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大尺寸LCD TV背光模组技术趋势
 

【作者: 陸向陽】2007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16080】

近年来台湾LCD产业在顺利攻占Desktop、Laptop用的Monitor后,进一步将市场目标放在更高尺寸的TV,然而欲达成此一目标将是新的挑战。大众消费性的客厅用TV,与电脑资讯用的Monitor大有不同,Monitor距离近,只供单人观看,因此不必过度要求亮度(日文亦称为辉度)和可视角度。另一方面,TV适合可多人同时较远距离观看,因此注重高亮度和高可视角度的要求。无疑地,LCD TV的显示品质要求是高过LCD Monitor的。


除了大尺寸LCD产品在品质上更为要求之外,成本也是重要考量,小尺寸的LCD产品,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所占的成本比例并不高,但是在大尺寸的LCD产品上,背光模组的成本比重就大幅增长。举例来说,15吋规格的LCD产品,BLU仅占整体成本的23%,在30吋规格时则达到37%,到57吋规格时,就攀升到50%,也就是说一个57吋液晶电视的成本价格,背光模组便占了一半的花费。



《图一 》
《图一 》资料来源:http://www.kuraray.co.jp

<注:图注:此图为LCD的结构图,图中主要是说明从偏光板(Polarized film)、玻璃(Glass)、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等的前段部分,并在图下针对偏光板方面进行更细腻的结构解说,至于后段的背光模组则只在最左上位置化简交代。 >


然而无论是LCD TV或是LCD Monitor产品,两者造价成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挑战,处境相同并立场一致,都必须排挤且取代传统的CRT市场。 LCD Monitor之所以能够取代CRT Monitor,在价位上拉近与后者的距离是一大主因。因此LCD TV也无可避免地要在价格位阶上与传统CRT TV拉近,才具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优势。所以如何降低BLU的成本结构,对于大尺寸LCD产品来说更形迫切。


再者,欧盟RoHS的相关限令,也给予BLU的研发作业带来压力。汞(水银)的使用被规定要求不得超过5mg,未来甚至全面禁用,如此厂商也势必要调整BLU设计流程。因此未来BLU的各种新设计趋势,值得多方深入探讨了解。


冷阴极灯管(CCFL)

冷阴极萤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是目前大尺寸LCD TV产品最常用的背光源,不过也是大尺寸LCD TV中、BLU成本比例最高的零件代表;除此之外,CCFL也让制造厂商与使用者产生相当的顾虑。


首先是在亮度问题。亮度是显示品质的最基本要求,现在LED背光制法在亮度上能够超越CCFL,可使LCD TV有更佳的色饱和表现,CCFL的优势不在。其次,CCFL的发光原理与日光灯或霓虹灯相同,是以光管内的电弧放电来激发汞气体,再由气体促使管壁上的萤光质发光,此原理就成为CCFL应用令人感到不安的所在。倘若LCD TV搬运过程中遭受外力剧烈撞击,光管可能破裂,如此BLU可能坏损导致LCD TV必须送厂维修。更重要的是,破裂的光管可能会造成汞气体外泄,对于自然环境保育将有负面影响。



《图二 》
《图二 》资料来源:http://www.lstechnology.com

<注:图注:大尺寸的LCD无法使用侧边式入光,必须使用直接、直落式入光,图为直落式入光的结构示意图,4个圆红物即是CCFL光管,箭头为光照路径,底部半圆弧即是反射板(Reflection Plate),将光源向上反射,再透过压花(Pattern)、扩散片(Diffusion Sheet)使光源均化输出。 >


再者,CCFL的管壁长期受到放电刺激,将产生老化现象,尤其是从光管两端(接近电极的位置处)最先开始。老化会产生让管壁泛黑泛黄,导致背光亮度与光均性下降,观赏者也可感受到亮度减弱不均的显示不佳效果。此外LED背光技术可使其使用寿命超过CCFL,也迫使CCFL的寿限与老化问题更加明显。



《图三 》
《图三 》资料来源:http://www.neths.it

面对上述种种难题,其实CCFL制造商也有各种必须权衡取舍的因应方法,着重之处各有不同。若要提高亮度,厂商可以透过增强电流量来强化CCFL的亮度,但相对地CCFL光管的寿命也会因此缩短。此外,厂商也无法一味地藉由增强电流来提升CCFL的亮度,因为光管电流到了一定程度后,​​亮度并无法持续增加,却会使温度上升,这时散热就成为恼人的问题。


另外因为汞会污染环境,业界也积极研发无汞式的CCFL,例如应用其他气体来取代汞气体。不过他类气体对光管的保护性,都不如汞的角色来得理想,会导致管壁劣化时间提早,因此无汞式CCFL目前尚无法进入实用化阶段。


发光二极体(LED)

由于蓝光LED和白光LED材料的出现,以及LED在亮度表现上不断突破,光电厂商已经开始采用LED做为背光源应用,似有逐渐取代CCFL之势,特别是在一些小尺寸的LCD产品应用上,LED取代CCFL的态势更加显著,不过在中大尺寸应用上,LED仍有些问题必须克服。


LED的优势在于高亮度特性,拥有更高程度的色域范畴,以NTSC所定义的标准来看,CCFL最多只能达到70%~80%的水准,LED则可达100%、甚至能超越100 %的色域表现,因而被期待能为下一世代LCD TV带来更佳的色彩呈现(日文亦称为色再现性)。



《图四 》
《图四 》资料来源:http://seniordesign.engr.uidaho.edu

<注:图注:在亮度尚未提升以及蓝光和白光LED尚未问世前,红、绿、黄光LED仅能应用在电子装置的灯号指示用途,然而在蓝、白、高亮度LED相继出现后,LED开始便能应用于背光与电子照明等产品领域,图为绿光LED。 >


其次,LED以固态形式发光,不像CCFL以气体方式发光,所以有较佳的抗震耐摔性,并且没有使用汞或其他对环境有害物质的风险,合乎下一世代的环保需求。


不仅如此,在扫除残影(Ghost Shadow;或称鬼影)以及插黑技术上,LED比LCD更具备应用优势。


以往LCD在显示上有残影问题,尤其在高速动画(快速改变影像)时特别明显。这时方法上必须采用「插黑技术」,亦即在每秒30张的画面改变行进中,当每更替一个新画面时,就先将液晶显像全面关闭以呈现全黑状态,然后再进行下一张画面的显像,借此扫除鬼影。除此之外,为了让LCD能具备趋近于CRT的犀利显示能力,在无插黑时也必须让液晶进行减少显示工作周期(Duty Cycle)的间歇性显示,而这便须藉由脉宽调变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来控制。


这种插黑技术不仅需要液晶驱动来控制,同时也要BLU一起来协调搭配,否则液晶即便全部扭转成关闭状态,画面也会呈现「发光的黑」。因为液晶无法完全遮蔽背光源,所以为了让黑能够更彻底,当液晶全部关闭后,背光源也必须一并熄灭,如此鬼影才能彻底消除。


不过,应用CCFL进行插黑方法是有其限制。如前所述,CCFL的原理类似日光灯管,因此在点亮或熄灭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是数毫秒),在明灭动作时间无法更快的前提下,CCFL难以兼顾在画面更替过程中所需的插黑技术、与显示过程中所需的间歇性明灭方法。即便能够兼顾,倘若未来技术发展让每秒画面数增加,CCFL便会相形见拙。


相较之下,LED能轻松容易地执行插黑技术,LED仅需数微秒即可点亮或关闭,并且能够支援更快速细腻的PWM调控。因为明灭迅速,BLU便可担负插黑技术作业,液晶显示驱动便无须配合运作,这样便能让电路设计更加简易。此外在利用BLU进行PWM调控来实现显示的亮度调整上,LED也比LCD更具优势。况且,LED在驱动上也比CCFL容易,CCFL同时需要正向与负向电流,LED只需要正向电流即可。


进一步来看,LED背光不一定要全面采用白光LED,可以采行红光、绿光、蓝光LED三原色共同交密配置的作法,甚至能同时加入不同波长的红、绿、蓝光LED,如此不仅可透过混光方式获得白光,还可以实现场序(Field Sequential)式轮替的背光驱动。


所谓场序式的驱动,是在同一时间内只点亮一种颜色(波长)的LED,借此让各色轮流明灭,如此可以让LCD TV的色彩展现更佳的效果,同时减轻对液晶内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的依赖。未来若能提升液晶的扭转速率,甚至可省略滤光片,进而简化制程并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LED在制造封装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对于光源的反射设计,例如装设反射杯等,光源就已集中在一面显示。相对地CCFL的光管型光源,在设计背光模组时,仍需要加装一片反射板,这样才能把光管另一面的光源反射运用。


LED背光所衍生的问题

虽然LED有上述优点,但事实上LED背光也有许多CCFL所没有的问题。


LED为点光源性质,不同于线光源的CCFL,以及面光源的FFL。三者相比,应用于背光的LED,需要在光均性的处理上特别讲究。同时,为讲求光均性,每颗LED的发光亮度特性,在挑选上也要求一致性。此外,若有某颗LED的寿命先行告终,就会影响光均性,所以必须确保所有的LED都具备长寿功能。如此严格的挑选,便使得LED背光的成本攀升。


再者,LED的发光效率并不如CCFL,同样的用电功耗,CCFL拥有较高的亮度与较少的废热,但是LED则需要更高的用电才能达到相同亮度,且产生的废热多于CCFL。这也使得LED背光模组的相关设计,经常要考虑到散热问题,除了要用上散热片外,甚至会还要加装热导管或电动风扇等。这些散热设计都会增加BLU的厚度与重量,使得大尺寸相关产品不适合搭配衍生壁挂功能。


业界已经开始尝试克服上述问题。例如当有LED损坏时,可以运用LED的驱动控制技术,将坏损LED附近的其他LED加强点亮,借此弥补该处光度减弱的问题。



《图五 》
《图五 》资料来源:http://www.forhouse.com.tw

<注:图注:台湾LCD背光模组研制厂商辅祥实业(FORHOUSE)所提出的BLU技术整合图。 >


平面萤光灯管(FFL)

除了CCFL与LED外,厂商也积极发展其他更合适的背光源,平面萤光灯管(Flat Fluorescent Lamp;FFL)就是其中之一。属于面光源的FFL,在光均设计上较为容易,处理过程简化;原先在光均处理中所造成的亮度折损,也会跟着减少。因此FFL不仅比CCFL和LED更具优势,同时也能省略设置增亮膜(亦称稜鏡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可避免因为增亮膜属于寡占专利、由卖方高度主导价格的制约。若能藉由FFL材料,省下占今日BLU整体成本中37%的增亮膜,对于降低成本结构有相当大的助益。



《图六 》
《图六 》资料来源:http://www.radiant.com.tw,瑞仪光电

<注:图注:更完整、全面的LCD结构图,图中偏下部位即是背光模组。 >


FFL的另一项优点是可装设较少的反流器(Inverter),以往在大尺寸LCD TV中,必须使用多根CCFL光管,连带地也必须应用多个反流器。属于面光源的FFL,可以替代多根光管,因此在驱动时只需一个反流器即可,这样也就达到精省成本的目的。


虽然FFL有多项好处,不过因为FFL仍属于气体发光,所以会有摔震易碎的问题,破裂后与CCFL相同有气体外泄的风险。不过庆幸的是,FFL开始改采像是氙气等其他气体以取代汞,可有效避免对环保的危害。由于氙气在常温上是属于气态,而汞在常温时是液态,受刺激后才成为气态,所以无论是在空间内的元素均性上,在光均性上,还是在趋缓管壁老化的速度功效上,氙都是优于汞类发光。


小结:V-Cut光学膜技术

除上述外,还有更多针对大尺寸LCD TV所提出的背光源技术,包括外部电极萤光灯管(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0EEFL)、热阴极萤光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甚至是应用奈米技术的奈米碳管(Carbon Nano Tube;CNT)等等。


最后要指出的是,BLU的设计并非仅仅集中在背光源而已,在背光源之后,还有诸多与光学膜有关的光处理程序,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小尺寸LCD则使用导光板)和增亮膜等,各个层次中也都有技术上的消长变化。


例如,一个典型的BLU,必须使用X轴向和Y轴向各一的增亮膜,如此便是两片增亮膜。目前增亮膜大约80%由美国明尼苏达矿业(3M)供货。不过日本三菱化工(Mitsubishi Rayon)则提出另一种替代方案,即是用一片逆稜鏡片,即可取代两片增亮膜,这被称为V-Cut技术。与传统作法相比,V-Cut可更节省成本,并可让BLU更加轻薄。


V-Cut技术目前以笔记型电脑所用的中型尺寸为主要应用范畴,但未来也有可能扩展至大尺寸产品领域。不过3M正质疑V-Cut技术,认为V-Cut的作法会减弱光均性与机械强度,并容易产生刮痕与白点等等。不过从此例便可了解到,相关业界正积极对于BLU的背光源及光学膜等材料,寻求明亮、精简、轻巧、环保等多功能的解决方案而努力着。


相关文章
数大便是美!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 DELO 启用峰值输出功率为 1.7兆瓦的太阳能系统
» 宇瞻导入胆固醇液晶全彩电子纸看板应用 开拓绿色显示市场
» 林业保育署屏东辖区以太阳能建置打造绿能环境
» 台湾光电厂商联袂叁加美西光电展 展现光电等先进技术与服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64QITRGSTACUKA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