通用亏损11亿美元,创下十三年来的纪录。福特整季度获利从2004年同期的19.5亿美元下降至12.1亿美元。


美国汽车制造商获利不佳的表现,连带拖垮旗下的第一阶协力厂商。在营收大幅萎缩的情况,部分一阶协力厂商已被逼申请破产保险或宣布破产保护。原本基于品质与售后服务考量,还有屈服强势工会的因素下,过去都优先选择美国本土制造的零组件。不过,在陆续出现财务危机,这些美国各大车厂及一阶零组件厂为了求生存获利,已有充分理由说服工会,改以降低采购成本为首要考量,为海外地区的汽车零组件厂商创造进军美国OE市场的机会。


结论

毫无疑问地,车用电子业将是带动汽车产业与电子业成长的另一动力。过去科技不断进行着「空间电子化革命」,先是办公室、客厅,然后是每个人的口袋,接下来会是「汽车」这个活动空间。同时,有了电子业的协助,汽车性能得以提升,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配合车厂同步开发

由于台湾的电子产业结构完整,上、中、下游体系密切配合,产业供应链完整。在丰沛资源的奥援下,台湾车用电子产品之技术发展将可获得强而有利的支持。加上台湾电子产业向来以创新、成本控制及生产速度和弹性闻名世界,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可为车厂提供另一成本降低的选择。过往鲜少交集的台湾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因车用电子的兴起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欲跨入车用电子领域之台湾电子厂商需加强本身对汽车技术要求和原理的了解。消弭台湾电子厂商与车​​厂在车用电子产品上研发的差异点最直接的方式是双方携手合作,共同研发符合驾乘者需要的产品。


必须融入汽车产业

大多数人看汽车产业都认为汽车厂是一封闭且保守的体系。然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汽车产业之所以封闭,也是为了能制造出符合消费者对于汽车这一产品的高品质要求,当然得慎选配合之协力厂商,能力堪虞的厂商如何保障你、我的生命安全。且汽车产业在保守环境中,却创造出足以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卓越生产模式。


台湾电子厂商跨入汽车零组件产业的最大障碍不是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在于思维模式。车用电子是将汽车零组件电子化,弥补机械功能的不足,让产品的性能表现更加完美。正确思维应是,车用电子不是一独立产业,而是隶属于汽车产业下的次产业,所以,要跨入车用电子领域,了解汽车这项产品的设计逻辑与这个产业的运作模式是一门必修的功课。如果只是片面以市场规模来判定投资价值,忽视产业与产品之间的特性差异,难免会误入诱惑之网。也因此,台湾电子厂商不仅要学着尊重汽车产业长久以来的生态,还要融入汽车制造商的体系,更要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如此,方能让自己站在致高点,?望整个世界。


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非常可观,但其涵盖之技术范围极广,衍生而出的产品繁复,资金回收的时间漫长,这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由政府出面整合作产业分工,才有希望打造另一个兆元产业。然而,政府对于车用电子发展的蓝图却迟迟未勾勒出来,造成车厂与台湾电子厂商各自发展,资源无法相利用的窘态。


相较于对岸,2004年出炉的《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明文指出国家将支持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深圳、重庆、大连等城市的地方政府也都将车用电子行业列为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提供国家资源和资金,重点扶植相关企业克服种种障碍,积极抢食这块大饼。另外,车用电子这块领域是全球电子厂商都注目的焦点,但台湾车用电子厂商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游击战方式,独立对抗国际大厂。此时、政府是否应仿效中国站出来扮演推手,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整合、奖励台湾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协助厂商切进这领域,不让国际大厂专美于前? (作者为拓朴产业研究所IA研究中心研究员)


延 伸 阅 读

根据日本电子资讯技术产业协会统计,2003年全球汽车对于半导体的需求高达140亿美元,比2002年成长19%,至2007年将达209.1亿美元。 iSuppli也指出,在2008年以前,全球汽车业对晶片的需求量将增加至245亿美元。相关介绍请见「 车用半导体 门槛高挑战大 可靠度要求严苛 品质为基本条件」一文。

全球汽车市场的需求朝向多样化、客制化,车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逐渐成为电子资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大利基,同时为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你可在「 寻找3C之后的下一个C风潮 车用电子将为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汽车产业向来被称为「火车头产业」,具有带领国家经济指标的重大意义。在汽车与资讯正在逐步兼容的时间点上,横扫全球资讯产业的台湾自然不能缺席,IT与控制系统是台湾在车用电子的两大利基。在「全球汽车电子重炮 将有赖台湾军火补给」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市场动态

日本汽车工业会日前公开了日本国内汽车需求的2004年度估算和2005年度预测。预计2005年度将达593万5000辆,为上一年的101.9%。具体来说,注册车达410万辆(为上一年的103.7%),轻型四轮车达183万5000辆(为上一年的97.9%)。相关介绍请见「日本汽车工业会发表2005年度国内汽车需求预测」一文。

全球最大汽车电子半导体供应商飞思卡尔宣布,由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的成长率在未来几年将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长,高于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11.1%的成长。你可在「 中国车用半导体每年成长20%」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裕隆集团执行长严凯泰号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仁宝电脑董事长许胜雄等电子巨子,将和裕隆合组新公司,共同推动IA整车计画,开发新车和汽车电子零组件。在「严凯泰号召电子业 推动IA整车计画」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文章
汽车乙太网路中的故障排除
安全的乘车体验仰赖安全防护
记忆体测试与 ISO 26262的关联性
新耐硫化晶片电阻器可提升应用装置长期可靠度
车用电子的安全与人性化设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E Ink元太彩色电子纸Spectra 6获SID最隹显示科技奖
» 友达Micro LED技术再突破 SID展出创新应用产品
» R&S在关键通信世界CCW 2024展示测试方案 协助成功过渡至任务关键宽频通讯
» Nordic上市nRF Cloud设备管理服务 大幅扩展其云端服务
» 是德科技成功验证符合窄频非地面网路标准的新测试案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E7AYHNE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