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究竟有哪些網路事業將不支倒地,又有哪些市場可異軍突起,搬上檯面,造成「強強滾」的局面?隨著企業e化的普及所帶來的網路資料量的大幅增長,網路資料中心 (IDC) 商機的成長可期,自然造成了許多企業先後投入 IDC 的熱鬧場面。資策會也持相同看法,預計台灣今年的市場可達 160 億元的規模,未來五年內將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大,而增加四倍以上的商機。儘管前景看好,但想要在眾多競爭著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至於應用層面的商機,歷經這波網路股慘跌的洗禮後,大家都能回歸到更基本的面向,來看待網路未來的發展。例如:思科這幾年來的e化大幅降低了營運成本,使得其他企業也心生仿效,e化的腳步不斷,當然助長了網路產業應用層面的商機。由此可見,網路業不會因此走入「死胡同」,或永遠不得翻身之日,相反地,它所帶來的好處與便利,會讓人更積極地正視,像是HP、Intel、儲存設備大廠EMC等公司,依舊持續每年投資數十億美金作為研發經費,為的就是能搶先一步開發出更新的產品,以搶攻市場占有率。

無論是IDC,或是應用層面領域,我們都同意,「競爭只會愈見激烈」。既然有了高度競爭,合併、策略聯盟的做法,一般預料也將持續擴大,「大者恆大」的趨勢不可避免地將成為網路產業未來的主流。目前,「比氣長」對國內業者來說,是獲勝的最後關鍵,大家想盡各種方式開源節流。捱不住的,到時就會開始進行「瘦身」;再捱不住的,突然宣佈倒閉,或乾脆被合併。所以現在網路人最積極的兩件事,一是「找頭路」,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好頭家,另一個是熟讀勞基法,以備臨時被裁員,還能討回應有的公道。

「實體結合虛擬」幾乎成了現今網路業者的最佳營運模式。至於網路業者究竟能否度過「惡水」,就看今年前半年的表現如何,待市場「汰弱留強」之後,才是網路業獲利的開始,同時好的投資標的自然會出現。想要釣大魚的投資人,還是必須有耐心,才有機會等到魚兒上鉤。(作者吳汶慧為網際先鋒雜誌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