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开放源码风向球
2004年Open Source Convention实况报导

【作者: 翁千婷】2004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5787】

每年7月O'Reilly公司固定举办的开放源码大会(Open Source Convention),至今已是第八年。今年的会场在美国奥瑞岗州波特兰市,与会人数从过去的近千人爆增至1500人。讨论的主题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开放源码内容,从耳熟能详的Perl、Python、PHP与Ruby程式语言;Apache伺服器;MySQL、PostgreSQL资料库系统,到开放媒体、开放源码市场研究、商业策略等,主要的与会者,不是穿西装打领带的商人,而是穿T-Shirt、牛仔裤配凉鞋或运动鞋的骇客。开放源码运动发起人Eric S. Raymond、Perl发明人Larry Wall、Pythond发明人Guido van Rossum,以及开放源码社群里各专案的开发者,都是这场大会的固定参加者。每年,他们在这里报告手上专案的新进展,提出新的案子寻找参与的同好。在五天的时间里,透过面对面的讨论与接触,为开放源码社群带出新的想法。


开放源码未来发展

活动由O'Reilly总裁Tim O'Reilly的“O'Reilly Radar”演讲正式揭开序幕。 O'Reilly根据市场资料以及个人的观察,提出他对开放源码未来发展的想法以及资讯产业里正在萌芽的新现象。


他从O'Reilly出版社的hacks书系出发,指出除了作业系统、程式语言、创新工具之外,网站的吸引力逐渐攀升,如Google、eBay、Amazon等。过去开放源码将焦点定在个人电脑,以让Linux与OpenOffice.org取代Windows与微软Office为目标;但是如果将焦点放在网际网路上,我们会发现,这些成功的网站,都整合了大量的开放源码工具(如Linux、Apache、MySQL),然后在其上建立私有软体,并且把网站所得的资料锁在最​​底层。因此,O'Reilly提出,对软体产业而言,网际网路正在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新的平台;以开放源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应用工具本身并非开放源码;服务的成份会逐渐大过套装软体;不能只是提供软体,还要搜集资料;以及,使用者贡献是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在这个情况下,透过网路的连结以及对资料的封锁,自由/开放源码软体所欲追寻的自由,并无法完全受到保障。开放源码需要有新的思维,才能继续进展。O'Reilly并且认为,如果我们真的在意开放的话,应该要建立起让使用者可以控制资料的明确标准;设计出使用者透过网路可以更容易参与、做出贡献的架构。未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在于,谁会控制资料?谁会控制主要的命名空间?以及,谁会整合出新的开放源码结构?


社交软体面临挑战

O'Reilly第二个提出的现象是社交软体(Social Software)面临的挑战,从上班族风靡的friendster到骇客圈奔相走告的Orkut,社交软体是人们试图重新发明联络簿的新尝试。他以同为Google所有的Orkut与Gmail为例,提出如果Gmail整合了某些社交软体的特性,让使用者可以自行建立起个人的沟通网络,Google是不是就等于取得了我们有力的个人身份资料,而且这些资料都存在Google的中央伺服器上?因此,O'Reilly认为,个人联络簿与行事历需要分散式处理,否则,社交软体最终将让我们的个人资料为少数中心人物所有。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他建议,我们需要iSync的开放源码实作,以及相互交换资料的开放标准。


学习经验

最后,O'Reilly将软体的界线跨越单一装置,他特别举出苹果的iTunes与iPod,认为这是开放源码值得学习的经验,因为这两者完整地将手持式装置与伺服器接合在一起;软体需要考量的对象已经不只是单一的电脑,还有手机、PDA等个人手持式装置。他尤其提倡苹果的Rendezvous专案,认为这是重要的技术,我们应该让它普及到每个Linux发行版本与应用程式上。


这场演讲只是开头,在这之后是近200场不同主题的议程。


西班牙的猴子

七月最令开放源码社群兴奋的消息之一,莫过于Mono 1.0正式版释出,为了推广Mono的使用,核心开发成员之一的Miguel de Icaza也在OSCON专门介绍了Mono目前的状况。


Mono(TM)是Miguel de Icaza于2001年发起的开放源码计画,其目的是在Unix系作业系统上实作出微软.NET架构的开发平台,让使用Unix的开发人员,也可以撰写跨平台的.NET程式。此外,也引进了微软的Common Language Infrastructure(CLI)与C#语言。 2003年Novell收购了De Icaza所属的Ximian后,就正式接手了Mono,成为这个计画的主要赞助者。 Novell投入了20名开发人力,来自开放源码社群的开发者则有约300名。


De Icaza解释了开始Mono的理由,是因为在开发Gnome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让开发者可以不受语言限制地写程式,是很重要的事。而微软.NET使用的CLI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而且,微软还为此制作了良好的文件与CLI规格。因此,他们决定让Unix世界的使用者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工具,由此开始了Mono计画。说到取名Mono的原因,De Icaza再度解释,因为Ximian的人都喜欢猴子,而猴子的西班牙语是Mono。


在技​​术上,为了让.NET成为标准,微软已经将C#与CLI的规格书提交至ECMA,而Mono也就是根据提交至ECMA的1.1版.NET架构来做的。


已释出的Mono 1.0适用于Linux、Windows与Mac OS X,下载网站上除了提供各元件的源码之外,也提供了为RedHat Fedora Linux、SuSE Linux与Mac OS X预先编译好的安装套件。共包含下列元件:


  • ●根据ECMA标准的跨平台CLI runtime engine


  • ●跨平台的IKVM Java runtime engine


  • ●C#编译器


  • ●开发工具链


  • ●符合.NET 1.1的类别程式库(亦适用于.NET 1.0)


  • ●Gtk# 1.0版的图形使用介面的程式设计套件


  • ●Mono延伸程式库


  • ●协力团体提供的程式库


  • ●CLI使用的GNU Classpath


  • ●Visual Basic runtime



CLI的优点在于,除了C#外,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其他的程式语言来写程式,只要这个语言支援CLI。虽然Mono 1.0将重点放在C#编译器,但是De Icaza指出,有其他协力团体在开发将其他语言编成CLR的编译器,如Fortran、C/C++等。而ASP.NET与VB.NET的程式,也都已经可以在Mono上执行。 Gtk#则让Windows与Unix的开发人员,都可以用Mono开发GUI程式。 De Icaza并且建议,Gnome程式的开发者,现在可以跳船到Mono了。为了可以相容原本用Windows.Forms撰写的程式,Mono也有实作微软System.Windows.Forms API,不过还没有非常完整。在时程上,Mono团队虽然计画实作.NET中所有重要的API,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只有少部份转换完成,他们预计在Mono 2.0时将这些API补完。


为了证实Mono的可用性,De Icaza也介绍了几个已经转移到Mono的案例。比如Novell内部就以Mono做为其档案系统iFolder 3.0,以及桌面搜寻工具Beagle/Dashboard的开发平台。社群专案里,Gnome用的音乐播放程式Muine、传真软体GFax,也都是Mono的爱用者。


需要在Linux上开发.NET程式吗?试试Mono吧。


机器间的邂逅

参加OSCON,会让人有个幻觉,以为全世界苹果电脑的占有率不是3%而是50%,因为至少一半的与会者都使用苹果电脑,会场提供的电脑也一概都是苹果电脑。在这么多麦金塔OS X使用者的场合下,Rendezvous分享资料、共同笔记的优点展露无遗。 iTunes使用者可以浏览其他人的iTunes音乐列表,甚至直接串流聆听。内建Rendezvous功能的编辑器SubEthaEdit可以浏览同个子网域中其他同个编辑器的使用者,并且与他们共同编辑同一份档案。


Rendezvous是根据IETF通过的ZeroConf标准发展出来的通讯协定,它使用IP协定,让同一个子网域内的电脑与硬体装置可以自动找到彼此,不需要设定IP也不用设定DNS。这是苹果发展的众多开放源码专案之一,目的是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在网路上找到需要的服务或装置,比如:印表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Rendezvous包括了三个面向的技术:不用DHCP伺服器而能自行配发IP、不需要DNS伺服器即能转换IP位址与名称的Multicast DNS,以及不需目录服务(directory service )就能找到服务的DNS service discovery功能。


透过这些技术,同个网域内的装置就可以直接看到彼此的存在,知道对方提供哪些服务,并且可以透过介面去存取该服务;简单、方便,而且不需要手动设定。苹果希望硬体业者可以在他们的驱动程式里加上Rendezvous技术,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应用这个技术开发网路服务。目前Rendezvous已经可以安装在Winodws、Linux、Solaris跟FreeBSD平台上,苹果也提供了包括C、C#、Java等语言在内的范例程式码。


这么多人开启Rendezvous传输资料,对网路流量会不会造成影响?答案当然是会。 2003年时的OSCON会场,就曾多次因为太多人使用Rendezvous的关系而瘫痪,导致大会人员必须到各讲厅呼吁苹果电脑使用者关闭Rendezvous。今年大会主办人员学乖了,网路稳定了不少,不至于全面瘫痪,但是在长时间使用Redezvous功能时,仍然会有小中断的情况发生。


奖落谁家

OSI创始人Eric Raymond在去年的OSCON上,宣布开办Open Source Award(开放源码奖),第一届颁奖典礼也在此颁出。


第一届金牌奖得主是Perl发明人Larry Wall,但是他得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发明了Perl,而是因为他在1984年写了patch这支程式。 patch让开放源码社群的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送出某个程式的修正档,大大提升了人们参与开发的意愿,也加速了程式改进的速度。如今我们习惯说:「送patch」,也是因为这支程式而形成的风气。特殊贡献奖(银牌奖)得主的Mitchell Baker,她并不是程式设计师,而是知名浏览器Mozilla计画的负责人,除了一手组织起Mozilla计画外,Baker更撰写了Mozilla Public License。虽然不是hack code,但是Mozilla计画没有她,也难以如此成功。除了金牌跟特殊贡献奖是一年一度之外,铜牌奖则是每季选出三名,但是今年第三季的得奖者尚未选出。


开放源码奖是CNET与OSI共同想出,由OSI主办的奖项,目的在于奖励并且鼓励对开放源码软体有杰出贡献的个人。 Eric Raymond表示,他希望这个奖可以长久持续下去,成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与科幻小说的雨果奖。


派的功能

OSCON的活动,在一场精彩的砸派典礼中达到高潮。一年前,Perl 6架构设计者Dan Sugalski与Python作者Guido van Rossum打赌,赌Python在P​​erl 6引擎Parrot上的执行速度会高于在Python的速度,赢的人可以在输家脸上砸派。比赛结果揭晓,Dan Sugalski输了,虽然Python在P​​arrot上的速度的确较快,但是却无法正确执行。就在OSCON最后一天的闭幕演讲前,Guido van Rossum将一整个盘子的派结结实实盖到Sugalski脸上,引起全场大叫。已经进行超过两年的Perl 6计画,至今为止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当询问Perl 6前专案管理员Nathan Torkington关于Perl 6的现况时,他答道:「Perl 6现在很好,我们的编译器已经可以用了,Perl社群非常健康。Perl 5已经非常成熟,我想,我们需要再多几年发展Perl 6,让更多人加入,创造出更多新的东西。」


为开放源码社群创造更多的回馈

想像与一千多名骇客共处五天,每天的行程不是在讲厅里听某种新技术或新概念,就是跟其他有志之士一起窝在会场的某个角落共同讨论或撰写新程式;傍晚议程结束后,到饭店附近觅食,晚上泡在酒吧里继续未完的hack或倒头大睡为隔天储备精神。 OSCON就是这样的场合,你可以在这里遇到在邮递论坛或irc上合作已久的开发者,也可以认识新朋友,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学到的知识与技术,都可以实际应用,为开放源码社群创造更多的回馈。


延 伸 阅 读
以图解方式,针对iSync所提供之功能进行资料同步处理相关介绍请见「iSync操作方式」一文。
在付费软体与开放源码的两大拥护阵营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成见。尤其是反微软阵营(anti-Microsoft camp)。当你衡量上述争议究竟孰是孰非的时候,我建议不妨保持平心而论。你可在「不选择开放源码软体的理由  」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作者发现越早发放的放新的版本,就越快有好的反应和测试,而且不断有人加入新的功能,每一个参与的人都为了个人的需要而努力,这种集合式的工程,就像一个市集。 在「关于“市集模式”的开放源码软件开发」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组织网站
O'reilly公司繁体网站
Rendezvous网站
OSCON网站
Momo网站
开放源码奖网站
相关文章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台达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实现智慧工厂整合AI应用
» 欧洲航太技术展在德国盛大展开,全球吸睛 镭洋推出卫星通讯整合方案,目标抢占庞大的欧洲卫星商机
» 经济部促成3GPP大会来台争话语权 国内外大厂共商5G/6G新一代技术标准
» 经济部支持跨国研发有成 台欧双方分享B5G~6G规划
» 达梭系统收购IQMS扩展3DEXPERIENCE平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1CPWMCMSTACUK5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