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無疑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這不只是政府的問題,不是特定產業的問題,而是全民的問題,畢竟大家都同在這一條舟上,如果這次的股市警訓能夠讓我們看清未來十年、二十年該走的路,那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其實問題的徵結與解決之道都不困難,很多人都已說出來,但在政治人物仍不知廉恥的在繼續爭權,全民的共識、信心仍未凝聚、發聲,現在只怕時機一過,要再挽回就難上加難。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二十日在立法院中指出,基於兩岸目前是分治狀況,互不隸屬的現實,台灣有獨立主權,在保障人民根本利益與國際尊嚴前提下,他主張「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他強調,全民若達成這樣的一中共識,陳水扁總統沒有理由、也沒有本錢不接受。

李遠哲並指出,目前台灣的經濟和技術、管理都還佔有優勢,但世界經濟不斷朝國際化方向前進,在兩岸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如果我們能和大陸好好配合,雙方可以一起進步;如果不能,歐、美、日等國的業者不斷赴大陸投資,那對我們是不利的。他強調,台灣若跟大陸善意來往、接觸,時間會站在我們這一邊;若沒有,時間則會站到大陸那邊去。

李遠哲先生的一番話,雖是老調,但以其跨黨派小組召集人的身份,在鎮日政爭的國會中提出,確是暮鼓晨鐘,期望我們的政治人物不要再昧於良心、迴避事實,一直陷於國民黨「小心匪諜」的失敗主義泥沼中,難以自拔。其實當對岸已確立打開經濟發展的路線,做成生意才是第一要務,非必要也不會走上極端手段。在台灣的歷史背景下,國人有各種理念、想法是必然的,但理念之爭是長遠的,可以慢慢談,若是真金也不怕火鍊,但經濟現實是眼前的,必須立即處理、坦然面對,否則當連談理念的本錢都失去時,一切只是枉然。

李遠哲先生所說的台灣經濟優勢,在國人財富幾乎縮水一半,而相較於大陸股市節節上昇,上海B股甚至自年初以來已上漲百分之百,消長之下,兩地的經濟實力在今年或許會是個分水嶺;技術與管理上的優勢仍在,但去過大陸的人都清楚,他們要趕上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但只要懼共的心理能夠克服,其實「台灣」的地理與人文,就是最大的優勢。

以地理位置而言,台灣可以是面對大陸沿海各城市的海空樞杻,只會優於新加坡、不輸大陸各城、香港,當台灣廠商能夠在三、四個鐘頭內來回兩岸時,根留台灣就不是難事;以人文而言,硬體可以快速成長,但經營人才、文化則非一蹴可幾,在同文同種與地理優勢的條件下,台灣更會是國際業者進軍大陸的最佳夥伴。

至於台灣的資金、產業會不會因此而一去不回了呢?這恐怕也是杞人憂天,在台灣這個小小腹地的先天環境中,其實台灣企業大多早已具備國際性的經營投資體質,仍有許多的外匯存底,這應與政府的財稅政策無大關聯,而是留在自己生長的地方最為踏實吧;有人說「中國人不會忘了出生的地方」,人愈少的地方愈團結呢,應有幾分道理。所謂危機就是轉機,但好的時機不會永遠等著我們,現在政府該做的是給台灣產業更多的幫助,而非畏畏縮縮,要以實際的效能來留住產業的根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