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可以說是台灣面板產業相當動盪的一年,不僅台灣內部的企業整併競爭頻傳,海外市場的阻礙與問題更是接二連三。先拋開與日韓企業的競爭不談,光面對歐盟與美國的壟斷官司罰款就已焦頭爛額,而友達光電甚至還在虎年尾遭到日本夏普(Sharp)控告侵犯專利權,讓該公司背負的官司再加一條。而此案也彰顯了台灣當前在全球面板產業競爭中的弱勢地位。

BigPic:450x270
BigPic:450x270

然而,虎年已過,兔年正始,台灣面板產業能不能在今年逢凶化吉,就看政府與業者是不是一體同心,針對問題解決問題,而第一步,就是必須看清當前我們所遭遇的問題為何。

相較於日韓,台灣液晶面板產業的起步較晚,而當時台灣政府為了快速扶植面板產業發展,主要的投資策略皆以技術門檻較低的產線與設備轉移為重,對於自有技術的培育和先進製程的投資並無太多規劃。就當時的時光背景來說,是為了避開與日韓的競爭,不得不為的政策。而台灣也靠著優異的產能和成本優勢,很快就在市場佔有率上竄出了頭角,但在技術與高階產品方面,卻仍是受制於人。

但時至今日,液晶面板早已是相當普及的產品,不僅是一般桌上型顯示器採用,連手機和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也都全面導入彩色的液晶螢幕,近年來,連家用的大尺寸電視機也開始步入液晶世代。至此,液晶面板可說是完全主宰了顯示市場,但這也意味著液晶面板市場即將步入高原期,並從量變轉為質變。未來的顯示需求將不止要低價,還必須符合高畫質、節能,以及次世代的3D和軟性顯示應用。而台灣過去所主攻的區隔市場也將會遭到新興國家(如中國)的侵蝕,而在高階產品卻仍是束手無策。因此,若不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將仍是難改為人作嫁的低利模式。

該是正面對決的時刻了!在過去的時空背景下,避開與日韓的競爭有其必要性,但在今日講求高品質、高性能的消費文化裡頭,若台廠還是一味只想在價格上迂迴,將非常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並埋下日後的危機。雖然目前我們仍有技術落後的現實考量存在,但若不能硬起來積極迎戰,將來恐怕更形艱難。

以夏普控告友達侵權的案件來看,今年正值友達十代廠預計量產的時間,此時夏普提起訴訟,其所求為何非常令人玩味;而同一個時間點,夏普又與台灣另一家面板廠奇美合作,以節電技術、40吋以上面板供應,和20到39吋面板外包給奇美進行合作。由此可見,國際間欲把台灣限制在中小尺寸市場的用心非常明顯。

我們該往何處去呢?首先政府需更具遠見,在產業政策上更具企圖心。以8.5代廠赴陸為例,這只能短暫的延長台灣面板在國際間的成本優勢,對更大尺寸和先進顯示技術需求上並無助益,應當以5~10年後的顯示市場為標的,儘早培育出次世代的專利顯示技術(如軟性顯示、彩色電子紙等),以期徹底擺脫日韓的包圍,另闢高利的品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