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我們對這些科技超失望
CTIMES編輯們的2022年回顧

【作者: 編輯部】   2023年01月19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664】

背景

時序已邁入2023年,各個市調產研機構也都紛紛提出對於2023年的展望,而幾乎所有的單位也都對於今年的發展抱持著保守的態度,因為烏雲壟罩之下,2023年肯定不會好過!


但真的是這樣嗎?底部究竟在哪裡?大家努力堅持了半年,結果只會是更嚴峻的一年嗎?或許仍有些變數,或許仍然還是有值得期待的地方。而CTIMES的編輯們長年走訪產業,見識、也聽聞了許多業者專家的看法,他們的心得和意見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值得產業朋友們一聽。


主持人:CTIMES副總編輯 籃貫銘


與談人:CTIMES資深編輯王岫晨、資深採訪編輯陳念舜



[問題1] 2022年有些科技的發展真的頗令人失望,而排名最前面的,也就是最失望的。為什麼我們會對5G毫米波和元宇宙如此的失望呢?


王岫晨(簡稱王):每一代通訊技術開端都會提及比較亮眼的技術,比如說5G所討論的就是毫米波,毫米波是一種高頻訊號,高頻訊號可以提供更大的頻寬,在通訊用途上,這代表可以進行更多資料量的傳輸,以及可以達到更短、更小的延遲的訊號,這樣的願景,對於很多的應用其實有很大的幫助,儘管毫米波有這麼多的優點,然而轉念來看,事實上它的優點也正是它的缺點。


其實在一般的環境當中,這種高頻訊號的衰減速度非常快,例如在都市中,它可能在幾百公尺就衰減了,若是想在城市內採用這種訊號來通訊,必須在每一個路口架設微型基地台延伸訊號,這會耗費成本,所以像毫米波這種高頻訊號起初討論熱烈,但實用性不高,迄今還是採用Sub-6G訊號作為通訊的用途,因此毫米波是令人心灰意冷的技術。


陳念舜(簡稱陳):本來在機械業希望能將毫米波垂直應用到工廠部分,然而5G傳輸距離比較短,又容易遇到工廠裡金屬設備、水泥棟樑的阻隔,因此採用此設備並不便利,成本也比較高,垂直應用領域尚未成氣候。


王:所謂的元宇宙,就是把過去的數位虛擬應用,把它無限美化的代表作,而關鍵是要靠5G實現,因為其中大部分會採用到AR、VR、MR或XR的應用,這些都需要5G做到更大頻寬、低延遲及連結數多,但現有的5G是架設在舊有的4G架構上,必須等到真的實現5G的獨立網組,才可能帶動元宇宙這樣的應用。


陳:由於5G不夠普及,加上毫米波規格未統一,而今年虛擬貨幣的崩盤,完全無法建立金流,都是造成元宇宙無法成功的關鍵因素,例如Meta近期虧損連連,陸續取消機房伺服器。


[問題2]後面這三個,其實就沒有這麼失望了,有些大家可能還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們會對半導體製造、再生能源和工業4.0失望呢?


陳:工業4.0令人失望的局面是必然的。德國在2011年率先提出「工業4.0」,因為金融海嘯導致景氣差,為了要跟上全球化腳步,希望能夠提升內部的生產力而提出的企畫,近年由於地緣政治和俄烏戰爭的關係,變成潮流後逐漸轉型。台灣推動工業4.0除了在市場部分受到侷限,台灣設備業面臨到感測器、控制器以及數控系統的核心,近年來都一直把持在歐日商的手中,在推行上有阻力,而再生能源部分也是類似狀況。近年來俄烏戰爭及能源危機影響全球化佈局,台灣的再生能源這兩年無法達到目標建置的瓦數,接下來希望能夠趕快擺脫困境,經濟部也提出希望能在2026年達成目標。


王:工業4.0願景美,其實是可望不可及的高塔,類似商品標價高而一般人買不起的概念,在工業4.0概念提出以後,各國陸續提出一些比較實際有可能的作法,例如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可行性比較高,日本提出朝工業4.0邁進的規劃,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導入,其實很多製造業還在茫然如何數位化,跨到工業4.0其實是太大的一步。對廠商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從最簡單的一步開始進行工業4.0的數位轉型。


[問題3] 2023年已經開始了。我們其實也有看好的項目,但我們要來看衰!看2023年有哪些項目,我們現在就會給它負面意見?


陳:再生能源還在一個五缺的境地,例如缺少地、人和電等,在缺地部分,包括風光裝置儲備量,以及後續的電纜、整合發電的時程很趕的情況下,還要追趕整個能源的進度,2023年很難看到翻轉的契機,而眼看2030年目標已接近,這是一個蠻吃力的情況。歐盟的碳關稅將於2027年全面實施,其實今年已經對鋼筋水泥部分有要求,隨之產業鏈將面臨同樣的問題。而台灣在碳交易跟碳稅的市場還未健全,為了要減少碳稅,也許要考慮將產業外移到東南亞,到當地有些減稅可以應用,否則台灣機械業的中小企業要去買這些減碳稅,像是魚塭發電、魚電共生的電力,其實是沉重的負擔。


王:我不看好的是6G的衛星通訊,雖然它可能還需要5~8年的發展,由於提及6G會提到低軌衛星,相較於毫米波,低軌衛星屬於太赫茲等級更高頻的訊號,採用的目的是為了彌補現在的5G通訊,以解決地面訊號覆蓋不足的問題。現在已有低軌衛星訊號技術,例如SpaceX,其實星鏈計畫就是低軌衛星,只是尚未做到標準化和商用化,未來這些將逐漸商品化,最後讓消費者實際使用。然而即使是八年後,預期低軌衛星仍是非常昂貴又不實用的技術。



相關文章
人工智慧引動CNC數控技術新趨勢
高頻寬電源模組消除高壓線路紋波抑制干擾
當磨床製造採用Flexium+CNC技術
電動壓縮機設計—ASPM模組
【新聞十日談#40】借力數位檢測守護健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貿澤電子2024年第一季度推出逾10,000項新元件
» 宜特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突破10億元 高階晶片驗證訂單加持表現亮眼
» SAP加速AI驅動供應鏈創新 推動製造業轉型
» 宇瞻邁入綠色顯示市場 成功開發膽固醇液晶全彩電子紙
» 調研:2024年中國ADAS市場邁向Level 3自動駕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8.124.4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