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由于专注于大型企业的项目建置,以致于在政府各部会、银行业及IC产业中扎根很深,也拥有良好口碑的叡扬信息,在一般企业间的知名度还不算太高。但也因为累积了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与产业知识,再加上看清市场趋势并长期投入产品研发,在这一波CRM需求浮现之时,叡扬早已准备就绪,可望趁势打开一片更宽广的市场。

叡扬信息总经理张培镛
叡扬信息总经理张培镛

叡扬新推出的CRM产品,架构庞大而完整,完全由该公司自己研发完成。总经理张培镛自豪之余,竟有些感叹的说:「若在几年前,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国人也有能力做出这么大的系统。」台湾软件商一直以代理经销、系统整合的角色居多,软件开发的能力难免受到质疑,这也造成高附加价值的大型商用软件市场,几乎完全被外商所瓜分。张培镛指出,其实开发软件真的需要一股傻劲,要肯花时间去尝试和累积经验,而他们正是这么一群专注、不轻言认输的软件开发工作者,一投入转眼就是十年、二十年;有今天的一些成绩,张培镛表示,只因为他们一直相信:「台湾的软件产业应该有未来。」

的确,外商能,台湾厂商为何不能?但在资金、技术等条件不如人家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经得起长久的开发煎熬?张培镛对于那一段很长时间都是晚上11点后才离开公司,隔天一早又再匆匆赶来的草创期还历历在目,那时一般人对于软件的概念是不值钱,应该用送的,不明白软件生产和一般工厂生产没有两样,甚至更有价值。

也因为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张培镛深深体会其他初创软件公司的辛苦,只要在能力范围内,他都愿意帮忙扶一把。叡扬目前已投资了多家软件公司,如Openfind、诚杏信息等,而且都是在创立初期就投资了。他表示,其实这对于双方皆有帮助,除了彼此资源可以共享、经验可以共享外,技术上的整合也会更快更完整。

当被问到为何不走代理、技术支持的路线,张培镛指出,从信息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依序是硬件、软件、网络三阶段,软件又可分为操作系统、一般应用系统与商务应用系统,其中愈是基础的部分,愈具有一般性,市场地位建立后就很难撼动,但愈是接近生活实务面的应用技术,就愈具有区域性、文化性,商务应用系统就是如此。大陆讯息产业部就明订政策,重要的应用系统要自行研发,这不但是为了养成技术,也是切合实际的作法。

张培镛进一步分析说,现在由于网络的兴起,一些迎合需求的关键性产品,通常可以快速拓展市场,但对于随后浮现的市场新需求,却难以立即满足,国外厂商这时往往就得靠并购别人的技术来加速功能延伸,但他指出,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两种不同的应用软件就好像两篇不同语言的文章,想要语气通顺的合而为一,倒不如掌握其精神重新撰写一遍来得快些。

对于应用软件的需求,国内绝对有足够的内需市场,尤其是企业电子化的改革方兴未艾,一般的生活消费应用也因网络而不断改变,这些都需要合用的软件工具来达成目的。张培镛表示,台湾的软件产业发展时间虽短,但大多已累积相当的经验与实力,而信息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主要在于解决竞争力的问题,当新技术普遍被采用时,大家的竞争就变得相当,这时必然有另一波的技术需求浮现,所以具备眼光看出下一波的市场潮流是什么,并及早准备,还是很有机会和外商分庭抗礼的。

身为企业的领导者,张培镛强调「专注」与「专精」,而这正是该公司从五位创始人发展到今日超过三百名员工、成立十四年来不变的精神所在。除了完全投入于软件事业外,张培镛认为工作环境的集中有助于沟通,可让彼此的想法较接近、更有凝聚力,因此叡扬所有的员工都在北部,而办公室地点正是国内的交通重要枢杻:「台北车站」大楼。

「知识分享」则是叡扬的另一个文化特色。张培镛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热爱知识的人,即是工作再繁忙,他每隔二、三周一定会去逛逛书店,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他的办公室里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台湾企业集团研究」、「119版美国统计局报告」等等,其中还有一本就叫做「焦点法则」。除了参考外,在研读同时,张培镛还会摘录重点,并做成投影片文件,透过网络或在会议中与同仁分享。

张培镛风趣的表示:「没办法,我们就是靠信息来存活的,把读书当乐趣生活会快乐的多。」他的读书、分享习惯也已在公司形成风气,员工虽多是信息工程师,但对于文章写作却不陌生。从专注到知识分享,使叡扬能在稳健中持续成长,并且有信心达成他们的企业诉求:「质量与价值,承诺必实现。」(采访:欧敏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