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立法院因为通过了基本工时为42小时,顿时造成产业界一片哗然,大部分都认为将使生产成本再一次提高,不利国际竞争云云;长期以劳动来换取工资的「被压榨的一方」则认为这是迟来的正义,纷纷拍手叫好,并且反对业主与政府任何达到缩水或延迟实施的借口。这种工业革命以来,劳资双方不断角力与对抗的戏码,到现在仍然「歹戏拖棚」,有如一场又一场的八点档肥皂剧,看了实在令人厌烦。在信息革命时代的今天,希望能用进步的观念来化解,否则双方都将淹没在时代的洪流,抑郁终身。

从传统的制造业或一些固定劳务的产业来看,现有的开放环境已经把他们逼得快走投无路,如今又要缩短基本工时,更觉得是政府雪上加霜的恶意刁难,然而所谓「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干。」业者要生存自然会想出一套方法因应,然而当我们大家如果都只以自身的利益来考虑时,所用的方法必然会走向恶性循环,例如企业意气出走或大量引进外劳,一般劳工则转向投机取巧或不劳而获的妄想。为什么过去业主还可以控制,而劳方也尚能安份?主要就是一般信息并不透明公开,如今环境丕变,全世界都不得不走向更为公平开放的环境,真正要谋取生存,只有互相合作与服务他人才有可能了。

一般制造业在这个潮流中其实也是一样,不可以再把劳工当做三岁小孩来哄骗,也不可以把业者当做是天经地义的施主。想想看,那些为了基本工时在吵翻天的劳资双方,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真正的状况,可是仍然还是在那里惺惺作态的角力。不为什么,因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此必然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则将会被愿意牺牲付出的人所取代矣。

所谓愿意牺牲付出的人,就是有服务精神的人,只要有一方先付出,其他人便会与其合作或结盟,如此则牺牲付出的代价就会加乘回来,这是很简单的信息时代综效经济理论,也是所谓知识经济的十倍速发展。所以传统的制造业或一些固定劳务的产业,不论是劳资任何一方,都应该把自己当做是从事服务业,或是制造服务业,这样才可能在信息时代得到利益的响应,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自我实现与分享,也就是说,能制造服务一人者就服务一人,能制造服务百人者就制造服务百人乃至千万人,希望大家都能「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