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小小IC卡芯片的无限大世界
 

【作者: 鄭妤君】2003年07月0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7656】

「卡」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上街购物需要信用卡,转账、领现金需要金融卡,工作场所或住宅大楼、宿舍进出需要门禁识别卡,搭乘捷运、公交车等大众交通工具需要车票卡(如台北捷运悠游卡),表示身分、前往医院就诊也需要身分证卡与健保卡;这些卡片从过去至今,多属于磁条式卡片甚至只是纸卡,卡片的功能与可储存的数据量有限、卡片信息的保密性也不佳;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让卡片发挥更大的效能,在卡片里植入芯片的IC卡于焉诞生。


IC卡近年来因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其功能的多样化与便利性,在全球各地的应用愈趋广泛。据市调机构IC Insight的统计数据,IC卡在2001年出货量即已将近22亿张,预计在2005年可成长至53亿张,销售额达94亿3300万美金;以全球各地区市场的需求情况看来,欧洲地区市场占有率为55%,亚太地区为32%,美国则为9%。IC卡的庞大商机吸引IC业者纷纷投入此一市场,其竞争激烈的程度可见一斑;究竟IC卡的魅力何在?IC卡内部芯片的相关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为何?以下将一一深入剖析


IC卡魅力何在?

常见的门禁卡、车票卡、金融卡、信用卡等卡片,仍以传统的磁条卡为主,磁条卡的卡片成本虽低(每张成本约5~6元新台币),但数据容量小(不到1k,约72个英文字),也容易被复制仿冒,让持卡人蒙受庞大损失风险,因此当数据容量大(3k~32k)、安全性高的IC卡问世,尽管每张成本升高至100元新台币,许多发卡单位还是选择将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民众对于IC卡的接受度与需求度也日益升高。


IC卡构造功能简介

IC卡规格与常见的磁条式卡片相同,皆为54mm×86mm×0.76mm的大小,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IC卡拥有一颗或多颗具备内存或处理器(CPU)功能的芯片“心脏”。IC卡的标准功能构造如(图一),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即为储存数据的内存,以及做为数据控管与逻辑运算功能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而内存部分又包括以下三大类:


  • (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记忆容量通常仅有1~4K,内部的数据无法变更或消除,通常用以储存控制程序。


  • (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读取内存):记忆容量约32~128K,


  • 内部储存的数据可高速抹除,且需维持电源供应才能保持;通常用于逻辑运算处理部份。


  • (3)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Programable ROM;可抹除式非挥发性内存):记忆容量4~128K,可利用电流抹除、重写内部储存的数据,用于储存IC卡主要相关数据。



《图一 智能卡标准功能区块图》
《图一 智能卡标准功能区块图》数据源:图片提供:飞利浦半导体

智能卡已成IC卡代名词

目前一般市面上的说法都将IC卡统称为“智能卡”,事实上,根据其内部构造之不同,IC 卡应分为以下两种:一是仅具备内存储存数据功能的记忆卡(Memory Card),一般做为数据保存与身分识别使用,如IC电话卡、预付式消费卡等;另一种即是具备完整内存与微处理器功能,有如微小计算机系统的智IC卡,才可称之为智能卡(Smart Card),包括目前的IC信用卡、IC健保卡、IC金融卡等皆属于此类。


除了记忆卡与智能卡,目前尚有在智能卡的基础上加入键盘、LCD屏幕或供电系统等外围配备的超级智能卡(Super Smart Card),以及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数据储存的64接点记忆卡,皆属于IC卡家族成员,但目前市场需求仍以记忆卡与智能卡为大宗;其中智能卡又因为其功能的多样化与在数据储存上的较高安全性,俨然是IC卡发展的主流类型,且已经成为IC卡的代名词。


小小IC卡,功能无限大

IC卡依其使用特性,还可分为接触式(Contact)、非接触式(Contactless)与双接口式(Dual Interface)三大类;接触式IC卡必须插入卡片阅读机中才能获得电源读写数据;非接触式IC卡则是透过内部天线(antenna)感应外界卡片阅读机发出之无线电波以产生电流,读写内部储存之数据;而双适配卡顾名思义,即是具备接触与非接触式两种特性的IC卡。而根据不同功能需求,IC卡在应用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领域:


个人识别与医疗保险(Personal ID and Health, Insurance)

此方面的应用包括了一般公司行号与学校、研究机构的身分识别证明,还有国内目前已经全面换发的IC健保卡。身分识别IC卡多是用于门禁的管制,以非接触式为主,目前我国的健保卡则是接触式;许多学校与大型研究机构、私人企业,亦有结合身分识别、预付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双适配卡之发行。


金融交易与电子商务(Financial Transactions & E-Commerce)

IC卡在金融与商务领域的应用包括现金提领、转账消费、预付式消费与电子货币包(Electronic Purse)与网络购物等;提领现金与进行交易消费用的金融卡与信用卡,目前仍多以接触式为主,而电子货币包则以非接触式为主,在此一领域中,安全议题与数据的保密性最受到重视。


交通运输(Transportation)

将搭乘捷运、火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大众交通工具的车票卡,甚至高速公路的电子收费系统合而为一,是IC卡在交通运输领域之应用的最大目标;目前国内也已经在大台北地区起始推动智能卡票证整合计划,初步将捷运卡与公交车卡、停车缴费整合,未来亦将在其他县市继续推广。


多种应用的结合是IC卡未来趋势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领域,目前亦有将IC卡中的安全芯片应用在汽车防盗锁、个人计算机身分识别与数据保密,以及与手机结合的上网、行动商务应用等等。而多种应用的结合对于IC卡来说更是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我国政府有意推动发行的“国民卡”,即是希望将个人身分证明、医疗保险、电子货币包等功能合而为一的多功能IC卡。


IC卡芯片市场现况与技术发展趋势

竞争激烈的IC卡芯片市场

IC卡市场由于需求量庞大且成长性看好,吸引许多相关厂商竞相投入,而其中最关键的IC卡芯片制造与设计,各家业者之间的竞争更是十分激烈;目前主要的芯片供应业者包括英飞凌(Infineon)、飞利浦半导体(Philips Semiconductors)、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日立(Hitachi)、三星(Samsung)、爱特梅尔(Atmel)、恩益禧(NEC)等。据市调机构的数据显示,2001年智能卡芯片市场占有率情况如(图二),英飞凌、飞利浦与意法为全球前三大业者,包括内存IC与微控制器IC的整体芯片市占率,分别为38.9%、17.6%与16.0%。



《图二 整体IC卡芯片(智能卡芯片)市场2001年占有率》
《图二 整体IC卡芯片(智能卡芯片)市场2001年占有率》数据源:Frost & Sullivan

飞利浦半导体(Philips Semiconductors)智能型识别产品业务经理彭昌豪表示,飞利浦目前除供应IC卡内部芯片,亦从事IC卡卡片阅读机、终端设备等相关芯片的制造与设计业务,目前在整体IC卡芯片市场排名第二,但以应用与卡片类别来看,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占有率则为43%,排名第一,在非接触式卡部分的占有率亦达83%。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亚太区智能卡业务资深营销工程师欧文生(Vincent Cousin)表示,意法目前在全球IC卡芯片市场提供客户各种不同应用需求的ASIC解决方案,意法在今年并收购欧洲智能卡大厂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PWI),希望借重其在智能卡系统与接口软件设计上的经验,在相关技术上取得更多优势。而由于IC卡芯片市场竞争激烈,业者无不在芯片成本的降低上竭尽心力,大部分IC卡芯片业者皆是以自家晶圆厂进行芯片的生产,目前制程技术集中在较成熟的6吋与8吋晶圆0.35~0.18微米制程。


IC卡芯片技术发展趋势

市场端对于IC卡应用功能上的不同需求,是IC卡芯片设计技术演进的最大推动力,尤其是IC卡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与商务领域;欧文生表示, IC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无论在亚洲或欧美市场的比例都是最高,未来成长性也十分看好;IC卡于金融交易的应用在欧洲各国已十分广泛,目前台湾的IC信用卡与金融卡或许并不常见,但因为数据保密与交易安全性的议题日益受到重视,市场的需求度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其中将金融卡、信用卡改换成安全性更高的IC卡,可说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


信用卡与金融卡芯片化趋势

在IC信用卡部分,欧文生指出,将磁条式信用卡转换为IC卡已是全球各大信用卡发卡机构的共识,且目前已有由Europay、MasterCard与Visa等三大信用卡国际组织共同成立的「EMV」审核机构,负责IC信用卡共通规格的制定工作,该机构预计在2006年将全球所有的信用卡芯片化。此外在台湾,国内银行公会已起始推动「芯片金融卡」作业,也将继续推动信用卡芯片化的计划,希望透过补助IC卡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发卡银行将信用卡系统更新的意愿。


安全性为IC卡芯片设计关键议题

欧文生表示,目前应用在金融交易方面的IC卡多以接触式为主,非接触式卡在金融领域多使用在电子货币包、预付式卡片等方面;但在金融卡与信用卡部分,人们因为使用磁条式卡片的传统习惯与对安全性的重视,大多仍使用接触式IC卡。而由于IC金融卡、IC信用卡之使用牵涉个人的财产与权益,因此芯片在设计上特别注重安全性议题。彭昌豪表示,IC卡在芯片硬件部分的安全设计,包含微处理器与内存两个部分;在处理器部分的数据保护采“Glue Logic”技术,数据可被分解成不同小区块再打散,需透过特别之译码技术才能重新组合阅读;在内存部分,则将数据分为多层加密(Encrypted


),以加强IC卡的安全性。


内存容量与效能的提升

内存是IC卡芯片的重要部份,目前IC卡使用的内存除前面所提的ROM、RAM、EEPROM等三大类,为提高内存容量与数据储存的效能,业者也积极开发应用在IC卡的其他数据保存期限更长、重复写入次数更高的非挥发性内存,如闪存(Flash)、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MRAM)、铁电内存等(FRAM);彭昌豪表示,未来IC卡内存应将会全面转换为Flash,而内存技术的进展势必也将成为厂商竞争的焦点所在。欧文生则表示,目前意法已有与富士通(Fujitsu)合作开发的FRAM技术IC卡芯片,而对于内存容量的再提升与芯片成本的降低,都是意法将持续努力的方向。


结语

轻薄的IC卡在功能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将进一步攻占人类的生活领域,而IC卡未来的发展除了在芯片技术上的提升,不同功能的整合以及与硬件搭配的软件设计,更是IC卡是否能发挥更大功效与便利性的关键所在。要将不同的应用需求集中在同一张IC卡中,目前的芯片技术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于有意发行多功能卡的机构来说,如何整合提供不同服务的各种单位、制定可共通的标准与接口,应是将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IC卡业者未来可努力突破的方向。


相关文章
感测器中的AI – 嵌入式机器学习核心运行决策树分类器
解密可携式游戏机技术
从设计端着手 打造循环经济三零目标
智慧照明如何协助商业运作
迎向LED智慧照明新时代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 格斯科技携手生态系夥伴产学合作 推出油电转纯电示范车
» Arm: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 推动AI资料中心工作负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S71H3OSSTACUKQ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