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阿爾卡特朗訊與奧地利電信集團完成G.fast測試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2589】

阿爾卡特朗訊日前宣布,已攜手奧地利電信集團(Telekom Austria Group)的奧地利子公司A1在全球首次成功測試一項來自阿爾卡特朗訊旗下創研機構貝爾實驗室的創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將現有的銅纜通訊系統升級為超高速寬頻接取系統,以超過1Gbps的傳輸速度完成影音、數據等資訊傳輸。

通過重新定位和轉型,阿爾卡特朗訊作為IP網絡與超高速寬頻接取領域的專家,將已在商用VDSL2網路中被廣泛部署的貝爾實驗室向量化技術應用於新的傳輸技術G.fast中。透過寬頻帶,G.fast能夠在短距內使銅纜達到很高的傳輸速度。

G.fast主要針對100公尺內的500Mbps應用而設計。近期,阿爾卡特朗訊在實驗室驗證了此技術可在70公尺距離使銅纜網路達到1.3Gbps的傳輸速度,使G.fast成為營運商在光纖部署補充技術上的最佳選擇。

在光纖到戶(FTTH)項目中,相當一部分的「每用戶成本」是發生在最靠近用戶側機櫃與用戶住宅之間的最後幾公尺的網絡部署上。然而,一旦在現有的語音網絡銅纜使用G.fast技術,就可避免各種因挖溝鑿牆、部署新光纖等工程所帶來的的麻煩及因此產生的網路部署成本。

貝爾實驗室創新的向量化技術則是尋求解決部署G.fast技術時所面臨的另一挑戰,即銅纜間的串音問題。在諸如光纖到樓(FTTB)等的多種實際應用中,由於銅纜緊密地捆綁在一起,相鄰線路間的串音時常發生,從而大大降低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因此,同時採用G.fast技術與向量化技術不僅可消除這種串音干擾、保證傳輸質量的穩定性而且能將銅纜自身傳輸潛能發揮到極致。

重要訊息

-本次試驗由阿爾卡特朗訊攜手A1公司共同完成,採用了貝爾實驗室的技術原型機,首次對G.fast的測試是在單根高質量線纜上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在傳輸距離為70公尺時,G.fast能達到高達1.1Gbps傳輸速率,在傳輸距離為100公尺時,G.fast能達到高達800Mbps的傳輸速率。

-在奧地利,室內多為老舊且暴露的纜線。本次測試在這種纜線上進行時,G.fast技術能使單根纜線傳輸速度在100公尺傳輸距離下達到500Mbps。然而在加入第二條纜線時,由於線間串音干擾, G.fast線路傳輸速度下降到60 Mbps。

-當加入向量化技術,這些串音干擾就被消除,線路傳輸速度在距離100公尺時,再次回升到500Mbps。一般大規模部署的DSL網絡只能提供5-30Mbps的頻寬。通過VDSL2向量化技術,DSL網路的最高頻寬可達到100Mbps,而FTTH網路的頻寬通常在100Mbps到1Gbps之間。因此,該技術可顯著提高DSL網路傳輸速率。

-目前,G.fast尚未標準化,近幾年內尚不會進行商用部署。然而,作為VDSL2的一種自然演進,輔以向量化技術,G.fast可幫助營運商更快速、更經濟地為用戶提供短距離的高速寬頻業務,傳輸速度可提升幾百兆以至1Gbps以上。

奧地利電信集團首席技術官Hans Pichler表示:「作為阿爾卡特朗訊VDSL2向量化技術的早期用戶,奧地利電信集團子公司A1深知升級現有銅纜基礎設施、為客戶提供最佳寬頻服務的價值。我們很高興與阿爾卡特朗訊合作,採用最先進的固網寬頻技術,驗證G.fast向量化技術的無限潛能。」

阿爾卡特朗訊固網接取業務負責人Federico Guillen表示:「阿爾卡特朗訊是首家VDSL2向量化技術出貨量達到100萬條線的公司。作為固網寬頻領域的領導者以及向量化技術的先驅,阿爾卡特朗訊是奧地利電信集團最理想的合作夥伴,幫助其認識到G.fast與向量化技術的無限潛能。在幫助諸如奧地利電信等客戶擴展超高速寬頻接取覆蓋範圍的過程中,阿爾卡特朗訊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專業技術,其中G.fast便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僅為一次試驗,但令人滿意的測試結果表明G.fast將為全球營運商帶來巨大的使用價值。」

關鍵字: G.fast測試  阿爾卡特朗訊 
相關產品
阿爾卡特朗訊推出Motive虛擬化防護解決方案
阿爾卡特朗訊投資無線FRONTHAUL領導者EBLINK,提升超高速寬頻服務水準
阿爾卡特朗訊企業網路2013年市佔率激升
阿爾卡特朗訊獲Sprint TDD-LTE 合約支援其美國 2.5 GHz 4G LTE
阿爾卡特朗訊推首座開放式CloudBand
  相關新聞
» SIG:2028年藍牙裝置年度總出貨量將達到75億台
» 群創強化半導體業務 建製下一世代3D堆疊半導體技術
» 羅姆旗下SiCrystal與意法半導體擴大SiC晶圓供貨協議
» 碩特THS系列產品躋身2023年度產品獎
» M31攜手台積電5奈米製程 發表MIPI C/D PHY Combo IP
  相關文章
» 以爆管和接觸器驅動器提高HEV/EV電池斷開系統安全性
» 生成式AI引爆算力需求 小晶片設計將是最佳解方
» PCIe傳輸複雜性日增 高速訊號測試不可或缺
» 揮別續航里程焦慮 打造電動車最佳化充電策略
» 高頻寬電源模組消除高壓線路紋波抑制干擾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3.4.18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