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PFC高效率LED整流器設計概論
LED背光與照明技術專欄(3)

【作者: Michael Weirich】   2009年07月08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4737】

隨著大功率LED的運用不再侷限於特定的環境,而是越來越頻繁地用於主流照明應用中,例如需要100W或以上功率級的街燈及類似應用,安定器必須具有低諧波電流、高能效和小尺寸等特性。



本文將探討的安定器就是這樣的示例,輸出功率高達200W。該安定器主要由截然不同的三級組成:首先是前級EMI濾波器和整流的功率因數控制器;其次是基於LLC拓樸的直流-直流(DC-DC)轉換器;最後是三個開關模式電流源。



這個設計如下所述,能夠驅動大約105個功率LED,總體效率達90%。PFC 和 DC-DC的效率更是接近95%。



功率因數校正


功率因數校正(PFC)前級調節器一般以升壓拓樸來實現,並採用在臨界傳導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也稱為邊界或轉移模式)下運作的PFC控制器。對於最大150到200W的功率點,這被視為最高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在臨界模式下,流經升壓電感的峰值電流受到嚴格控制,與瞬間整流輸入電壓成正比。不過,在關斷時間內,該電流降為零;當檢測到這個過零點(即電感去磁)時,下一個開關週期便會啟動。一如所見,平均電感電流與輸入電壓變化成正比,而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結果。



PFC控制器在電壓模式下運作,MOSFET的傳導時間至少在一個電源線半週期內保持不變。導通時間保持不變,利用基本差分公式dI/dt=V/L,便可以很容易獲得與輸入電壓變化成正比的峰值開關電流。接著,透過調節MOSFET的導通時間來感測和調整升壓轉換器的輸出電壓。電壓模式與電流模式相反的優點,是無需為產生參考信號而感測整流輸入電壓,這樣就簡化了控制器本身,並減少了元件數目。臨界模式的一大優勢是,能夠在下一個開關週期開始之前感測升壓電感的去磁,使MOSFET零電流導通。因此開關損耗相當低,效率也很高,尤其是因為整流二極體的反向恢復不成為問題。但另一方面,峰值輸入電流比連續傳導模式(CCM)PFC的為高,並可能使EMI濾波器變得更複雜。



圖一所示為PFC及輸入級的示意圖。當應用設備上電時,C96經由R93a 和 R93b充電。當IC91達到啟動電壓,正常運作就會開始。這時,MOSFET的柵極會經過電路R96、D98和R99,使MOSFET得以快速關斷和較慢導通。由於對大電流和大電感元件的輸入要求,無法利用單個小尺寸磁芯來實現,所以升壓電感包含兩個不同的電感。為了獲得逐一脈衝過流保護,在控制器的CS輸入端對經過MOSFET的電流進行監控。輸出電壓被分壓器R910a & b及R911調節,並饋入晶片的誤差放大器,後者通過與COM引腳相連的網路被頻率補償。誤差放大器的輸出因此就決定了MOSFET的導通時間。通過監控電感之一的次級線圈上的電壓(饋入ZCD輸入)來檢測電感的去磁。在正常運作期間,控制器的電源也來自次級線圈,並被電路R94、C913、ZD91 和 D90所整流及限制。電阻91決定MOSFET的最大導通時間,使其小於滿負載所需時間和最小輸入電壓。R92的用途是利用輸入電壓對導通時間作進一步調節,以改善總體諧波失真(THD)。



如上所述,PFC預調節器產生400V的DC輸出電壓,然後饋入DC-DC控制器。




《圖一 200W DCM 電壓模式 PFC的示意圖》




隔離DC-DC轉換器


如前所述,獲得高效率的一個好方法是減小開關損耗。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是高功率密度,就應該選擇磁性元件是雙面磁化的拓樸結構 (及半橋或全橋拓樸)。降低開關損耗通常透過零電流和/或零電壓開關來達成,而零電流和/或零電壓開關可利用諧振電路完成。這種帶簡單LC諧振回路的轉換器存在一些缺點,下文會詳細闡述。因此,更好的選擇是一種被稱為LLC串聯諧振轉換器的結構。圖二的左圖就是這類轉換器的簡單示意圖。




《圖二 LLC轉換器(左)的簡單示意圖及其等效電路》




MOSFET Q1和Q2被兩個占空比幾乎達50%、頻率可變的互補方波訊號所驅動。在半橋拓樸中,低端和高端柵極訊號之間必須有一個很小的死區時間,以防止交叉傳導。這樣產生的方波訊號被饋入到由Lr、Cr和變壓器磁性電感Lm組成的諧振網路中。如下所示,Lm上的電壓幾乎是正弦曲線。該電壓被變換、整流、濾波,再饋入負載RL。到目前為止,該轉換器看起來很像標準LC諧振轉換器。然而,在LLC轉換器中,Lm比通常情況下小得多,與Lr在相同數量級,因而把諧振網路的特性從原來的第二階變為第三階。為了簡化諧振回路特性的深入分析,可把負載和整流器轉換為變壓器初級端的等效負載阻抗Rac。從圖二右邊的等效原理圖可見,等效負載與變壓器的磁性電感並聯。



圖三所示為增益與頻率的典型關係圖,電路參數如下:Cr=22nF、Lr=100μH、Lm=500μH、Rac取200(綠色)和2k(黃色)之間的不同值,即Q=0.033 .. 0.33。




《圖三 LLC網路在不同Rac值下的增益(dB)》




這圖三強調了LLC網路的兩個重要特性:




  • ●在 0時的電路增益總是一致的;



  • ●在 0 附近相當大的頻率範圍內負載相關性很小。





上面提到的第二點很重要,表明在這裡負載阻抗的改變不會像傳統LC串聯諧振轉換器那樣造成開關頻率的大變化。當從滿載到輕載時,後者可能出現十倍甚至更多的頻率變化。這麼大的頻率範圍很可能導致EMI問題。



實際波形的時域分析顯示,當運作頻率大於P.時,MOSFET導通時可實現零電流開關。即使滿載時Q值在0.2~1之間,這種傳遞的頻帶也相當窄,足以假設電流以基波為主。因此,在LLC轉換器的分析和計算中,一般用基頻正弦元件取代驅動方波。非常有趣的是,兩個MOSFET互換電流量中,相當大一部分是浪費的,這使得這些電流負載遠遠高於硬開關轉換器中的。此外,在諧振轉換器中選用帶快速恢復體二極體的MOSFET 比較理想[1]。




《圖四 400VDC→200VDC隔離轉換器示意圖》




參考文獻[2]詳細闡釋了LLC轉換器的原理和設計過程。其應用說明描述了如何把變壓器的洩漏電感用作諧振電感 Lr。雖然這種方案無需額外的電感,但必然加大變壓器的尺寸。要獲得所需的4 ..10 Lm/Lr 比值,變壓器尺寸只能變大,而且初級和次級線圈的耦合也鬆散。另一方面,大功率LED安定器的理想高度遠低於20mm,因此不得不使用EFD型變壓器和一個外置電感Lr。



圖四顯示了DC-DC轉換器的原理示意圖。該元件圍繞整合式LLC 控制器模組而設計。這個模組包含了一個帶精確CCO的控制器、一個高壓柵極驅動電路和兩個帶快速恢復體二極體的MOSFET。



該模組的啟動電流由PFC電源提供。當達到啟動電壓時,該元件便開始以R107決定的頻率運作,然後,由於不久之後C107開始充電,頻率斜坡下降至由C107決定的額定運作頻率(軟啟動)。



LLC電路由L101、TR1以及C102a與b組成。在次級端,轉換的電壓被D201~D204整流、被C201濾波。接著,透過D201、R201、C201和D206產生第二個更低的輸出電壓。



R204、C202、R207等以及OC1可構成反饋回路,使輸出電壓穩定。光耦合器的BJT連同R104組成一個與R105並聯的可變電阻,這個電阻值決定最小的運作頻率,並調節頻率。



D105、R108、C105和D102在正常運作期間為IC1通過供電電流。半橋的高端驅動器的供電電壓由靴帶式電路(bootstrap circuit)產生,後者由R106、D101 和C106組成。



流經下方MOSFET的電流由R101測量,網路R102/C102對訊號進行濾波,並饋入CS引腳。該引腳接收到的訊號相對晶片的接地引腳為負。如果該引腳的電平達到-0.6V,半橋被關斷直到下一個週期來臨。如果達到-0.9V,元件就會被關斷(AOCP)。後一種模式被閂鎖,只有在晶片的Vcc降至5V以下後才會復位。



電流源


目前,DC-DC轉換器涉及的這三種同類電源都採用降壓拓樸,並以電流模式PWM控制器為基礎。圖五所示為這些電源中之一的原理示意圖,電感L102的峰值電流通過分流電阻R13被轉換為電壓。這個電壓被輸入到控制器的電流感測引腳,使控制器保持峰值電感電流恒定。R10決定電流感測電平,R7決定運作頻率,在這一應用中大約為70kHz。




《圖五 保持LED電流穩定的電源示意圖》




在實際情況中,如果輸出連接有不同數量的LED,LED電流並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因為占空比和平均電流會隨輸出電壓在輕微變化。但轉換器越是採用CCM模式運作,即L102值越高,電流也就越穩定。在大多數應用中,連接的LED數量根本沒有什麼變化。二極體輸出電壓(也被稱為正向電壓)的變化比較小,電流相當穩定。在最壞情況下,70%的最大占空比時,每個電流源最多可以驅動大約三十五個LED。



---作者任職於Fairchild快捷半導體公司---



參考資料:



  • (1)Fast Body Diode MOSFET’ by Sampat Shekhawat, Power Systems Design Europe, October 2005.



  • (2)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ter Design Using FSFR-series Fairchild Power Switch (FPS™), Application Note AN-4151,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2007.



相關文章
通往智慧城市的大門—智慧路燈和蜂巢式物聯網
使用航位推測法來解決導航的挑戰
視覺系統在汽車行業的進一步應用
醫療設備高效電源管理之高性能設計
智慧型後車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英特爾與Microloops合作開發SuperFluid先進冷卻技術
» [COMPUTEX] 慧榮低功耗SSD控制晶片 釋放PCIe Gen5效能
» [COMPUTEX] NXP技術長Lars Reger:打造可預測的智能自主設備
» [COMPUTEX] 英特爾重新定義運算效能 強化AI PC發展力道
» [COMPUTEX] 美光正式送樣GDDR7繪圖記憶體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C862GQCSTACUKT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