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內延燒最久紀錄的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火,火苗雖熄了,但衍生的議題恐怕才剛剛開鑼。當天災人禍過後,翻出管理上的死角爛帳好好批鬥一番,本來就是老掉牙的戲碼,這次不幸中的大幸是未釀成人員傷亡,因此檢討的焦點集中於消防管理,以及受災戶的損失及如何善後。

這些高科技的企業受災戶,大多具備產險觀念,因此在有形財產的部份可望獲得理賠,但因營運中斷所造成的無形商譽損失,則難以彌補,尤其在競爭激烈、腳步快速的高科技市場,中斷時間愈長,將愈容易被客戶所遺忘。恢復正常運作的關鍵,並不在於硬體設備的重新添置,而在於既有營運資料的有無,這可以從大火延燒時,到場的公司主管冒險搶救伺服主機而可見一斑。

面對電腦幾乎已是上班族一天工作的全部,每日產生的數位資料,對於企業來說其實價值斐淺,但目前除了少數的金融、電信類公司還算重視外,多數企業仍未具備資料保護的觀念或作法,甚至將備份儲存視為資訊系統微不足道的一環,有剩餘預算時再併入規劃。

這次的大火燒的很旺,在燒出企業無資訊難以為繼的困境的同時,也突顯了資料備援保護的必要性。其實提供異地備援解決方案的廠商,早已在市場上推動此一觀念多時,但台灣人「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性格,拓展的市場應該有限,而這一次的事件,可以說是提供了廠商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市場嗅覺、反應快的廠商已紛紛開始行動,包括精誠首先發佈異地備援重要性新聞稿,EMC也搶辦記者說明會,至於總理電子商務和IBM則技高一籌,立即推出受災戶資料搶救方案,但骨子裏賣的其實仍是備援方案的專業形象。可以肯定「異地備援」將成為科技媒體新一波的報導新寵,也可望為業者帶來一片商機,不過,有意分一杯羹者的動作要加快,因為不少經驗已證明「安全」議題的熱度不會延燒太久,若不打鐵趁熱,強烈需求的商機或許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