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美高森美與Broadcom合作擴展 針對下一代xDSL應用的寬頻產品組合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4565】

新型反向饋電技術是電訊解決方案中的可負擔FTTdp和G.fast部署之關鍵性技術

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在2014寬頻世界論壇(BBWF)上推出新型反向饋電(reverse power feed;RPF)技術,它是用於FTTdp和G.fast部署的關鍵性技術。

G.fast是可在銅纜上實現1Gbps速率的全新 xDSL標準,其預期最大範圍為250m。為了使G.fast達到最高資料速率,需要使用較短的回路長度,因而需要使用光纖到分配點(FTTdp)技術。

在某些情況下,不管是因為放置DPU的地點、與電網連接相關和使用智慧電錶來監控電網的國家法規或經濟原因,這些光纖饋入分配點單元(DPU)都會採用反向饋電技術。RPF技術在開發時,即已將G.fast標準納入考慮,而且它與VDSL2向後相容。

美高森美公司已在BBWF論壇上展示了RPF技術在DSL應用上所帶來的效益,且按照其設計,它可與Broadcom Corporation的VDSL2和 G.fast晶片組搭配使用。

美高森美產品線管理總監Iris Shuker表示,利用公司在DSL和遠端供電應用領域的專有技術,並與Broadcom公司合作,共同將美高森美的產品組合擴展到寬頻市場。用於CPE的PD81001 RPF PSE可與用於DPU的PD70101 RPF PD配對使用,這兩者皆是以ETSI和BBF目前正在進行標準化的成熟技術為基礎,而且推動了帶有反向饋電特性的先進DSL技術之快速部署。解決方案以 metallic-signature 握手協定為基礎,並為Broadcom的DSL設備提供了固有的可靠性和成本優勢,超越了更複雜的通訊解決方案。

Broadcom公司寬頻運營商接入高級產品行銷總監Jim McKeon表示:「Broadcom公司正在推動實現數據速率達到每秒1Gigabit的先進DSL寬頻解決方案。美高森美的新型RPF解決方案簡化了FTTdp的部署,讓營運商減少資本支出,相應地促進了性價比更高DSL解決方案的開發。」

PD81001採用4 x 5 mm 24引腳的QFN封裝,PD70101則採用5 x 5 mm 32引腳的QFN封裝。兩款RPF IC產品現已大量供應。(編輯部陳復霞整理)

產品特色

反向饋電產品:美高森美RPF IC─PD81001是整合低 Rdson FET的RPF PSE晶片,PD70101是帶有整合式PWM控制器的RPF PD晶片。

‧PD81001:

* 僅有10個外部元件,具有內建的3.3VDC輸出

* 支援10、15、21和30W RPF級別,具有單一DC電壓輸入(32-57 VDC)

* 提供受電設備保護,例如超載、欠載、過壓、過熱和短路保護

* 固有電話摘機(off-hook)保護

* 通過SPI監控PSE線路功能

‧PD70101:

* 帶有浪湧電流限制的整合式低Rdson隔離FET開關

* 超載和短路保護

* 署名電阻(signature resistor)在檢測時斷開

* 兩個用於高效同步整流或主動箝位的異相(out-of-phase)驅動級

關鍵字: 反向饋電  DPU  RPF  FTTdp  Microsemi  Broadcom  美高森美  電子邏輯元件 
相關新聞
AMD:AI是運算的未來 為端對端基礎架構挹注動能
英特爾加速推動HPC和AI技術 投入科學研究發展
AMD擴大第3代EPYC處理器陣容 為主流應用帶來全新價值
Intel Innovation由英特爾執行長揭幕 與生態鏈合作加速AI發展
聯發科發表天璣9300旗艦5G生成式AI行動晶片 採全大核運算架構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以爆管和接觸器驅動器提高HEV/EV電池斷開系統安全性
» 生成式AI引爆算力需求 小晶片設計將是最佳解方
» PCIe傳輸複雜性日增 高速訊號測試不可或缺
» 揮別續航里程焦慮 打造電動車最佳化充電策略
» 高頻寬電源模組消除高壓線路紋波抑制干擾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225.17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