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過去的上班族,辦公室桌面上除了一堆文具、書面資料外,佔去桌面大半空間的就是那一台又大又笨重的CRT螢幕。而做簡報資料時,會議桌上需要一架體積龐大的白光投影機,螢幕上呈現的是死氣沉沉的單色投影片。
幾年過去,現在辦公室的桌面上,輕巧單薄的LCD顯示器另人賞心悅目。會議室的投影幕上,簡報人員正用隨身攜帶的筆記型電腦播放著五光十色的slide show。自從1990年初TFT-LCD產品問世之後,短短幾年間便挾其輕、薄之優勢融入人們生活,除提昇工作效率之外,生活也變得多采多姿。
數位時代常常出現數位技術取代傳統技術的效應,TFT-LCD面板就有這種特性。三年前15吋PC用TFT-LCD顯示器價格約為2萬元左右,現在同尺寸的顯示器價格已是5000元有找,而且19吋顯示器更將升格為主流產品。以TFT-LCD顯示器取代傳統CRT顯示器似乎已是顯而易見的趨勢。
事實上,TFT-LCD產業正是近幾年光電產業中發展最快的技術,短短幾年內從2代廠一路進化到7代廠,總投資額更已超過新台幣1兆元大關。一般來說,廠商在投入生產TFT-LCD面板時就好比在押寶,要決定投資第幾代面板廠,就得先看所欲生產的玻璃基板將來的用途何在。越新世代的面板廠,所生產出來的玻璃基板就越大。以其尺寸來看,2代廠的玻璃基板尺寸為550mm × 550 mm,4代廠尺寸增大為620mm × 750mm,5代廠約為1100mm × 1300mm。到了6代廠,面積可達到1500mm × 1850mm,其基板可切割出6片37吋面板,而現在熱門的7代廠基板面積更是增加到1950mm × 2250mm,光46吋面板就可切出六塊。問題是,面板廠從投資興建到可開始量產至少須要3年時間,加上TFT-LCD的市場與應用變化莫測,3年後的產業變化幾乎無法預測,因此最初在決策欲興建第幾代面板廠時,若是押錯了寶,後果將不堪設想。
尚且,當TFT-LCD技術方興未艾的同時,此一產業的專屬特性,也就是高資本額的投資需求,卻也帶給投資廠商相當程度的風險。回頭看看過去這五年,台灣廠商光投資在TFT-LCD產業的設備金額,就已經突破新台幣1兆元關卡。未來一條7代線的投資金額估計更將超過新台幣1100億元,若以資本投資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投資金額已取代幾年前熱門的半導體晶圓廠,成為最大的吸金機器。
也因此許多人認為,TFT-LCD產業與DRAM產業有幾分雷同,除了需要大筆的資金,其產能擴大後的經濟規模更是業者競爭的焦點,所不同的是,DRAM體積愈做愈小,玻璃基板的面積則是愈做愈大。而龐大資金的投入,也讓很多人直冒冷汗,憂心此一市場何時才能快速起飛,使廠商可於短時間內回收成本,而其關鍵即在於面板價格何時可降至消費者所能接受的範圍。
儘管TFT-LCD面板在桌上型PC顯示器的市場持續成長,然而就TV應用市場的部份卻還有待突破。據估計,2004年全球TV市場約為1.4億台,但LCD TV卻僅佔了850萬台。原因很簡單,太貴!看來TFT-LCD產業若想將其應用市場從桌上延伸進入客廳,除了投資建廠時的吸金之外,也該多點實際作為降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目光,「吸」消費者荷包裡「金」才是廠商的最大成就吧。(王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