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第一台電視機有如骨董家具,散發著歲月與人文的質感,雖然髒髒舊舊的,但大體仍被勤儉的家人給細膩的照料著,在那個經濟不充裕的年代裡,電視機有如門面一般,必須妥善保護。那部電視機年代久遠,整部機身少有塑膠、金屬的材質,幾乎都是用深褐色的木材所組裝,螢幕還有個門帘的設計,不看時可以拉合起木製的簾幕,保護螢幕不受塵潮與人手的碰觸。那時約是民國六十至七十年時的事。

BigPic:307x384
BigPic:307x384

當時的電視普及狀況已算是不錯,幾乎每個家庭裡都會有一部,但仍是屬於非常貴重的家電。雖然電視普及率漸高,但電視公司的台數卻仍是很少,只有華視、中視和台視三台,每日的節目也非常的固定和簡單,而且入了午夜之後就是滋滋滋的雜訊畫面,不像現在可以看到天亮。家裡會固定收視的節目就是每日的晚間新聞,而且非常的慎重其事,如果沒有其他要事,絕不會錯過開播的時間。每日晚間7點整,全家人就會守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的關心著國內外的要聞。而除了新聞之外,會看的節目就是中午的布袋戲和晚間的連續劇了。

那個年代台灣的節目製作和拍攝技術仍很粗操,加上電視機的顯示技術也不夠成熟,因此畫面的視覺品質不盡理想,不但顏色平淡、畫面對比也不鮮明,加上使用原始的凸面映像管,解析度不高,影像比例也與真實的人物有所出入。但也由於影像和視覺技術的落後,使得人物的演出與感情的詮釋更顯重要,才能抓住觀眾的心。那時一部看起來平板板又灰濛濛的連續劇,都因演員的賣力投入和精鍊的劇本轟動了大街小巷,屢屢創下50%的收視率。甚至連用乾冰機與閃光燈來做特效的史艷文布袋戲,都寫下了空前絕後的90%收視率。

而時至今日,影像與顯示器的技術已突飛猛進,電視機不再是龐然大物,不但體積輕薄,顯示的品質也非常亮麗清晰。再加上各種電腦影像技術與3D繪圖的應用,使得電視的視覺效果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追求極致。透過科技,電視裡的人事物已不再平凡,成為鮮豔亮麗的商品。看電視也漸漸變成一種科技導向、視覺導向,人物與感情的成分卻漸漸淡了。連小小的一尊布袋戲,也變成華麗精美如藝術品的可動人偶。

人們到底渴望看見什麼?在追求視覺饗宴的同時,人心卻更顯貧乏,在邁向高解析的時代,卻也步向高痛苦時代。是不是當我們被科技開啟了另一隻鮮豔的眼睛,卻也閤上了另一隻觀看真實的眼睛。

幾個禮拜前,公司的業務總監Debbie因病過世。由於她長年的付出與貢獻,讓零組件雜誌能在產業界維持良好的聲譽。在她與疾病對抗的這段期間內,她展現了對生命的睿智與從容,即使病痛纏身,卻依然平靜且心存感激,這是何其難得的事。她的離去固然令人悲傷,但她面對疾病和人生態度,卻開啟了我們另一個看世界的方式。在此,我們永遠緬懷她的身影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