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USB PD为快速充电和智能供电打开一扇窗
灵活和兼容并重

【作者: 王岫晨】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1903】


USB PD(USB Power Delivery)是一种允许高功率传输的充电技术,它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USB PD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更快速、更高功率的充电和供电能力,以满足现代设备对能量的需求。



图一 : USB PD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图一 : USB PD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USB PD特色

USB PD支援的最高功率输出电压不断提高。最初的USB 2.0和USB 3.0标准只能提供最多5V的功率,而现在的USB PD标准能够提供高达100W的功率输出,可以满足更多种类的设备,包括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视和其他大功率消费电子设备的需求。


此外,供电方式也开始支援双向供电。传统的USB只能从主机向外端设备提供供电,而USB PD支持双向供电,使得设备之间可以互相提供电源。这意味着使用者可以使用具有USB PD功能的设备充电其他设备,或者两个具有USB PD功能的设备之间共享电源。


而快速充电也是特色之一。USB PD提供了更快速的充电能力,传统的USB充电速度相对较慢,而USB PD可以根据设备的需要提供更高的充电功率,进而大大减少充电时间。例如,使用USB PD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充电笔记型电脑或智能手机。


USB PD也支援智能供电协商,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动态调整电压和电流。这使得设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分配电源,确保设备在提供最隹性能的同时保持安全和节能。USB PD还可以在单个连接器上实现多种功能,例如数据传输、视讯输出和充电。这简化了设备之间的连接,减少了连接器的数量,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晶片开发商众多

USB PD的晶片开发商有许多,例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其产品包括USB PD控制器、电源管理IC和变压器驱动器等;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其晶片广泛应用於充电器、笔记型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中;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推出的产品包括USB PD控制器、电源管理IC和USB Type-C晶片等。而Maxim也推出了包括USB PD控制器、电源管理IC和充电器控制器等产品。另外包括Intel、ON Semiconductor、Microchip Technology等厂商,也在USB PD生态系统中,商致力於开发和提供各种USB PD晶片,以满足不同设备和应用的需求。


USB PD控制器主要用於控制和管理USB PD的通信和充电协议。它们实现了与设备之间的通信,确保正确的供电和充电过程。USB PD控制器通常提供多种功率输出模式、快速充电协商和安全机制。


电源管理IC则是用於管理电源输入和输出,确保电能的高效转换和分配。它们提供电压调节、电流限制和保护功能,以确保安全且稳定的电源供应。


另外充电器控制器可用於设计和控制充电器的功率输出和充电流程。它们提供各种充电模式和保护功能,以达到快速充电和兼容不同设备的要求。变压器驱动器则是用於控制和驱动变压器,实现USB PD的高功率转换和输出。它们提供高效能的能量转换,并支持不同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要求。


Type-C晶片则是整合了USB Type-C连接器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供电和视讯输出等。也就是提供全面的Type-C连接解决方案,支持USB PD和其他相关标准。


这些晶片的具体产品和功能会根据晶片开发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晶片开发商通常提供多种型号和配置的产品,以满足不同设备和应用的需求。这些产品普遍应用於充电器、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视和其他USB PD相容设备中。


竞争技术

USB PD在高功率充电和供电领域中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竞争技术。例如Qualcomm所推出的Quick Charge。Qualcomm Quick Charge是一种由高通开发的充电技术,可提供快速充电能力。它与USB PD相比,具有更早的推出时间和广泛的市场占有率。Quick Charge的特点是兼容於高通晶片,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充电速度,但限制了在其他设备上的广泛应用。


另外还有Apple Lightning。Apple Lightning是苹果公司使用的专用连接器和充电技术。它提供了高功率充电和数据传输功能,并在苹果设备中广泛使用。然而,与USB PD相比,Lightning应用范围较为封闭,只能在苹果产品中使用,并且不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则是一种不需要连接线的充电方式,通常使用电磁场来传输能量。无线充电技术在近年来发展快速,主要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设备中得到更大的普及。然而,与有线充电技术相比,无线充电的效率和充电速度还有一段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GaN(氮化??)这种半导体材料,它能提供高效能、高功率密度和小尺寸等优势,采用这种半导体技术的充电技术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充电速度和更小尺寸的充电器设计。氮化??充电技术与USB PD可以结合使用,以提供更高效能和更小尺寸的充电器。


设计挑战

USB PD在发展上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包括在兼容性、安全性、散热问题、成本与认证等几个层面。


兼容性


USB PD的标准不断演进和扩展,因此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成为一个挑战。由於不同版本的USB PD标准和不同供应商的实现方式,可能会导致某些设备无法正确识别和相互通信,因而限制了互操作性。


安全性


高功率的充电和供电需要确保安全性。这包括防止过电压、过电流和短路等情况的发生。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在设备和充电器中实现严格的保护机制,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散热管理


高功率传输可能导致设备产生过多的热量。这对於设备的散热和性能管理产生了新的难题。因此在设计和制造上都需要考虑热管理策略,以确保设备在高负载下能够保持适当的温度。


成本和复杂性


实现USB PD所需的晶片和元件可能会增加设备的成本。此外,USB PD技术的复杂性也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这可能会增加开发和生产的难度。


标准和认证


USB PD标准的发展和演进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为了确保互操作性和一致性,需要在标准制定和认证机制等方面持续努力。同时,还需要确保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和可信度,以保证设备的符合性和品质。


系统设计考量

USB PD的主要系统设计考量重点在於电源和功率管理。USB PD系统需要确保可靠且高效的电源供应和功率管理。这涉及到选择合适的电源和电源管理IC,以实现对不同设备的适应性供电,并提供恰当的功率转换和分配机制。


由於目的在於进行高功率充电和供电,因此USB PD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性和保护机制。这包括过电压、过电流和短路保护,以确保设备和使用者的安全。


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也是设计上的重要考量。USB PD系统必须确保与各种设备和充电器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这包括遵循USB PD标准和相关规范,并实现适当的通信和协商机制,以确保设备之间的正确识别和通信。



图二 : USB PD在应用上,面临了不同产品领域的兼容性挑战。
图二 : USB PD在应用上,面临了不同产品领域的兼容性挑战。

在使用上,USB PD系统需要满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性(EMC)等要求,以避免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这包括适当的设计和屏蔽,以减少电磁辐射和提高抗干扰能力。而高功率传输可能导致系统产生过多的热量,因此必须考虑整体系统的散热设计。这包括适当的散热结构和材料,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下能够有效地散热,并保持适当的操作温度。


而对於效能的优化,才能实现高效能的充电和供电。这包括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并提供能量优化和功率管理功能,以延长电池寿命和最隹化系统性能。


在系统的设计上,还需要考虑相应的软体和硬体开发,以实现必要的通信、控制和协商功能。这涉及到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协议堆叠和控制逻辑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作。


(表一) USB PD系统设计考量

项目

设计考量

电源和功率管理

确保可靠且高效的电源供应和功率管理

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确保与各种设备和充电器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安全性和保护机制

提供过电压、过电流和短路保护等安全性和保护机制

热管理和散热设计

考虑热管理和散热设计,以确保系统能够有效散热

EMI和EMC

满足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要求

效能和效能管理

实现高效能的充电和供电,减少能量损耗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软体和硬体开发

开发相应的软体和硬体,实现必要的通信、控制和协商功能


结语

USB PD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行动设备充电、电源转换器、车载充电、外部设备供电、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它不仅简化了充电和供电过程,还提供了更方便、统一的充电接囗,促进了设备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


然而,随着USB PD的普及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兼容性问题、安全性考量和竞争技术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转变,USB PD将继续演进和创新,为市场带来更便利、高效和可靠的充电和供电体验。


相关文章
高整合型USB PD解决方案席卷Type-C市场
将USB PD特性带入行动电源设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eagate发布再生能源使用及实践永续循环成效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英业达以AI科技实践永续 携手台大保护云雾林生物多样性
» 震旦研发ESG绿色报表协助企业绿色减碳
» 研华AIoV智慧车联网解决方案 打造智慧交通与商用车国家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S0IG8DKSTACUKP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